APP下载

甘肃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发展分析

2016-11-08张仲男

甘肃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查新医药卫生申报

张仲男

甘肃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发展分析

张仲男

回顾分析1999-2015年甘肃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发展状况,总结区域专业文献信息平台下的知识服务特点和发展方向,为下一步努力提供思路。

科技查新;医药卫生;发展;分析;甘肃

科技查新是从规范储存文献中检索出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是我国科技管理工作中一项特有内容,其本质是对科学研究重复性的审查和新颖性的把关,避免不应有的重复和浪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各行业查新机构为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对科研评审起到了把关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成果评审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1]。对不同级别科技项目的评审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支持。

创建于1986年的甘肃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下称情报所),至今已30年,为西北唯一一家原国家卫生部认定的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检索咨询工作。随着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不断补充,查新检索专业团队的壮大和优化,甘肃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工作得到稳步发展、提升,工作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工作内容逐步拓展,服务地域不断扩大,为医、教、研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和学习支撑。现进行总体回顾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思考。

1 科技查新检索咨询发展

1.1查新量逐年增加要求逐步合理分析1999年至2015年共17年的项目查新,数量逐年增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每年查新较少,200余项,文献检索多,约几百人次,与当时国内文献资源建设滞后、没有免费或公开的检索资源有关;至1999年取得国家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资质(编号:620326)后查新数量上升到300余项,之后查新量逐年上升,2003年400余项,2009年突破660项,2014年突破800项。2013年(709项)省科技主管部门取缔了自选项目鉴定,查新量降到了2011年(788项)以来的最低;为促进我省医药卫生持续发展和兼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科研要求,2014年省市不同渠道立项项目类别和数量增加,2014年(829项)查新量达到最高。见图1。

值得一提的是,近20年国内外查新数量经历了两升两降。从查新开始时所占的50%降到2003年的25%,再上升到2009年的60%,之后又降到2015年的12%,其总体占比例较低,平均33.13%,与高校[2]等其他查新机构相似,究其原因与科技管理部门的要求,项目级别、水平以及创新性、新颖性均相关。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技查新由于之前的科研成果缺乏如文献学这样研究成果再现的客观评价指标,单一主观人为的评价产生了过多的重复和人力财力浪费,当初的国内外查新是科技管理的硬性要求,随着科研级别、创新性、研究和应用范围变化,查新要求也随之而变,国内外查新逐渐下降,国内查新逐渐增加。

图11998 -2015年查新数量

1.2查新内容不断拓展地域逐渐扩大近17年数据显示,项目申报和成果鉴定或验收是科技查新的主体,其中项目申报平均占33.37%、鉴定或验收占49.77%,二者合占80%;报奖占10%,专利申报和学科申报等其他查新约占7%。见表1。

从科研管理角度考量,项目申报查新至关重要,是控制重复和浪费的源头,使有效的资金、人力投入到创新性的研究中。项目鉴定和验收查新是对项目完成情况的督察,评定一定研究时限内项目完成的程度和水平。申报奖励查新从学科研究、创新性、研究产出等诸多方面反映研究的实用价值。2007年我省医药卫生科研管理部门首先尝试成果奖励申报中相关论文的收录和引用情况检索,奖励评审又增加了一项量化指标,2010年做了明文规定,从此全省不同类别的科研管理部门逐渐执行统一要求,项目评审步入新台阶,实现更科学、细化、具体、规范。近几年大项目、系列研究项目增加又是一个显著特点,诸多的省市级奖励成果项目均为系列研究或者合作研究,从侧面揭示了这些研究的合理性、延续性和实用价值。

查新从最初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申报奖励逐步发展到以此为基础的项目验收、博硕导师申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评审、新药申报、专利申报以及职称晋升论文作者、级别认定等多种内容,是科研查新内容的拓展,为不同科技管理提供客观评价指标,体现科技查新在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和科技管理中不断被认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地域方面以兰州市内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为主向全省各市县覆盖,并向周边省份及东部省份辐射的地域不断扩大,涵盖了周边省份国家级项目奖励申报的查新检索以及山东、江苏等地区项目评审查新。用户地域分布从市内到全省、从省内到周边省份东部省份,跨越多个省份、多个地区。当然,查新机构所处的地域、专业资质决定了服务范围,情报所查新96%以上的查新属于我省的各个医药卫生机构及高校,与其他机构相似,如高校博士论文开题占50.7%,因为有规定博士论文必须经过了查新方可开题,校外企业项目次之,占30.2%,校内项目和学位论文涉密占比例最小,仅16.7%等[3]。

1.3始终控制质量直面应对高峰期质量是查新的生命。查新结论是科技查新的核心,也是衡量查新质量的硬指标。数据库资源全面、项目内容完整并准确理解、文献查准率、查全率高,结论客观、准确、公正为一项高质量的科技查新。为严格控制质量和适应报告的不同应用需要,实践中反复不断发现问题、共同学习、咨询专家、讨论提高;多次调整报告格式,随需而变,坚持报告即客观、准确、可靠,又简洁、直观、实用、易懂、重点突出,为评审专家和科技管理部门提供确切、有说服力的文献参考依据,如论文收录级别,具体到根据论文发表当年该期刊的收录情况给出合理收录证明,而非根据最新期刊收录情况一律武断给出结果。

做好高峰期协调和准备也是科技查新至关重要的一环。项目立项或成果报奖,主要集中在每年3~5月和7~8月,科技主管部门给出的申报时间不超过一个半月,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做出反应往往需要两周时差,项目负责人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再汇总到单位讨论确定,给查新最多两周甚至几天时间,这样,不同渠道几百项申报项目聚集到查新机构等待查新结果,不同方方面面的催促,查新机构年复一年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协调,与科技主管部门和机构主管部门要时间,与项目研究人员要资料,与查新人员要工作数量、时间和质量。出现这种现象自始至终从不同管理部门到项目负责人大多数主观惯性认为查新只是一个过程,是科技管理程序中的一个环节,按照项目负责人给出的检索词简单检索而已,在这种认知中,忽略了查新的医药卫生学科专业性、文献检索专业性、项目内容理解和提取要点的脑力劳动复杂性、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等工作任务艰巨性以及责任和压力,甚至造成部分用户认为查新报告立等可取的错误认识。

1.4发挥专业查新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专业查新突出了查新人员专业背景和文献信息专业应用的有机结合。医药卫生科技查新需要医药卫生专业基础,有一定的对文献信息应用背景、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和敬业精神,在查新中强调专业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在未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情况下,结合实际工作信息和咨询专家团队,做出客观结论。多年的工作中建立了专家网络,吸纳了一大批专家,组成了各学科专家咨询团队,借鉴了他们的经验,获得了不可估量的信息和知识,为科技查新提供了服务。

2 查新基础上拓展工作内容

2.1优选资源构建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并充分利用以有限的经费合理优选配置国内外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构建区域共享平台;与高校、科研等机构协作补充应用资源。每年除数百项专业查新检索平台资源应用外,建立机构各部门分账号,分批、分次应用培训,进重点学科部门指导应用;搜索开放资源宣传应用;申请免费资源通知应用;连续承办专业资源检索和应用的全省继教项目;查新人员内外学习交流、提高,充分发挥专业文献资源对医教研的支持作用。

2.2建设与优化专业查新人员团队克服临床专业人员易流失和文献专业人员不对位的弊端,吸纳公共卫生专业高层次人员补充团队力量,建设和优化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团队,形成合理人员梯队,并进行培训、学习,确保科技查新发展,促进专业文献信息最有效利用。

2.3业务范围拓展本着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主动申报和承担省级继教,参与国家和省级继教项目培训和学习,提高和普及文献资源的状况和应用认知和应用,更好地促进医学发展,服务民众。参与和承担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发挥团队的知识服务和社会公益职能,获得更多的医疗信息,锻炼团队思路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同时,申报软学科项目,工作、学习和研究结合,促进医学信息发展。

3 瓶颈期的度过及发展展望

科技查新属于政策性的社会公益服务,随着2003年国家管理政策的调整,查新不再属于政府管理范畴,相应的行业协会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发挥其职能,科技查新何去何从没有定论,主要引起人心动荡,查新人员在观望、等待和寻找出路,查新处于瓶颈期、陷入低迷状态,情报所也不例外,查新人员严重流失,2006年全所仅有4人,1人还外借,查新人员极度缺乏,2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查新处于极度困难时期;2013年我省取缔了自选项目鉴定,政策上影响当年的查新量。逆境中求生存,想方设法度过了难关。

3.1拓展思路,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中创新发展以文献需求和应用用户需求为基础,主动突破,寻找思路,拓展工作范围。用户不断提出新业务要求提供工作思路,解决问题中找突破点,寻求创新,拓宽业务范围。如客观、简洁、明了的应用于职称晋升的论文级别检索证明,是唯一一家被我省专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查新检索证明出具机构,还有其他类似的文献收录和引用证明。开展实践工作与宣传结合,以工作窗口和成效宣传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宣传区域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的专业应用和价值,提高文献应用认知,提升查新认知度,促进科技查新咨询更深入发展,并且密切关注专业前沿信息及相关信息的变化和更新,及时应用于实际工作。

3.2着重体现知识服务实践与价值克服甘肃医药类高校还未设置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困难,吸纳公共卫生等医学专业综合能力强的研究生进入科技查新岗位。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和合理的激励机制[4],工作按岗、按专业、学历细化,将人员、资源、报告和管理作为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质量控制的构成要素[5],强化专业团队,控制质量,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查新社会认知,发挥社会职能和提高社会效益;在知识服务实践中,一方面,深入挖掘文献信息,分专业类别、级别主动推送和指导应用;另一方面,跟项目服务,根据项目进展,检索推送文献;与项目团队合作研究,参与课题设计、数据处理、分析,体现知识服务价值。

总之,科技查新从管理、政策和用户需求方面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知识服务需求的变化查新内容更丰富、应用范围很大、辐射地域更广,作为区域专业医药卫生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和主要应用单位,进一步搜集应用资源,使医疗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百姓健康。

[1]张仲男.科技查新现存若干管理问题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62-64,67.

[2]武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站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12):68-72.

[3]张梅.科技查新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知识增值服务和人本服务[J].图书情报导刊,2016,1(5):122-124.

[4]方懿林.医学科技查新团队建设构想—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站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1):39-42.

[5]曹姝,吴曙霞.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5(5):46-48.

Anlysis on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movelty assessment in Gansu

Zhang Zhongnan.Gansu Provincial Med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e,Lanzhou 730050,China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novelty assessment in Gansu from 1999-2015,summarizing the features of the knowledge service as well as its trend on the regional profession literature information platform,and providing an thinking for the future en⁃deavor.

movelty assessment;medical and health;development;analyze;gansu

A

1004-2725(2016)10-0728-04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SWST2011-11)

730050甘肃兰州,甘肃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作者:张仲男,E-mail:zzn1128@126.com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技计划管理项目(项目编号:GWGL2010-4)

730050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姜专基、秦永生、张斌明),放疗科(魏世鸿、罗宏涛);730046甘肃兰州,兰州市肺科医院药械科(刘鸿雁)

姜专基,E-mail:jiangzhuanji@163.com

猜你喜欢

查新医药卫生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基于微信登陆的科技查新系统模块及流程设计和实现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2004-2013年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卫生科技查新进展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