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2016-11-07赵洪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叙事性

赵洪星

摘   要: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来看,“十七年诗歌”,无论是侧重对“事件”进行叙述的叙事诗,还是着重对“存在物”进行描写的抒情短诗都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十七年诗歌”往往注重社会功能的发挥,缺乏个人的意志和思考,但是“叙事”作为诗歌写作的重要表现方式仍然对诗歌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看,叙事诗学价值与意义是不能抹杀的。

关键词:叙事性;“十七年诗歌”;诗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08-02

一、叙事性与故事

结构主义认为叙事有两个组成部分①:一是故事,二是话语。故事包括“事件”与“实存(存在物)”,话语是内容被传达所经由的方式。叙事性,“则是指对事件或存在物进行叙述的能力、方法与特性”②。但是,作为以文本话语方式存在的诗歌中的“事件”或“实存”往往不是孤立的,有的文本中“事件”为主,有的则着重“实存”。若诗歌中的“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伴有必要的“实存”,我们就可以称此类诗歌为叙事诗,叙事性作为叙事诗的根本属性便蕴含在其中。然而更多的情况是,诗歌中存在“事件”但却不足以构成故事,因为结构主义对于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从叙事文本或者话语的特定排列中抽取出来的,由事件的参与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一系列合乎逻辑的,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构造的一系列被描述的事件”③,这个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小说文本。毕竟多数情况下诗歌虽“缘事而发”却并不以“事”为旨归,所以其往往构不成故事。

但是,在“十七年诗歌”的语境中,大部分的诗歌虽是抒情短诗,然而这些短诗“都有着人物、场景、事件的框架” ④,因此从程度上来说这些体现对事件或存在物进行叙述的能力与方法的诗歌文本是具有叙事性特征的。

二、“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

当诗歌中融入故事的时候它首先指向的是叙事诗。然而,同中国古代的抒情传统不一致,当代诗歌一开始便衔继着“40年代‘解放区出现的叙事诗热潮”⑤。虽然五、六十年代更多的作品是抒情短诗,但是这些短诗“都有着人物、场景、事件的框架”。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李季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十年间,写作了几百首短诗和六、七部叙事长诗。在他的诗歌中一直带有很强的叙事特点。

                     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⑥

                 ——写在听到发现克拉玛依油田消息的时候

就像我们在向灾难进行搏斗的时候,

突然听到兄弟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

就像童话里六个寻找幸福的弟兄们,

听说他们的哥哥找到了幸福的钥匙一样。

……

我激动得把在玉门关出生的孩子举过头顶。

今天夜里,在拖拉机手们住的草屋里,

杂康藏公路上某个小站的司机宿舍里,

将会有多少人放开喉咙狂欢高歌,

……

这首诗歌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播音员、拖拉机手以及“我”等,也存在一些背景作为实存穿插在是个中间,比如,全诗开头的四句:通过“就像……就像……”这个句子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心理背景,事实上也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当“我”听到发现克拉玛依油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想到了部队的兄弟们正在为明天的美好生活“战斗”,当然这也是一个社会现实背景。伴随这些人物也出现了系列事件:“拖拉机手们放开喉咙狂欢高歌”,“人们骑着马儿参加维吾尔族姑娘们为他们举行的庆祝晚会”,“我激动得把在玉门关出生的孩子举过头顶”等,虽然这些事件并没有严格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这首诗歌却存在着事件、人物或者背景等构成一个叙事文本所必备的框架。

因此,对这些体现对事件或存在物进行叙述的能力与方法便带有叙事性的特征。

尽管“十七年”期间,很多作品都是带有叙事性的抒情短诗或者叙事短诗。但是,似乎中长篇的叙事诗更受作者和批评者重视。

这时期具有代表性长篇叙事诗主要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菊花石》、《生活之歌》、《杨高传》;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闻捷的《复仇的火焰》以及阮章竞的《漳水河》、《金色的海螺》;张志民的《社里的人物》等。这些长篇的叙事诗有着完整的故事,构成了完整的叙事文本。作为叙事诗根本属性的叙事性便蕴藉在其中。

《王贵与李香香》讲述了长工王贵和他的心上人李香香如何打倒地主崔二爷,二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白雪的赞歌》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和解放军的反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被迫转移到后方的主任于植如何克服千辛万苦,坚持理想信念,最终和因前方作战被俘投入地下工作的丈夫团聚的故事。据洪子诚粗略统计,在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的长篇叙事诗有近百部”⑦。“十七年”诗歌叙事热潮的出现事实上有一条明显的发展主线,首先是自“五四”新诗诞生之日起,新诗擎着“作诗如作文”、“我手写我口”的旗帜,运用白描的手法,如实客观的描写自然和生活场景,显示出浓厚的写实倾向。这一倾向在后来的30年代左联诗歌中进一步发展,之后,在“解放区诗歌”中被强化为叙事热潮。

三、“十七年诗歌”的诗学价值

这个时期具有叙事性的诗歌相对于“五四”时期的白话诗以及“解放区诗歌”往往具有更加广阔的社会图景和历史性。有的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完整的历史事件,或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背景下塑造人物性形象。有的站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描写人们建设新生活热火朝天的景象,讴歌人们不畏困难的意志和勇气。“十七年”的叙事诗与民间“打成一片”,吸收民间的艺术形式并热情讴歌新生活,这种“写实性”的诗歌创作,其实更加侧重社会价值往往使得诗性大打折扣。但是,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书写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走向极端都会影响诗歌的发展,如果说十七年的诗歌书写,因为通俗易懂,表现现实生活,有着宏大的集体愿望与诉求而导致了无难度写作和诗性的削弱,那么,朦胧诗的写作则因为意象化的写作,表现内心情感和追求个人化的表达的方式导致了难度写作和可读性的降低。“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写作的诗学价值不容忽视,贴合实际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诗歌以抒情为业的诗学取向。并且,十七年诗歌无论是其价值还是缺陷,都作为一种“基因”潜伏在中国新诗成长的过程中,在“抒情”与“叙事”两极写作中不断调试,这是他重要的诗学价值。

对“十七年诗歌”的评价一直难以摆脱社会政治的影响。“文革”以前和“文革”以后对“十七年诗歌”的评价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态度。尤其是90年代以来,对美学风格的充分强调致使对“十七年诗歌”这样向社会倾斜的诗歌文本受到贬低和否定。这种抽离历史语境的纯粹的美学评价实际上是对历史简单化的处理方式。

注释:

①西摩·查特曼,徐强(译).故事与话语 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6.

②孙基林.知识分子写作:最为思想方法的叙事与其修辞形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07).

③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

④⑤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8.

⑥李季.难忘的春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40.

⑦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8.

参考文献:

[1]霍俊明.新诗史叙事场阈中的十七年诗歌[J].当代文坛,2010(06).

[2]闻捷.闻捷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叙事性
论元杂剧曲词的叙事性
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从歌曲《山寨素描》看孟勇的创作特征
把“中国故事”融入真人秀节目
歌诗的交融、叙事的扩大、思想的张力
歌诗的交融、叙事的扩大、思想的张力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视觉化程序设计软件的应用与发展
戏舞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