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中的自由主义与善治
2016-11-03李美兴
李美兴
【摘 要】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期,政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得政治体制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即是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型期的中国自由主义与政府善治之间存在某种冲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要在自由主义与善治之间寻求平衡,达到中国特色自由观下的善治。
【关键词】转型期;公共管理;善治;自由观
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二十世纪是个非常关键社会转型期,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当时中国的现状,由于中国的社会转型缺乏需要的民族独立,导致中国社会转型表现出一种焦灼的状态。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探索实现社会转型的制度,大胆的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通过对欧美国家社会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取其精华,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设计上进行了科学的判断。但是,就目前而言,效果并不明显,还要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
一、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自由主义
新公共管理是针对现实问题的政府行为和政府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这种兴于上世纪70年代末欧美各国的新潮理论和实践,旨在克服政府面临的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合法性,至今方兴未艾。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公共选择理论,还是新制度经济学,都被认为是对经济学中有限政府理论的回应,它们与其它几个学派共同形成了新自由主义的潮流。[1]
二、我国转型期的善治与自由主义的冲突
在我国,政府是制度变迁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国家往往会用经济增长率来衡量制度变迁效果。[2]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经济增长不等于自由,前者对后者的推动并不具有绝对作用。政策问题并不是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的问题。[3]
如果仅仅以消极自由主义的价值取向为指导,政府为善的制度的建立提供服务的能力必然会受到限制。由于缺乏实现个人自由的制度环境,既无法实现个人实质的自由,政府的公益性也会受到威胁。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期国家的政府改革来说,要达到一种平衡尤为重要,那就是在实现公民自由和提高政府效能间达成平衡可以转化为公民自由能力的增强和政治制度框架建设间的并进。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自由观
我国政府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制度不足及由此引起的政府低效。不同的政权无须接近于任何理想类型,实际上他们也不可能接近,以不同方式解决最基本权利之间及内部的冲突的最低限度的合法政权都是合理的,极端的自由主义和极端的集权主义同样属于学理和实践中的偏执。[4] 我国当前的政府改革必须要有一个高度的认识。认识的结果就应该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来提高公民的自由能力,使公民有能力逃避政府理性构建主义的潜在威胁,这样的自由能力的增强反过来还能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并且可以弘扬人的自身价值,从而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结 语
政府治理模式改革已经势不可挡,在新公共理论视角下探讨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模式改革,可以使善治成为政府治理的理念,使保障公民自由成为政府治理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权,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总之,这对于转型期中国的社会治理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编译.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G].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9.
[2] [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周明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0.
[3] C. Hood. A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Reasons [J]. Public Administration,spring,1991 ( 69 ):3-19.
[4] 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