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2016-12-14金帼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善治城邦政治学

金帼

摘要:在城邦的起源上,亚里士多德把城邦的产生过程视为自然的过程。城邦的目的在于“至善”,也就是人的道德目的和理智追求。亚里士多德用先研究个别、具体的东西,然后再从许许多多个别具体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本文主要大致概括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城邦和公民的重要的政治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关键词:善治;德治;公民;城邦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学术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是亚里士多德的晚年著作,是他在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一、善业是城邦治理的目的和归宿

《政治学》首先从论述国家的起源和目的开始,认为国家是最高的社团,本质上高于个人,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完成人的本性。所有人类的一切作为,其本意总是在追求某种“善果”,人们建立的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城邦是社会团体中最高而且包含最广的一种团体,即政治社团。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起源于家庭,家庭是人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基本形式,人类在建立家庭后,为了适应更大范围的生活需要,于是若干家庭便联合组成村坊,家庭由亲属中的老人主持,村坊同样由年辈最高的长老统帅。后来,若干村坊又联合而组成为城邦,于是,社会又慢慢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亚里士多德提出,城邦是自然的产物,是各级社会团体自然生长过程的完成。

根据原文,亚里士多德是根据其向来应用的分析方法来阐明这个问题的,在学术上分析一个组合物时,应该分析这一组合物中的每一组合元素,在政治学的研究中,也得分析出组成每一城邦的各个要素并加以考察,基于这种分析,我们才能比较清晰地阐明各种政治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主要阐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政治理论;二是现实政制。他认为,世界上一般存在三个阶层:富人、穷人和中间阶层。中间阶层即是占有适当而充足财产的人,他们不会为富不仁,也不会觊觎他人,因此,他的治国之道便是扶贫抑富,强化中间阶层。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能够有所造诣于优良生活者一定具有三项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外物指物质财富,躯体指健康,灵魂指德行,即人们要过优良生活,必须有充裕的物质财富,健全的身体和高尚的德行,其中,德行是最重要的。他强调对外物诸善一定要有所限制,一切明哲理的人只应为灵魂诸善而借助于外物,而不能为外物诸善而使自己的灵魂处于屈从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由此将个人的德行推而至于城邦的善业,指出团体幸福的由来类似于个人幸福的由来,凡是成善而邀福的城邦必然在道德上是最为优良的城邦。一个优良的城邦和一个人一样,必须具备勇敢、正义等诸多品质,才能使公民过上优良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既然来源于家庭,家庭便是城邦的基础,管理城邦必须首先研究管理家务,自然使万物都有主从之分,有些人注定成为统治者,有些人成为被统治者,父子、主奴、夫妇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人世间。

亚里士多德讨论的主要是关于奴隶制的,奴隶是家庭的一部分,奴隶制是有利的,是正当的,天然应该低于主人,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那么,以战俘作为奴隶的方法是不是好方法?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战败者天然应归于战胜者占有和支配,奴隶制是有益的也是合理的。他的观点其实是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其本质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

这些内容是作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开始论述的主要部分,从家庭管理的角度来延伸到城邦的治理,当然,这两者所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也有本质的差异。

二、人的本质是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提到了政治人的思想,即人是政治的动物,他说,城邦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类则是自然趋向于城邦政治生活的动物,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个人不能离开城邦,因为人类具有合群的本性,这一本性必然要求人们建立城邦,从事政治活动,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将人类的合群性过分地夸大为一种政治性,他认为合群性必然产生政治性,但是政治国家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开始存在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首先应该是社会动物,其次才是政治动物。个人作为城邦的一份子,只能在城邦中显示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从表面上看,个人先于国家而存在,但实际上是国家先于个人而存在,因为有了国家,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人的自由本性才得以实现,国家是整体,个人是部分,没有了整体,部分也不会存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既然是政治动物,就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以善德为本的公民应积极参加到政治实践中,才能获得幸福,因为仁义和正直的人之所以能够实现其善德,主要在于其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是一位注重实效的人。

在关于城邦的权力分配上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应该以门第的高低、血统的优劣及人们对城邦贡献的大小为依据,所以人们只有具备优良血统、自由身份或财富才能作为要求官职和荣誉的理由,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解释其实是反映了他的阶级偏见和城邦政治学的局限性。城邦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理论分析的主题,故也将其政治学称为城邦政治学,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要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集团,目的是为了生存,使人们过上优良的生活。

论述至此,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论述的至善的观念,关乎着一个城邦作为政治团体的目的和意义,那么人的本质即政治动物与城邦实现至善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城邦的目的是实现公民的幸福,追求幸福又是每个人的本性,所以,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政治人,大家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更优良的生活,制定法律,遵守法律,在达到个人幸福的同时获得整个社会的幸福。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幸福,这正是顺应了人的天性。同时,至善与理性是统一的,要实现这一幸福,就要以理性为基础,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个更适合人们生活的优良环境,从而实现整个人类的幸福。但是,这种理想化的状态是不是能够实现呢?

我们知道,一个统一体在构成元素上应该是多元的,各个元素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一个政治共同体同样如此。亚里士多德眼中那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其实是不会实现的,其真正的意图并不是通过描述某种具体的政治形态来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而是通过考察政体与城邦的关系来描述一个单一而完整的善业,这其中包括个人的善。但是,一个城邦在本性上并不能整齐划一,而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补充,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多样性才能保证城邦的自给自足。同时,在至善与理性之间应该把握分寸,因为如果太偏重理性,往往会忽视道德因素。城邦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的共同体,是一种轮流为政的统治,对自由人的统治是不能用主人对奴隶的那种专制的方法,自由人是不甘于只服从命令的,也不能采用君王的统治方法,因为人们在作为被统治者的同时,也希望成为一个统治者,因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价值其实是一样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既能统治又能被统治的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亚里士多德所讲的“人”主要是指具有城邦公民权的人不包括奴隶,也不包括妇女和儿童。法律也只保护具有公民权的公民,所以亚里士多德始终强调人不能够离开城邦而存在。在希腊城邦,自由公民又分为上层少数和下层多数,上层少数主要为富户,也包括贤良人士,著名人士;下层主要是指平民。这样一种历史背景和阶级状况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事实上的背景。亚里士多德特别注重公民身份的政治含义,在他看来,公民身份的获得主要是依据议事和审判等政治权利的获得和享有这种法律规定,至于该政治权利是由于先天血统和门第还是由于政治变革而获得则相对不太重要。

三、启示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和智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重要标志,并由此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在分析人是理性的存在物时,用了潜能和现实这对范畴来解释,他认为潜能和现实是事物存在的两种方式,潜能是指具体事物中处于潜在状态的一种能力,还没有获得现实,现实是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实现了自己本质的事物,潜能变为现实,事情也就完成了。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变化是从潜在的有转化为现实的有。那么,善是人类生活的目的,善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对于人类来说,潜能是出发点,是动力,将潜能转化为现实,便实现了目的。即最终的美德,城邦的至善。既然人的目的是美德,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经来实现呢?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德行是后天形成的,那么,这种德行的培养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实现,人作为一个理性存在物,有接受美德和实现美德的能力,这是一种潜能,通过教育和培养便可以将这种能力变为现实。

在当时的希腊,政治被认为是人的一种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最优良的政体被认为是最优良的生活方式,也是最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因此,伦理道德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引导人走向善德,政治学术的终极目的是人类的善德,人人都是善人,城邦才能成为善邦。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教育就不应该被看做家庭的私事,任何公民都是城邦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城邦应该把教育作为公共要务,制定法律,统一实施。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没有因袭柏拉图的观点,并对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批评,他们都处于希腊城邦充满危机的时代,他们从事政治著述的目的都是试图为城邦政治制度寻找一条能够摆脱危机的道路,在充满社会矛盾和面临分崩离析的城邦中,继续保持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虽然他们的努力被历史证明为不可能,但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他们都是开拓者,他们提出的许多见解都是具有时代高度的。

作为使政治道德化的思想家,道德不仅被视为政治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视为政治的目的,政治被披上了道德的外衣,理想的政治就是道德的政治,道德规范上升为政治原则,国家的事业被视为道德的事业,把正义视为最高的城邦政治准则,并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过:“由于全体公民都天赋有平等的地位,政治上这种恒业就不可能施行,而且根据公正的原则-无论从政是一件好事或是一件坏事-正也应该让全体公民大家参与政治”。他主张公民应当轮番为治,执政者与公民处于同等的地位,最终致力于公共利益的实现。亚里士多德这种民主政治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猜你喜欢

善治城邦政治学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善治”理念的新践行路径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情怀
情怀
从人性到城邦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政治学研究年度梳理
近十年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