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的政策分析

2016-10-25张洁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新农合保障制度政策

张洁

摘要: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而言,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人们的重大疾病治疗压力。本文从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中包含的内容入手,对我国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的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0;D5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01

前言

与有医疗保险的城市居民相比,农民面临的疾病治疗压力相对较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民的治疗压力。随着新农合筹集资金数量的增加,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于2010年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该政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一、我国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的政策分析

(一)我国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的政策内容

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首先在2010年开始实施。在实施前期,该制度政策的针对对象主要是指农村儿童。在该政策中,将救治医院规定为每个省份的2-3个固定的城市,其诊治对象年龄范围处于14岁以下,重大疾病内容主要包含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随着该制度政策实施时间的增加,成人开始被纳入诊治对象中,其疾病诊治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目前,该制度政策的诊治疾病主要包含精神分裂症、乳腺癌等[1]。

(二)我国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的实施现状

该政策的实施现状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1.存在地域差异

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我国不同省份的疾病种类不同、省内试点数量不同。按照诊治疾病种类由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列,部分省份的排列顺序为宁夏、内蒙古、陕西、广西。该政策实施的地域差异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政策实际实施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结合商业保险的倾向较为强烈

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该政策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商业保险与该政策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该政策的实施,有效的结合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保险契约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是指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商业保险公司农民团体医疗保险的购买。当农民突发重大疾病之后,对应的商业保险公司负责为农民支付相应的医疗资金补偿。这种结合方式有效减轻了政策实施人员的工作压力。目前我国应用这种结合方式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贵州省等地区。第二,委托管理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是指由政府相关部门完成农民重大疾病保障资金的筹集、以及相关方案的制定。当上述基础工作完成之后,将农民重大疾病的实际审核补偿以及所筹集的保障资金管理工作委托给相关商业保险机构完成。这种结合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该制度实施的合理性。

(三)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的实施结果

1.农民重大疾病治疗费用补偿结果

2015年,我国用于农民重大疾病治疗补偿的费用超出100亿元,在这些费用中,用于补偿20种重大疾病的费用占据总费用的比例为87.2%,实际补偿比例为68.1%。按照不同重大疾病种类补偿费用的多少,依据由少到多的顺序可以将部分疾病排列为:肺癌、甲状腺机能亢进、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2]。

2.农民受益结果

2015年,享受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的农民数量已经超出100万人次。按照地域进行分析,该政策在西部地区的诊治人数最少,这种现象与西部地区总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有关;中部地区的诊治人数超出40万人次;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该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实际诊治人数最多。

二、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及实施的调整建议

根据近年来该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该政策及实施工作进行调整:

(一)注重对该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

该政策涉及病种的多样性以及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得该政策的实施过程产生复杂性特点。为了保证该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监督,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实际诊治质量纳入监督重点工作中[3]。

(二)提升该政策的实际保障水平

对于农民群众而言,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该政策实际保障水平的提升加以重视。对此,应该根据我国不同省份实际经济水平以及农民人口比例等因素,对政策应用地区的重大疾病诊治制度等进行合理的分层确定,实现在符合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缓解农民的重大疾病就诊压力。

(三)协调普通疾病保障与重大疾病保障之间的关系

普通疾病的特点为发生频率较高,相比之下,重大疾病的高费用特点更加明显。为了促进疾病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对患病农民实际经济情况的了解,对重大疾病医保占据新农合总资金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进而促进普通疾病保障与重大疾病保障之间关系的协调。除此之外,由于重大疾病费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注重重大疾病救助风险转移制度的建立,使得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能够顺利实施[4]。

三、结论

与拥有医疗保险的城市居民相比,疾病诊治费用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民的重大疾病诊治压力。为了促进该政策实施效果的提升,应该对普通疾病保障与重大疾病保障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结合有效的监督措施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代涛,毛阿燕,谢莉琴,周颖萍.我国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的政策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06:9-15.

[2]周颖萍.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政策评述与实施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3]沈慧.安徽省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

[4]王伟.重大疾病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新农合保障制度政策
政策
政策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助企政策
政策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思考
对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中日生活保护制度比较及对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