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数学中误区所在
2016-10-21陈华
陈华
摘要: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简单易懂,也不像高中数学一般复杂多变,它在于灵巧新颖,很多学生刚刚接触到初中数学,对于其内容量大,信息新颖等等特点很难接受,其实初中数学很多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比如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尺规作图等等,都是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虽然觉得简单,但是就是得不到高分,一解题就错误,这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误区,那么这些误区在哪儿呢?应该如何解决或者避免呢?在本文中,我基于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时实际,给予了一些看法,并做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误区 对策探讨
引言
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对知识理解偏差,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好高骛远钻研难题等等,我觉得数学的学习在于基础的加固,知识的巩固,避免误区其实只要老师加以指引就可以。下面我就这几个误区简单探讨,并做对策分析。[1]
一、课上听懂知识就认为掌握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时便无所适从。而且学生在听课后都觉得自己理解了老师讲的知识点,甚至觉得初中数学不过如此,但是在实际演练中就乱了手脚,这就说明上课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2]
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教师所举例题是范例也是思维训练的手段,作为学生不应该只学会题中的知识,更要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蕴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面对这样的学习误区,学生应该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误区,原因很简单,老师上的是新课,主要是引入作用,为了怕学生理解困难,都是挑简单的讲,而学生课后的任务是将老师的“引入”变得“深入”,此外学生应该要清楚的一点就是老师的只是知识点的讲解,至于写题目是实战,二者之间是两回事,比如有很好的作战理论,但是不进行作战演练,还是不行的。所以学生应该先把老师上课的例题自己再重做一遍。然后反问自己当时自己为什么这样思考问题。最后总结一下这样的题目有什么规律,也许一两次总结不出什么,但是多次之后就会有自己的解题心得。[3]
二、认为多做题目总能遇到考试题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多做题目,考试的时候肯定可以遇到相同的题目。敢问,题目千千万,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做完了考试遇到就一定还会写吗?并且实际情况中,中考题目的出卷者在出卷的时候就已经对市场的题型进行调研,几乎是不可能在考试中遇到一抹一样的额题目的。很多学生听到这就觉得绝望了,但是每一个学生应该明白中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但是这样的学生应该如何走出误区呢?学生应该进行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没有从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自己有没有复习的重点。
第一步先让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与思路。第二步回想一下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是不是差不多,第三步确认自己下次自己碰到这个题目是否对这个知识点掌握了。
三、认为钻研难题基础题就简单了
有的同学喜欢挑战有难度的数学题,能让他从思维中得到快乐,但数学分数却一直不高。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数学学习中的浮躁状况,老师爱讲难题、综合题,学生想做综合题、难题,在忽视基础的同时,迷失了数学学习的方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一个大楼在建筑的同时,如果不在于地基,只在于地面上的一部分,日后大楼竣工时,请问这个大楼能不能通过质量检验?显然是不能的,很多学生就问到,数学和盖大楼是不一样的,的确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务实基础的道理是一样的,大楼建筑的主体花費的时间是少的,地基填埋和框架浇筑才是真正消耗时间的项目,数学也是一样的,如果基础不牢固,在挑战难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地方不懂,然后去弥补,然后再去挑战,又发现某些地方似懂非懂,不得不再去巩固基础知识,时间久了,收益不明显,而且耗时耗力,挫伤自己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应该告诉自己数学思维不等于复杂思维,数学的美往往体现在一些小题目中。同时应当明白“简约而不简单”的道理,再者就去思考,平时自己瞧不起的题目就真的简单吗?自己一定可以做对吗?
四、认为数学思想有点高不可攀
一谈到数学思想方法,有些学生会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其实每一道数学题之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导解题的十分重要的方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组织性。它本身并没有那么多奥秘,只是学生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对它产生敬畏之心,数学思想精髓在于运用的巧妙,不在于它的本身。
结语
数学的学习误区是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动困惑的原因,其实初中数学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我们认清误区,结合一些相应的对策,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得到高分。我们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初中生数学中,悟出自己的心得。
参考文献
[1]高鹤. 基于知识分类的中学数学认知工具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6.
[2]徐蓉. 章前图的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任丽. 中美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