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慎言生平交游考
2016-10-19苏亚静白建忠
苏亚静,白建忠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张慎言生平交游考
苏亚静,白建忠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张慎言是明代末期山西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时期,政治生涯可谓跌宕起伏。他一生交游甚广,且多与当时引领文坛的名人大家交游酬唱,如钟惺、钱谦益等。
张慎言;生平;家世;交游
张慎言是明代晚期山西文坛的代表人物,目前学界关于张慎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卒年的考证以及思想等方面,对他的家世与交游却很少涉及。本文主要探讨张慎言的生平、家世和交游,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张慎言的文学创作将有所裨益。
一、生平
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又称藐姑山人,山西阳城屯城村人。关于张慎言的生卒年尚有争议。一种说法认为“年六十九”,《明史·张慎言传》:“国亡后,疽发于背,戒勿药,卒,年六十九”。[1]7039《泊水斋文钞》卷首《张藐山先生行略》也持同样的观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张慎言“年七十余”,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张尚书慎言》:“弘光南渡,举遗贤,屏浼慝,卓然不回,党人噪而逐之。侨居芜湖,寄食萧寺,翻经礼佛,瓢衲萧然,遂以病卒,年七十余”。[2]654今人赵承中在《明季名臣张慎言年寿辨正》一文中以张慎言好友谈迁的诗文笔记为依据,对张慎言的生卒年进行了考证,认为当为1575年至1645年,享年七十一。对于张慎言的卒年,据谈迁《枣林杂俎》记载:“前太子太保、南京吏部尚书阳城张慎言,寓芜湖。乙酉八月,忿懑卒。”[3]152乙酉即1645年,张慎言于此年去世。谈迁《遥哭张藐山先生文》中有一段记载张慎言在宣城时所说的话:“畴其南暑,先生觞月,顾迁而叹曰:‘有僧言,不肖寿七十三,终五月十三日。今岁在乙酉,年才七十一,抑首阳汨罗先其期欤?或数之有定,巧历难免欤?’”[4]238据此,当时张慎言已七十一岁,与“年六十九”的说法相矛盾。综上可知,张慎言生于1575年,卒于1645年。
在晚明政治中,张慎言属于行为端正的士大夫一类。《明史》载:“刚练方达,所建白皆悉有裨时政,令其受事熙朝,从容展布,庶几乎列卿之良也。”[1]7054对张慎言进行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感叹道:“而时遭不造,内外交讧,动辄龃龉,虽老成何能施干济哉!”[1]7054皇帝昏庸无能、党争不断,使得张慎言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人物。笔者据所辑资料整理出一份简要的张慎言年表(见表1)。
二、家世
张慎言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张昇为明嘉靖庚戌进士,外祖父王国光是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他从小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读了大量的历史、文学等著作,在阅读书籍的基础上又进行文学创作,文笔流畅,立意新颖,当年童子试的文章就曾作为楷模,名扬三晋。张家明、清两代出了三位进士,除祖父张昇以外,张慎言为万历庚戌进士,张慎言重孙张泰交为清康熙年间进士。
张昇,字伯东,阳城屯城村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一三〇与清乾隆《阳城县志》卷九中均有其传。据传记所载,张昇考中进士之后,开始担任清苑县(今河北清苑)知县,在职期间,“多惠政”,[5]22因政绩突出,先后升为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郎中,后来还担任河南卫辉府知府。当时,卫辉一带社会治安不好,经常有人作乱,无人能管。张昇到任后,依法惩治作乱之徒,使当地治安得到了好转。此后,张昇又担任过陕西副使、大名府(今属河北)知府,最后官至河南参政,但任职不久就辞职回乡。当时,阳城王国光正任吏部尚书,张昇与王国光既是好友,又是亲戚,但他从不利用这层关系谋取私利。万历十四年(1586),阳城出现瘟疫,张昇“延医施药、发粟赈饥,全活甚众”,[6]23年八十七,卒于家。
表1 张慎年表
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疏庵,泽州阳城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作为张慎言的外祖父,二人的官场经历很相似,都经历了数起数落,而且都担任过户部尚书一职。王国光一生从政四十年,起起落落,历经坎坷,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毋庸置疑,王国光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他从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进入官场,从兵部到户部,从刑部到吏部,朝廷的几个关键性部门都有他的足迹,王国光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户部任职时对全国粮食的有效控制。除了政治上的可圈可点之外,王国光还擅长诗歌和书法,所到之地多即兴作诗,留下了不少诗作。他的诗和书法给人以潇洒飘逸、卓然不群的感觉,著有《王疏庵率意稿》。
张履旋,张慎言之子,字伯坦,一字坦之。张慎言六卷本诗集就是由履旋编纂刊刻的,卷首的序言也出自张履旋之手,颇有才华,却英年早逝。《明季北略》卷二十有一段关于张履旋的记载:“张履旋,举人,吏部尚书张慎言之子也。为官至山西汾州阳城县,贼执履旋拷银,履旋义不受辱。贻书父曰:与其亏体辱亲,不如杀身明志,遂投崖而死。弘光朝赠御史。”[7]430可见履旋的刚直不阿。著有《静音堂诗集》。
张泰交,张慎言重孙,字公孚,一字洎谷,也有人说洎谷为号,山西阳城人,生于顺治八年(1651),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康熙二十八年(1689)选太和县知县,康熙三十三年(1694)内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又巡视长芦盐政,迁太仆寺少卿、提督江南学政,不满一年,又迁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最后为浙江巡抚,康熙四十五年(1706)卒于官。《受祜堂集》是张泰交主要的著作。
综上可以看出,张慎言出身书香门第,一生历经挫折,与外祖父王国光的经历颇为相似。附张氏世系图。
图1 张氏世系图表
三、交游
张慎言一生与文人交游甚广,且多与当时引领文坛的名人大家交游酬唱。张慎言丰富的官宦生活,使他结交了不少文人,陈廷敬《泊水斋文钞》说:“其所与交者虞山钱受之,竟陵钟伯敬,盖当世之文人”。[5]423除了钱谦益与钟惺之外,张慎言还与很多文人交游唱和。下面逐一论述。
谈迁(1594~1657),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著作有《国榷》、《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等。
谈迁与张慎言的相识交往离不开张道濬的介绍。崇祯十四年(1641),谈迁首先结识了时任海宁卫都督的张道濬,他对谈迁人生的转折影响很大,在他的推荐下,谈迁结识了张慎言。崇祯十五年(1642),谈迁寄寓南京,《癸未元旦时客金陵》注:“壬午元旦,亦寓金陵。”[8]52“壬午元旦,余始谒先生”。[8]259这里所提的先生就是张慎言,从此以后,谈迁成为张慎言的记室。正月初七,张慎言又“招饮市楼上”,谈迁作《迎春曲》,张慎言十分关心谈迁及其家庭的生计问题,“先生念我贫,欲邮金慰我室谪,余谢以饘粥粗给”,[8]269但是谈迁始终没有接受张慎言的赠予。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十六,谈迁从海宁到南京给张慎言祝寿,得到了张慎言的高度礼遇和评价。后来,在张慎言的引荐下,谈迁结识了高弘图,同年四月初,谈迁便跟随高弘图做事。谈迁在《题冢宰张藐山先生手札》中对此事也有记录:“甲申春,总宪张藐山先生以记室荐余于司农硁斋所。”[8]269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四月,谈迁建议张慎言迎立新皇帝。新皇帝即位之后,张慎言以国难和家变为由请求辞官,但弘光皇帝为了随时可以召回他,不让他走远,于是张慎言便住在南京附近。虽然辞官,但他仍旧关注着南明弘光政权的存亡,且与谈迁、高弘图等进行书信交往。谈迁离开南京后,大约整个冬天都在苏州,不久,谈迁“寻别相国”,[9]4目的是到宣城探望张慎言。到了张慎言家,两人亲切叙旧,并登临宣州城,在这里,谈迁作有《同张藐山先生登宣州城南门》和《宣城谒张藐山先生话旧》两首诗。不久之后,谈迁又离开宣城回苏州。
《清史稿》载:“十七年邸报,补其缺文,成书,名曰《国榷》。当是时,人士身经丧乱,多欲追叙缘因,以显来世,而见闻窄狭,无所凭藉。闻迁有是书,思欲窃之为己有。迁家贫,不见可欲者,夜有盗入其室,尽发藏橐以去。迁喟然曰:‘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从嘉善钱氏借书复成之。阳城张慎言目为奇士,折节下之。慎言卒,迁方北走昌平,哭思陵,复欲赴阳城哭慎言,未至而卒。”[10]2483可见二人友谊的深厚。
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是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万历三十八年(1610)考中进士,与钱谦益、张慎言为同年进士,著有《隐秀轩集》。或许是同年进士的缘故,钟惺与钱、张二人交往甚密。在《隐秀轩集》中,有8首诗歌与张慎言有关,记录了二人交游的经历。卷五有《题张金铭纸帐》和《八月十四夜集别张金铭年丈暂假归沐》两首,卷六有《八月初六夜小集联句》和《白衣菴水阁》两首,联句诗由张慎言、钟惺、韩上桂、林茂之四人合作所写,每人一句。诗歌如下:
睡起理残梦张慎言,须臾故国身。好秋难作客钟惺,新月易辞人张慎言。
露咽蛩声断韩上桂,天低雁影亲钟惺。空将无奈意,砧急任西邻古度。[11]77
《白衣菴水阁》则由钟惺为纪念与张慎言、林茂之共同游览后所写。《八月初二夜雨》也是写给金铭和茂之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兹宵非月夕,即雨亦何妨。但觉秋声剧,能令游子伤。衣裳蝉背叶,书信雁头霜。共作长安客,东西各故乡。”[11]77由此可见三人关系之密切。卷七有《丙辰初春寄张金铭》二首,卷十二有《张金铭有幽居在虎谷问胡昌昱言其影略写之诗寄所怀》一首。其中钟惺在《八月十四夜集别张金铭年丈暂假归沐》一诗中写道:
今夕与君同杯酌,君言不如归家乐。归家各有索居时,晤言今夕成今昨。
长安忍作终年游,苦死难为明日留。明日不留吾不强,途中岂可值中秋。
满口留君意半阑,自惭今夕滞长安。思归转挽将归客,但觉临歧置语难。[11]58
钟惺用这首七言古诗表达自己对张慎言的挽留,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二人话离别,“满口留君”、“临歧置语难”都将作者的不舍与离别时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还有《丙辰初春寄张金铭》二首:
椒盘壬子岁,寒燠四回新。别后无除夕,筵中少此人。
雪霜频犯暖,梅柳不知春。负尔非他事,缁衣京洛生。
自君今不至,予罢水边行。花月何颜色,禽鱼寡性情。
乘闲犹有日,选胜颇无名。软草垂杨路,重来恐渐生。[11]111
钟惺用这两首五言律诗来抒发对好友的思念,从中可以看出曾经交游的美好时光。第二首用“花月禽鱼”来衬托金铭走后生活的寡淡与无趣,“花月何颜色,禽鱼寡性情”,[11]111连花月也黯然失色,禽鱼鸟兽都没有了生气,正是钟惺内心对金铭深深的思念。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与钟惺、张慎言同为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张慎言与钱谦益交往可见于二人的诗集和文集中,互相赠答酬唱,关系甚密。在张慎言的《泊水斋诗钞》中有两首关于钱谦益的诗歌,分别为《送钱受之年兄归里》、《钱牧斋年兄以十四韵诗见示喜步其韵》,在钱谦益的《初学集》中有六首关于张慎言的诗歌,分别为《寄张吏部四十韵》、《次韵示张藐姑》、《三叠韵谢藐姑太仆送酒》、《次张藐姑韵送房海客赴南吏部》《次韵藐姑送别》、《人日得张藐姑刑侍书却寄》,可见二人经常来往。在《人日寄张藐姑》一诗中写道:
书阁摩挲嗅古香,冰消砚北逗春光。萧条岁序逢人日,迢递音书到草堂。
天井烽烟新壁垒,玉关魂梦旧风霜。天涯相望俱头白,各对梅花说断肠。[12]304
诗中尾联两句将钱谦益与张慎言相隔两地不得见的无奈诉诸笔端。从钱谦益和张慎言的诗歌创作来看,二人交游唱和比较频繁,而且生活上也多有往来。此外,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中有对张慎言的介绍,写道:“谪戍甘肃,穷边濒死,犹传羌中煎酪茶法,为诗以寄余。”[2]654说明张慎言即使被贬甘肃,也不忘与钱谦益诗歌来往,可见二者关系不一般。此外,《次韵藐姑送别》与张慎言《送钱受之年兄归里》押同样的韵,他们一唱一和,作诗交往。
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号侪鹤,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他与张慎言的交往也主要因为二人同为东林党人。查看《东林党人榜》可知:“天启五年(1625)十二月,逆党珰魏忠贤矫旨颁示天下。”[13]其中,张慎言、赵南星、钱谦益皆在名单之列。此外,《东林点将录》中也有三人的介绍:“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地猛星神火将贵州道御史张慎言、天巧星浪子左谕德钱谦益。”[14]218赵南星作为东林领袖之一,是由张慎言推荐的,张慎言在推荐的同时,弹劾了冯诠,冯诠记恨在心,便诬告张慎言盗曹县库银三千两,慎言随之被贬肃州。几乎与此同时,赵南星也被贬山西代州(今山西代县),后卒于戍所。赵南星的政治生涯虽然短暂,但却经历了数起数落,与张慎言的一生极为相似。钱谦益在其《列朝诗集小传》中写道:“梦白常属余定其诗文,且以不朽为托。”[2]555可见赵南星与钱谦益也有一定的交情。
与张慎言交游的还有同乡好友。杨沁湄,即杨时化,字季雨,山西省泽州府阳城县人,与张慎言是同乡。精通鉴赏,博闻强记,好学不倦,工古文辞。著有《苹阁文集》,今已失传,流传下来的诗文仅20余首。他的作品艰涩难懂,但意味深长。与钱谦益、张慎言、杨朴相唱和。在张慎言的诗集中,不乏他与杨沁湄交游唱和的诗作。据笔者统计,在五卷本《泊水斋诗钞》中,除第二卷之外,其余四卷都有关于二人交游的诗作,共十二首。卷一《都下别杨季雨时季雨初第》(两首)、《同杨季雨诸兄集开明寺》、《同杨沁湄王孝横集樊山最高处分樊字》、卷三《闻沁湄兄幽居成有怀》(两首)、《秋杪有怀沁湄》(两首)、卷四《辛未十一月暨闰大雪深四尺招贲闻沁湄兄不至怅然有作》(两首)、卷五《久不得杨给事消息》(两首)。《勺水庵诗集》中有《黄门行为杨给事季雨作》、《春仲望前招杨沁湄诸君子看花是日雨雪》、《季雨有诗云沁流原自远圆折我蘋洲余爱其语用次句为诗》、《人日过杨季雨蘋阁招同杨贲闻作数日集》、《沁湄不赴贲闻及不肖言集作此问之》5首。几乎每卷都有写给沁湄的诗,这些诗作中有张慎言怀念杨时化所作,也有一起酬唱所作。杨沁湄的诗作已很少见,但我们从张慎言的诗作中,亦可窥见当年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张道濬,字子玄,号深之,山西沁水嘉峰镇窦庄村人,张铨之子,张慎言好友。正是在他的引荐下,谈迁才结识了张慎言。著有《丹坪内外集》、《奏草焚馀》、《从戎始末》等。张慎言《泊水斋诗钞》六卷本的跋语就是张道濬所写。这篇跋文对张慎言诗歌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评论,全文如下:
诗至三百篇尚矣,超而倡前之,畴为倡者,陶唐击壤之谣,有虞卿云之什,昌明庞奥,肇隆千古,吾晋非风雅之正始乎哉?今列在三百篇,动曰思深虑远,犹有唐虞之遗风,盖仲尼式靡陈俗之精思委也,非源也。今天下无人不诗,无诗不三唐六代,然古调久已不振。洋洋灑灑,见谓日新而意语并尽,神景易离,不过优孟之转径,季札将何观焉?吾父执藐山先生,少有起衰之志,尝与先忠烈彼此称诗,句权而字衡之。及扬历中外,三事在望,雕虫刻叶,因鄙为薄技。然而性灵融旷,胸怀坦粹。春秋时卿大夫讲信达情,固不废诗。矧在先生,尤明良喜起之隆乎。故其触时构象,感事写情,深丽而有清肃之风,高浑而有幽细之思。句多馀致篇亡剩,法求之。三唐六代将避席不遑,宁论今日哉?昔权珰煽祸,尝西行金城,其与李供奉之夜郎,杜工部之夔州何异?而患难不忘君父,蔼然言表,古大臣肫诚尽谊,先生有焉,又不得独以词人迹之也。书曰诗言志,击壤之谣,卿云之什视后世之《房中》、《柏梁》其志为何如?千古已事,幸在吾晋。仲尼氏正其委,先生遡其原,两得之矣。予不敏,奉大君子之教行吟泽畔,辞旨忧郁,有类江潭大夫以质先生金城时离矣。今获睹典型,感念古昔,乐操其土风,不忘本也。[15]1
张道濬通过这篇序跋对张慎言的诗歌进行了称赞,他认为张慎言作诗能够直抒胸臆,诗风清丽而又高浑,幽远深长。以上就张慎言主要的交游情况作了探析,其他尚有林茂之、房海客、韩仰斗、白胤昌等人。①林古度,字茂之,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林古度所作的诗,被王士祯选为《茂之诗选》二卷。张慎言在《燕邸诗集》中提及较多并且有据可考的还有房海客,作《房海客年兄谪上林讯之》与《送房海客年兄之白门》两首诗。韩仰斗,字仲济,沁水生员,著有《澹庵集》、《韩氏家谱》、《言行录》等。白胤昌,字季文,号长洲,著有《容安斋诗文集》、《苏谭》等。
综上所述,就张慎言的生平家世和交游情况进行了论述。张慎言一生历经坎坷,复杂的人生阅历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影响;出身书香世家,明清两代共三名进士,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其创作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官场好友与同乡好友和张慎言进行交游,无论是官场,还是生活,都是张慎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张慎言诗文创作的主要来源,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其诗歌将大有裨益。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谈迁.枣林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张慎言.泊水斋诗钞:卷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5]曾国荃.山西通志:卷三十[M].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6]张慎言.泊水斋文钞[M].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7]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谈迁.谈迁诗文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9]谈迁.北游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中国文史出版社,编.清史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11]钟惺.隐秀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2]钱谦益.牧斋初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3]刘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14]张永刚.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5]张慎言.泊水斋诗钞·后序[M].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
〔责任编辑王小风〕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Friendship of Zhang Shenyan
Su Yajing Bai Jianzh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4,China)
Zhang Shenyan is one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writer in Shanxi Province.He lived through the Wanli,Taichang,Tianqi,Chongzhen four periods,the political life is ups and downs.He has a lot of friends all life,and he made friends with famous people who leading the literary world,for example Zhong Xing,Qian Qianyi and so on.
Zhang Shenyan;life experience;extraction;friendship
I206.2
A
1671-1351(2016)04-0077-05
2016-05-11
苏亚静(1990-),女,山西晋城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