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比较研究

2016-10-16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528399何瑞婵曾晓霞罗智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央区永久性甲状腺癌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528399)何瑞婵 曾晓霞 罗智君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1],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最为多见,约占90%左右[2]。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摄碘能力,故可以用放射性131I进行治疗,但外科手术目前仍是其首选治疗方式,包括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近全切除术、全切除术等[3]。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认为其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病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可以避免施行二次手术[4]。而部分学者则认为甲状腺全切术会导致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完全丧失,并增加术后严重并发症如:甲状旁腺损伤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5],建议施行次全切除术。为进一步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和次全切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肿瘤的复发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并予以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甲状腺全切除术55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5例。在全切除组中,男性24例,女性31例,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1.27±10.33岁,滤泡状癌12例,乳头状癌43例;单侧癌31例,双侧癌24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16例。次全切除组中,男性25例,女性40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39.77±11.43岁,滤泡状癌19例,乳头状癌46例;单侧癌39例,双侧癌26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15例。全组病例术前均无低钙血症,且常规行喉镜检查声带功能正常。

1.2 手术方式 所有病例均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其中,全切除组中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3例,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32例。次全切除组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3例,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32例。全切除组中切除甲状腺全部组织。次全切除组予以患侧叶甲状腺组织全部切除联合对侧叶50%以上腺体组织切除,同时切除狭部和锥状叶。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内肿瘤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有麻木、抽搐等低血钙表现,并且术后1周内血钙<2.0mmol/L或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低于9ng/L。其中,若一年内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者为暂时性,若一年后仍不能恢复则为永久性。②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现饮水呛咳或声音嘶哑等表现,直接或间接喉镜检查发现声带麻痹。其中,若6个月内声带运动能恢复则为暂时性,超过6个月仍无改善者则为永久性。复发情况: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行超声、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及穿刺活检等确定复发情况,统计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发生部位及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全切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12.7%),其中3例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次全切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3.8%),其中5例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附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3 内肿瘤复发情况:全切除组术后均未出现复发,次全切除组术后7例患者出现复发,且4例为术后1年内出现。全切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0%)明显低于次全切除组(10.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附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亦是甲状腺癌中预后最好的肿瘤。因其分化程度较高,生长缓慢,故若早期发现,予以及时处理,预后常常较好,对于大部分早期患者,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目前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切除范围仍存在很大的争议[6]。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主张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认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完整地切除病灶及潜在的腺体内转移灶,能降低肿瘤残留的可能,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和二次手术的几率[4]。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有10%~65%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有甲状腺内播散转移,近半数为双侧。故行次全切除极有可能无法彻底切除病灶,造成肿瘤组织残留。甲状腺全切除术则可以将这些小病灶一并予以切除,大大降低肿瘤残留的可能。且甲状腺残留组织越小,其复发风险越低,则行二次手术治疗的几率越小,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可大大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并降低了二次手术因术区粘连致密,手术困难而导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本组研究表明:与次全切除组相比,全切除组能获得更高地肿瘤清除率,表现在全切除组术后3年内均未见复发而次全切除组的复发率为10.8%,这与既往的文献相符[7]。这说明甲状腺全切除术确实能更加彻底地切除潜在的病灶,大大降低肿瘤残留的可能,降低肿瘤地复发。

本组研究还表明:两组在甲状腺癌切除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上无显著差异。既往的文献表明:甲状腺全切除术可能增加甲状腺的手术风险,表现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组因切除范围大,极易损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本组中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8%,与次全切除术组差异不明显。这考虑与本组术中注意精细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注意保护甲状旁腺有关。本研究同样说明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并非一定发生,而精细地解剖,良好的保护可以预防或者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更为显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可对病灶进行更为彻底地清除,避免残留组织导致肿瘤复发及二次手术。

猜你喜欢

中央区永久性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隐匿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