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水平在评估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2016-10-11杨祖铭冯宗太朱梅英
王 宇, 杨祖铭, 冯宗太, 高 昂, 朱梅英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新生儿科, 江苏 苏州, 215006)
血清蛋白水平在评估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王宇, 杨祖铭, 冯宗太, 高昂, 朱梅英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新生儿科, 江苏 苏州, 215006)
血清白蛋白; 极低出生体重儿; 败血症; 严重不良结局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进展,极大提高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生存率。有研究[1]报道,生后第1天的低蛋白血症是严重不良结局的独立因素,与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探讨生后第1天血清蛋白水平对评估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 年6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纳入标准: ① 体质量小于1 500 g; ② 出生24 h 内入住NICU; ③ 采集血标本前未接受任何血清或血液制品。排除标准: ① 采血时日龄>24 h; ② 出生后12 h内死亡; ③ 合并先天畸形、染色体疾病、可疑遗传代谢性疾病; ④ 临床数据不完整。败血症参照 2003 年《中华儿科杂志》重新修订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2]。
1.2研究方法
根据血清 ALB 水平,将所有纳入的新生儿分为>25 g/L、20~25 g/L、<20 g/L 共3组;根据最终诊断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非败血症组;严重不良结局定义为住院期间死亡或头颅超声严重的神经损伤,其中头颅超声严重的神经损伤是指重度(3~4级)颅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根据是否发生严重不良结局分为严重不良结局组、非严重不良结局组,比较各组的相关指标。
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清 ALB 和相关炎症指标测定:研究对象均于入院 30 min内取静脉血 2 mL, 分别留存于干燥促凝生化管、抗凝血常规管及含肝素钠血气分析管中,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血常规仪、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清 ALB、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WBC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培养采用DD公司BACTECFX血培养仪及DD公司Phoenix-100细菌鉴定仪。婴儿住院期间床边头颅超声波检查使用Easote Mylab Five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后第3~5天、10~14天、28~30天各检查1次,或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检查,直至出院。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卡方检验,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的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共301例,3例于12 h内死亡或放弃治疗,2例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整,余下临床资料完整、满足研究条件的早产儿共296例,其中男144例,女152例;双胎儿24例,三胎儿2例;顺产164例,剖宫产132例;新生儿败血症104例,非新生儿败血症192例,严重不良结局162例,非严重不良结局134例;ALB水平<20 g/L 46例,20~25 g/L 109例, >25 g/L 141例。
败血症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非败血症组,败血症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败血症组(P<0.05)。见表1。严重不良结局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显著低于非严重不良结局组,严重不良结局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严重不良结局组(P<0.05)。见表2。ALB 水平<20 g/L组严重不良结局及需机械通气比例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 ALB水平<20 g/L组败血症比例显著高于>25 g/L组(P<0.05),见表3。
表1 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组蛋白水平的比较
与败血症组比较, *P<0.05。
表2 严重不良结局组与非严重不良结局组蛋白水平的比较
与严重不良结局组比较, *P<0.05。
表3 不同白蛋白水平分组患儿的结局比较
与白蛋白>20 g/L组比较, *P<0.05;
与白蛋白20~25 g/L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发育极度不成熟,容易发生出血、损伤,遗留神经、运动后遗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 8%~10%存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脑瘫[3]。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严重的颅内出血及脑白质损伤与不良预后明确相关。
败血症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是新生儿期的危重病症,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1%~1%,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16.4%, 长期住院者发病率可高达30.0%, 病死率为10%~50%,存活者可留有后遗症,应引起高度重视[4]。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目前临床早期诊断依靠实验室检查,而作为金标准的血培养需要时间长,阳性率低,往往会错失早期最佳的治疗时机,使早发型脓毒症病死率增高。Aman 等[5]研究发现,生后第1天的低蛋白血症(总蛋白低于40 g/L)是严重不良结局的独立因素,低蛋白血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orawitz 等[6]研究结果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患儿较白蛋白正常患儿死亡率更高。
生后第1天的低蛋白血症定义为总蛋白低于40 g/L,但对于低白蛋白诊断则缺乏标准化参数,相关研究[7]显示白蛋白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本研究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均低于1 500 g, 白蛋白水平相对较低,根据具体数值分为ALB<20 g/L组,20~25 g/L组和>25 g/L组,结果显示ALB<20 g/L组严重不良结局及需机械通气比例高于其他2组,ALB 水平<20 g/L 组败血症比例高于>25 g/L组。此外,败血症组血清ALB低于非败血症组,严重不良结局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非严重不良结局组,表明生后第1天的低血浆蛋白值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强相关性,且蛋白水平越低,预后越差[8-11]。
[1]Iacobelli S, Bonsante F, Lacoutie′re C, et al. Hypoproteinemia on the first day of life and adverse outcome in very preterm infants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J Perinatol, 2012, 32: 520-524.
[2]余加林, 吴仕孝.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12: 897-899.
[3]Marlow N. Neurocognitive outcome after very preterm[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4, 89( 3): 224-228.
[4]姜毅.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0, 25: 69-72.
[5]Aman J, van der Heijden M, van Lingen A, et al. Plasma protein levels are markers of 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degree of lung injur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or at risk for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rit Care Med, 2011, 39: 89-97.
[6]Horowitz I N, Tai K. Hypoalbuminemia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7, 161: 1048-1052.
[7]曹慧萍. 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与白蛋白相关性分析[J]. 淮海医药, 2011, 29: 446-447.
[8]Hussain F, Gilshenan K, Gray PH. Does lactate level in the first 12 hours of life predict mortality in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9, 45: 263-267.
[9]Phillips L A, Dewhurst C J, Yoxall C W.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initial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and their use in development of a new disease severity scoring system[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1, 96: F275-280.
[10]Iacobelli S, Bonsante F, Quantin C, et al. Total Plasma Protein in Very Preterm Babies: Prognostic Value and Comparison with Illness Severity Scores[J]. PLoS ONE, 2013, 8(4): 1-6.
[11]鲁利群, 屈艺, 母得志. 晚期早产儿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志, 2011, 26: 1605-1608.
2016-05-07
R 272.1
A
1672-2353(2016)17-199-02
10.7619/jcmp.2016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