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胱抑素C、TNF—a及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意义

2016-10-09李俊岩董进牛晓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李俊岩 董进 牛晓红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TNF-a及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我院278例糖尿病患者,据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分为:糖尿病正常蛋白尿9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61例,糖尿病肾病Ⅳ期65例,糖尿病肾病V期组54例,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l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试验者均进行血清胱抑素C、TNF-a、血尿酸检测,对比各组之间有无差异。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清胱抑素C、TNF-a、血尿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诊断性能评价。结果经分析,血清胱抑素C、血尿酸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糖尿病肾病Ⅲ期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糖尿病Ⅳ~V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升高,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糖尿病肾病Ⅲ期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以上3指标两两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TNF-a、血清胱抑素c及血尿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909、0.816、0.687。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对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最高,并且已列入指南。TNF-a浓度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病程中更敏感,临床上可参考血清TNF-a浓度或同时检测血清血清胱抑素c来判断糖尿病肾脏的损伤程度。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清胱抑素c;肿瘤坏死因子-a;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30-0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其所致的肾损伤是一种非常隐匿的病理过程,早期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而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近年,“炎症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TNF-a作为一重要的炎性介质,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明显升高。同时血清胱抑素c(cvs c)及血尿酸(uric Aeid,uA)做为糖尿病肾病风险因素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TNF-a、血尿酸浓度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住院患者病例,共27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均排除急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无严重基础疾病及重要脏器疾病,无恶性肿瘤,无高热,未使用肾毒性药物,无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参照Mogensen分期标准将其分为四组,其中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UAER<20ug/min)9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UAER20~199.9ug/min)61例,糖尿病肾病Ⅳ期(UAER≥200ug/min)65例,糖尿病肾病V期组54例。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详细询问病史,测量患者血压及身高,体重计算BMI。

1.2检测方法

1.2.1血清指标检测(1)生化指标:素食3d后取空腹静脉血3-5mL,立即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上机测各项常规指标,Cys 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血尿酸采用尿酸酶法紫外法,BUN采用脲酶电导法,肌酐采用碱性苦味酸法,空腹血糖采用氧电极法,HbAlC采用HPLC法。仪器为美国贝克曼DXC-800,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2)TNF-a测定:受试者禁食8~10h后,晨起抽取空腹静脉非抗凝血,分离血清,-80℃保存,统一测TNF-a;采用美国IND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仪器为美国德灵BEP2000全自动酶标仪,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1.2.2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UAER测量 留取晨尿,清洁中段尿10mL,留取尿液前避免剧烈运动,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尿肌酐采用酶法,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ER测量:留取24h尿液,从晨起7时到次日7时,留取前先排空膀胱,将尿液收集在一干净塑料容器中,记下尿量,混匀取10mL送检测尿白蛋白,计算UAER。所有指标均按仪器及试剂盒说明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分析计算均应用SPSSl3.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个指标分析采用ANOVA检验,分类变量进行x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TNF-a及血尿酸之间进行ROC诊断陛能评价。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实验数据比较

(1)各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HbAlC、尿素及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升高。血清胱抑素c、血尿酸在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Ⅲ期逐渐升高,但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糖尿病Ⅳ~V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升高,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糖尿病肾病Ⅲ期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胱抑素c、尿酸、TNF-a四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胱抑素c、尿酸及TNF-a指标两两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ROC诊断性能评价

对各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TNF-a、胱抑素(Cys c)及尿酸(UA)进行诊断性性能评价,据ROC曲线(图1),ACR、TNF-a、Cysc及U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909、0.816、0.687。

3.讨论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或ACR。个体间UAE的差异系数较大,与之相比ACR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本研究通过ROC诊断性能评价发现ACR曲线下面积为1.000,诊断价值高,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高,并且已于2013年写入糖尿病指南,故推荐使用ACR。但建议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

胱抑素c(Cys c),又名y2痕迹碱性蛋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中的一种。其分子量小(13KD),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完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于细胞内降解,不重新回到血液中,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也不分泌Cys c至管腔内。因此,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指标。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胱抑素c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及糖尿病肾病Ⅲ期无明显差异,而只是在出现大量蛋白尿时才表现为统计学差异,提示胱抑素c做为预测糖尿病肾病风险的一个标志物,其灵敏度不高,与Ogawa Y等研究结果一致。而Heba s等则报道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表现为明显升高。据此,我们分析胱抑素c与GFR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糖尿病肾病分期主要是以尿蛋白来分期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虽然出现尿微量白蛋白,但GFR不一定下降;本试验我们未能进一步计算GFR,亦没有考虑吸烟、喝酒、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的影响Pavkov,且样本量较小,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试验证实。同时建议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应该兼顾尿白蛋白排泄和GFR两方面。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是由单核一巨噬细胞活化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亦可由肾脏系膜细胞,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参与机体多种炎症和免疫过程,TNF-a通过促使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促使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以及促进前列腺素E,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使炎性反应细胞聚集与黏附,循环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参与了肾小球组织损伤。TNF-a能刺激系膜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从而使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增多,造成细胞内膜损伤,损伤基底膜,产生蛋白尿。对临床患者研究的结果提示,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状态下血清TNF-a含量升高,在DN早期即可出现,其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DN各组血清TNF-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NF-a与DN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且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就明显升高,分析原因可能为糖尿病患者虽尚未出现蛋白尿,但在高糖刺激下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与IgG的交联产物、代谢紊乱等亦可刺激TNF-a分泌。但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无统计学差异,对此Niewczas等报道TNFa是GFR下降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甚至优于尿蛋白,因此推测本实验中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GFR并无明显下降。

目前有观察指出,血尿酸是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对机体的影响分直接和间接作用,直接致病可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尿酸促进尿酸晶体形成并可刺激活化白细胞,后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炎症;二是直接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紧张性升高从而导致皮质血管收缩和肾小球性高血压,高尿酸可恶化肾损害,诱发内皮功能障碍,加重肾小管的损害和增生。高尿酸间接致病可产生独立促炎效应,致组织损伤。本研究发现尿酸在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肾病Ⅲ期前无统计学差异,而在糖尿病肾病Ⅳ-V期明显升高,这与Steno糖尿病中心的研究相一致,提示基线尿酸水平是预测大量而不是微量白蛋白尿,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发展相关。

另外,对ROC曲线面积分析,TNF-a、胱抑素C的曲线面积为0.909、0.816,显示TNF-a对糖尿病肾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病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对以上4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胱抑素c、TNF-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血尿酸为两两正相关,结合以上数据提示它们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血清胱抑素C、尿酸做为糖尿病肾病早期风险因素均有一定局限性,临床上可参考血清TNF-a浓度或同时检测血清血清胱抑素c来判断糖尿病肾脏的损伤程度,以确定哪些糖尿病肾病个体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更大,便于早期预防。

猜你喜欢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老年人血脂异常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血清胱抑素C关系的临床研究
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LVEF的关系探究
血清胱抑素C和γ—谷氨酰转移酶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