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10-08刘建伟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阅读氛围方法指导兴趣培养

刘建伟

摘 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高。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积极探索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词句训练;方法指导;兴趣培养;阅读氛围;想象创新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练习说话,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加强口语训练,丰富语言储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给学法

小学中高段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不懂的词语,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引导。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学生多读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语文教材中没学过的知识,那是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为了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本课外读物,并写一篇读书笔记,定时开展交流评比,及时总结当周课外阅读情况,对完成任务好的给予积极地表演和鼓励,对完成任务差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典型引路,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五、培养阅读能力,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办班级图书角,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软环境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如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等。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六、培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阅读氛围方法指导兴趣培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如何实现趣味教学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