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部队应对批量伤员卫勤保障的思考

2016-09-29南克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伤病员卫勤武警部队

胡 建,王 心,南克勉

·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 ·

武警部队应对批量伤员卫勤保障的思考

胡 建1,王 心2,南克勉3

武警部队在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经常会面对批量伤员。批量伤员具有数量较多、伤情复杂、救治任务繁重的特点,需建立统一的组织指挥中心,优化伤员处理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共享资源,以实现伤病员短时、就近、高效地接受优质医疗服务目的。

批量伤员;卫勤保障

1 批量伤员产生的特点

1.1 伤情复杂,伤员数量多 灾害事故发生突然,事先无任何征兆,无论是救援型、中间型还是对抗型事件,武警部队都将可能面对批量伤员。如处置“7·5”事件中,兰州军区总医院共收治62名伤员,其中颅脑损伤45例,胸部损伤12例,躯干四肢损伤39例,多发伤42例[2]。汶川地震中因压砸伤、跌倒、挤压掩埋等原因导致的损伤占96.68%,其他交通事故、烧/烫/电击伤也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伤员以外伤性骨折为主,大多合并器官功能损害,部分伤员还出现了延迟性的出血倾向和内脏器官破裂,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

1.2 伤势严重,救治难度大 据调查,武警部队在参与平暴等对抗性行动中,重伤、中度伤、轻伤之比为1∶3.20∶8.34[3]。在械斗等社会治安问题中重伤、中度伤、轻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4]。加之,部分行动中伤势的严重程度呈现阶段性,如地震发生后伤病员有3个死亡高峰阶段,第一阶段在伤后数分钟,死因多为脑干、高位脊髓损伤,心脏、大血管撕裂伤等;第二阶段在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因大血管或脏器破裂,股骨或骨盆骨折等,引起大量失血,休克所致,此阶段是抢救的“黄金时间”。第三阶段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多由于严重感染或器官衰竭所致[5],救治需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各阶段救治要求严格,难度较大。

1.3 伤员集中,救治负荷大 伤员往往瞬时产生,数量大、发生集中、病情急危重,分批次接收,且治疗周期较长,医疗人员需持续作战,工作负荷较重[6]。同时,救治机构距事件发生地点愈远、伤员愈多,转送时间延迟,加上通讯、联络容易中断,伤员的来源及流量难以判定,救治任务不明确,造成伤员随时间进程逐渐增多,医疗设备超负荷运行。

2 思考

2.1 应急指挥联合化,保障协调到位 有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大批伤员成功救治的关键。武警部队在遂行任务时,批量伤员瞬时发生,参与救治单位较多,涉及部门广泛,应启动应急保障机制,成立应急联合指挥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加强与地方卫生机构、公安、媒体等部门的联系,通过收集各渠道信息,综合分析,判定卫勤保障需求,定下保障决心。(2)根据伤情、伤势和流量,集中或分片腾空相应专科病床,抽组人员、设备、物资独立设置收治病区,组建临时救治和护理单元。(3)多方沟通,协调药材供应、后勤物资保障等各部门,围绕救治工作需要,确保救治用药、血、卫生材料、设备、水、电、暖、气、饮食等的供应。

2.2 伤员处理流程化,保障快速救治 合理的批量伤员作业流程可为伤员在第一时间提供最适宜的救治,以最快速度为伤员提供确定性治疗,实现“6R”,即及时的时间(right time)、合理的地点(right place),有合适的人员(right people),给恰当的病员(right patient),以最佳的方式(right process)提供最满意的服务(right service)[7]。为此笔者认为可将批量伤员的处理分为院前救治、途中救治和院内救治三大流程(图1)。

2.2.1 院前救治 有效的现场判定和伤员分类技术是降低批量伤员病死率的关键。参照我军新版《战场救治规则》的战伤计分法(表1),对伤员呼吸次数、收缩压及意识状态3项生理指标分别评分并汇总得出战伤积分,根据积分判定伤情。其中<5分为危重伤(黑色),属于致命性损伤,救治代价大,应按期待处理;6~9分为重伤(红色),如对重度昏迷或血液误吸等引起呼吸道梗阻者,应紧急处理,行气管插管;10~11分为中等伤(黄色),经适当的紧急救治,伤情可稳定,应优先处理;12分为轻伤(绿色),伤后生理学无太大改变,按常规处理[8]。伤员的后送遵循“先重后轻”原则,对于神志昏迷等级得分<8分,战伤总积分<10分者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处理后优先转送,并根据伤员损伤控制的时间和救治需求选择不同的后送工具和方式,力争快速后送。

表1 简易战伤计分对照

图1 批量伤员处理流程

2.2.2 途中救治 伤病员后送途中救治是连续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桥梁,有效的、不间断的途中救护是决定后送成功与否的关键。途中救治应注意的事项:(1)在后送前需对伤员伤情进行科学评估,排除有后送绝对禁忌证(如合并中、重度心力衰竭及严重休克等)的伤员。并及时与后方医疗机构联系,建立绿色通道。(2)后送应配2名驾驶员和2名以上有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确保伤病员在后送途中做到“三通三防”。“三通”即呼吸道通畅、静脉通道通畅、输氧管道通畅;“三防”即防输液针头脱落、管道扭曲;防止救护人员精神紧张、长途劳累瞌睡;防止车辆过度颠簸、故障[9]。(3)能够及时发现、处置后送途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如呼吸道梗阻等。

2.2.3 院内救治 对批量伤员的院内处理,需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产生批量伤员的情况进行科学研判,迅速收拢人员,腾空床位,准备物资,合理安排力量,并根据伤员的数量和医院的救治实力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组、分工。急诊科建立绿色通道,对批量伤员再次进行分诊、分流,且对每位伤员分类不超过60秒。分诊后快速转移伤病员至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或隔离急救病房,行专科手术和治疗,并抽调外科系统技术骨干加强至各手术间,积极开展连台手术,提高救治效率。对出现应激障碍的人员,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心理评估,提供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对心理创伤严重者进行心理应激治疗,并加强后续心理治疗和服务质量。待伤员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康复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2.3 数据传输信息化,保障互联互通 信息作为渗透性要素,需运用在处理批量伤员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上。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直接接收上级传达的任务要求,根据保障任务需求,合理抽组、调派。同时,根据系统提供的物资配置情况和具体保障任务需求,选取行动所需的物资及其数量,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人员和物资的准备。采用电子伤票实现伤病员的现场,运输途中和院前检伤分类,赢得院前急救的“黄金1小时”[10]。远程生命体征实时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网、蜂窝移动通信等平台,对伤病员的心率、呼吸、体温、血氧、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指标实时监控,实现与后方医院实时沟通,对伤员整体救治护理的全程观察,真正实现伤病员救治的无缝连接,保证救治质量,提高救治效率[11]。对危重症伤员实施远程会诊,可以不受空间地域影响,无论伤员身处何地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得到后方医院专家的诊治。

对于批量伤员的救治,本质上就是要解决批量伤员巨大救治需求与现有医疗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而其出路就在于高效管理。只有通过有效的指挥平台,以信息化为支撑手段,进行精准化的伤员流程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现有和潜在医疗资源的效用,提高救治效率,赢得保障时间,挽救伤员生命。

[1]王 巍, 段菊生. 谈大批量伤员救治的卫勤保障[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6): 564-565.

[2]敖其尔, 沈开金, 列才华, 等. 乌鲁木齐“7.5”事件院前急救的经验与思考[J].临床急诊杂志, 2010, 11(2): 116-118.

[3]胡役兰, 郑际峰, 王俊虹. 武警部队官兵处置突发事件中伤病发生情况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3,21(1): 40-42.

[4]胡役兰, 兰晓霞, 刘淑红. 处置突发事件中武警官兵伤病发生情况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1): 2063-2067.

[5]张连阳, 姚元章. 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7): 582-584.

[6]沈开金, 吉善和, 楼 林, 等. 批量伤员救治相关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 2012, 55(5): 454-456.

[7]胡 杨, 胡 蓓, 许世政. 面向顾客的流程管理及其应用研究——以医疗服务为例[J]. 经济师, 2007, 19(5): 216-217.

[8]陈 千, 邢茂迎, 邓月仙, 等.“ 简易创伤计分法”在模拟训练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12): 1169-1170.

[9]王引虎, 周其全, 阳盛洪, 等. 急性重症高原病高海拔现场、低转途中和终点救治措施[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4, 32(1): 89-92.

[10]胡 罡, 孟 毅. 医院卫勤分队在批量伤员院前救治中的信息化管理实践[J]. 医疗装备, 2015, 28(2): 68-69.

[11]徐立群,诸建强, 高 静, 等. 野战医疗所批量伤员救治信息保障研究[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6): 527-529.

(2015-11-09收稿 2015-12-15修回)

(责任编辑 付 辉)

Pondering over medical support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handling mass casualties

HU Jian1, WANG Xin2, and NAN Kemian3. 1. Graduates Management Brigade, 2. Faculty of Health Service, 3.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Tianjin 300309, China

There are always mass casualt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handling various emergencies. Mass casualties is characterized with large number, complex injuries, and arduous treatment task, and a unified organizational and commanding center is need to be established for optimiz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for the wounded, sharing resources by informational means, which aim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wounded being treated with high-quality medical service timely and effectively at a reasonable place.

mass casualties; medical support现代社会文明进度加速,如交通速度提升、群体活动增多、建设施工加快等,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也在日益剧增,表现为地震、水灾、风灾等自然灾害,暴力恐怖事件、工业事故、空难等事故灾难频繁发生,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量的伤员[1]。武警部队的职能使命要求其参与处置行动,期间将面对批量伤员,为保证伤员能在最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最好的救护,提高保障效能,笔者对批量伤员产生的特点,应对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处置流程和信息化建设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R821

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9.010

胡 建,硕士研究生在读,E-mail: xhj5617@163.com

300309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1. 研究生管理大队,2. 卫生勤务学系,3. 科研部

猜你喜欢

伤病员卫勤武警部队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新形势下军人病区住院伤病员管理模式探讨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论武警部队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问题
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