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诊中学生物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

2016-09-21姜兴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备课组生物学科公开课

姜兴明

摘 要

分析了当前中学生物学科备课组活动的低效现象及其原因,探讨提高中学生物备课组活动效率的策略,为中学生物学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备课组 存在问题 原因探析 应对策略

学科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下设的教学与科研组织,与教研组相比,它和年级组关系更为密切。备课组由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是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教师间合作互助的主要组织。组内教师在一起办公,教学进度一致,所教班级情况相近,组员之间可以随时就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备课组活动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但在对中学生物备课组活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备课组活动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活动走过场

在开学之初根据学校教研组计划依葫芦画瓢,弄一份学科备课组活动计划,中途上两节公开课,期末上交备课组工作总结,这已成为大多数中学生物学科备课组活动的模式。每学期开始,备课组长依据学校的要求,拟定一学期的备课组活动计划,上交学校存档。至于所拟定的活动计划是否可行?执行了多少?效果如何?则无人过问。有的学校规定了备课组活动的固定时间,但很多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也很少研究教学,最多就某一问题谈谈意见,至于备课组开展的活动,就是互相听听课,或者指定几个资历较浅的教师上两节公开课。至于公开课上什么?怎么上?要达到什么教研目的?则很少去研究。公开课上过后,评课的意见也多是目标明确、师生互动良好等大而化之、不痛不痒的话,很少涉及具体的、实质性的东西,更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听课的教师缺少思考,上课的教师也如释重负,算是完成了一项差事。到期末,随便弄一份工作总结和听课笔记交上去,一学期的备课组活动就此划上句号。

2.考核重形式

学校对备课组的考核只注重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备课组活动的要求重形式。学校对备课组的要求太具体,存在统得过死的现象。比如要求组内教师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案、统一教学模式、统一作业布置,统一多媒体课件等。过细的要求,束缚了教师的手脚、禁锢了教师的思想、抹杀了教师的个性,也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惰性,不用自己思考,用别人现成的教案和课件就行了。教学这个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变成了固定的、枯燥的、程序化的工作,教师个性得不到张扬,主动性难以发挥。二是对备课组考核重形式。每学期只要备课组长把备课组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以及活动总结等学校要求的材料如数上交,分管的领导也不去仔细审阅,更少顾及备课组的活动实效,看看份数不少,就算其完成了工作任务。组内成员只要把公开课教案、听课笔记、学习笔记等材料如数交上去,也就大功告成。至于备课组活动搞了没有?什么时候搞的?成效如何?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则很少有人去较真。由于无论是哪个备课组,做的和不做的、做多的和做少的,所得到的考核分数都差不多,没有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作用,备课组教研活动实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3.教研多懈怠

无论备课组成立时间长短,组内很少能拿出有一定质量的东西。年复一年的备课组活动,做的多是一些表面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基本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的思考、对教学方法改进的研究等都很少涉及,更不要说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和滚动研究了。虽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在应试教育的裹挟下,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嘴上说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但潜意识里还是存在对新课程改革的抵触情绪,总认为那些东西都只是专家挂在嘴边说说而已,多是华而不实没有实际价值的,在自己的课堂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是跟随应试教育走,没有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生物学科重视不够。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科的教学成绩也难上台阶;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程度不高,教师的教学研究缺乏激情和动力。学期结束时上交的备课组研究成果,多是写点心得体会,或是拼凑甚至抄袭别人现成的东西用以凑数。几年下来,有的备课组连一篇像样的论文或研究报告都没有,组内教师也慵懒涣散、缺乏上进心,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教师专业成长的迟缓程度令人吃惊。

二、原因探析

1.领导重视不够

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备课组的重要性,加上近年来中高考方案的变化,生物学科对学生升学考试影响程度降低,在提高学生升学率方面,不如抓语、数、外学科教学来得快。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表现得更为明显。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生物教师,学生的生物课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有的学校领导担心生物学科的教师上课太好,会分散学生学习语、数、外等学科的精力,而故意淡化生物学科教研。领导不重视或者故意冷落,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性也就难以高涨,再加上有不少是非生物专业的教师,他们参加的活动多是以自己的专业为主,备课组长也就难以展开工作,最终导致备课组活动流于形式,活动能否有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生物学科的备课组开展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比如,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药品的添置以及外出学习等。但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正常的办公经费尚且捉襟见肘,再让学校挤出经费来支持生物备课组的活动,更是难上加难。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对教师外出参加活动的经费报销是层层设卡,多部门签字,让教师深感为难,即使能够报销,也要很长时间。学科备课组长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有限,因备课组活动去争取经费,人微言轻,往往稍遇阻力便知难而退。备课组基本活动经费的短缺,严重挫伤了教师参加备课组活动的积极性,即使制定再好的活动计划也多数流产。

2.同行病态竞争

同一备课组教师理应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共同学习,但同行的病态竞争常导致备课组教师间勾心斗角。很多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同一学科成绩的考核所占份额相对较大,学校往往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成绩进行比较来确定绩效工资。这样的考核,既牵涉到绩效工资的多少,也涉及教师的声誉。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备课组内的每位教师都是自己潜在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在备课组活动中,大家不是全身心的投入,或者害怕自己的竞争对手变强给自己找麻烦,或者怕得罪别人而说一些违心的、动听的话敷衍了事,使本来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思辨的教学研讨活动变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备课组活动总是处在应付差事的状态,让大家觉得活动没有意思而希望早早结束,如此恶性循环,备课组活动的前景令人担忧。

3.缺乏理论素养

中学生物教师多以教学实践为主,教学任务繁重,空闲时间少,再加上思考深度不够、信息闭塞等原因,往往导致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不足。因此,在备课组活动时,缺乏理论的指导,也缺乏把经验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能力。好不容易挤出来点“豆腐块”来,多是千篇一律的经验之谈,或者学一点别人的理论而又难以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备课组的评课活动中,不少教师特别是有了一定教学年限的教师,刚开始是不想说或说些套话、空话,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和深度思考,真的想对一些公开课、评优课进行指导的时候,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只是凭感觉靠经验,但缺乏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关键的敏锐眼光,更难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临时抱佛脚补学点理论,也是为学理论而学理论,囫囵吞枣、不成系统、生搬硬套,难以收到成效。缺乏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制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

三、应对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是改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的内驱力。一方面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做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示范者和引路人。如果学校领导尚且对课程改革敷衍了事或一知半解,如何去要求普通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科备课组教学研究的风气和水平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鞭策教师积极参与备课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并予以督促检查,从制度上解决学科备课组工作不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提高自己对转变课程理念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应充分认识到只靠传统的个人单打独斗的教研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成长,彼此间更需要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达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要充分认识到学科组的教学研讨,是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快捷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备课组的活动,汇集每一位成员的智慧,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形成真诚合作、大众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的教研局面。

2.改进教研方式

首先,要有规划,远近目标兼顾。要改变以往单靠备课组长闭门造车拟定计划的做法,学期或学年的活动计划必须经备课组全体成员民主讨论、共同协商。计划要结合学校及备课组的实际情况,要切实可行。在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时,既要确立较为远期的教研目标,比如三年总目标或学年、学期目标,又要确立近期目标,比如每月、每周甚至是某一节课的教研目标,所制定的计划要围绕所指定的目标,立足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一旦制定好规划,就要按时限逐条逐项、扎扎实实地去落实,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反馈给组内的每位教师,供大家监督和完善。其次,靠近专家,善用他山之石。高等院校有着较为雄厚的教育科研专家队伍,他们也有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意向。学校应有意识地利用当地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靠近专家,接受高校的科研辐射,邀请他们作指导。要积极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争取成为他们的实验基地、实验学校、合作共同体等,和他们共同进行科研实践。另外,教研活动不要囿于自己学校的圈子,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去看看兄弟学校的教研情况,学习别人的经验,汲取别人的教训,反思自己的学科教研情况。如果学科组众多的教师走出去受时间、精力和经费的约束,还可以有目的地邀请专家来校做相关指导。最后,科学听课,确保听有所获。听公开课是备课组活动常见的形式,也是教研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育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科学听课。听新教师的课,要本着帮助的目的,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要领,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对其优点进行鼓励,这样有利于他们迅速提高教学水平,适应课堂教学,站稳讲台;听优质课、示范课的时候,要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广泛提高。要善于把别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我所用,既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能生搬硬套、盲目照搬。

3.改进考核方式

对备课组的工作情况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是必要的,取消考核显然不太现实,缺乏监督容易导致工作的懒散甚至瘫痪,盲目地提倡或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也是不理性的。但考核要科学、重实效,要把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就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的学校尝试让备课组的整体利益与教师的个人利益进行有机结合,将备课组的教学质量与个人的教学质量捆绑在一起,这是较好的措施。对备课组的考核,既要通过备课组之间、组员之间的横向比较,也要进行与备课组、组员的过去成绩的纵向比较,还可以和本校情况相似的兄弟学校进行比较,从中找差距、看进步,从而达到通过考核促进学科备课组活动的目的。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这样才不至于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敷衍塞责,缺乏主动性。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比不仅应考核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程度,还要考核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的情况,同时教师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备课组生物学科公开课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备课组长的定位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
以“梯度”为切入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