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大报“中日关系”社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2016-09-21陈建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立场语料库

陈建生 尹 要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222)



中外大报“中日关系”社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陈建生尹要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300222)

“中日关系”近年来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基于批评话语分析(CDA)视角,利用语料库工具,选取三年内中、日、美三国大报的社论语篇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独有、两库的互有和三库共有的关键词出发,对中日关系的态度差异进行分析,进而解读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形象。研究发现,中日关系的话语大多与领土争议有关:中国媒体立场明确,有理有据;日本媒体语气较弱,具有两面性;美国媒体表面中立,实际介入。

中日关系; 中国形象; 社论立场; 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

一、引 言

从世纪之交到当今的十几年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舆论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不少国外媒体都在渲染“中国威胁论”。2014年APEC期间,就有媒体把在北京举办的这次会议称为“万邦来朝”。①在一些政治事件的影响下,中日关系也日趋复杂,逐渐成为媒体的焦点。对于这一系列事件,中外媒体立场的差异也直接反映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因此,本研究选取2012-2014年间的中、日、美三国权威英文报刊社论,运用WordSmith 5,PowerGREP等检索和文字处理工具,提取同时包含China和Japan两词的段落作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CDA)的视角通过分析社论媒体的语言特点,揭示语篇中的立场或意识形态,以及解析其立场背后的原因。

二、文献回顾

现代语言学以20世纪初索绪尔所创立的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TG-grammar)为代表。在他们看来,语言的生成机制是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语言的范畴也被二元地划分为“语言”和“言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以及“历时性”和“共时性”。这些早期的学派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语篇的内部构成上。1979年,Fowler等人最先提出了“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的概念,把语言研究和社会意识相互联系。在此后30余年中,CDA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日益发展。其中,Fairclough的研究对CDA的影响最大。Fairclough(1992:63)创建的“话语的三维模型”以及“CDA的三维模型”把话语分析分为:描述(description)、阐释(interpretation)和解释(explanation)三个过程;并进一步明确了CDA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分析语言,揭示社会角色之间的意识形态和产生这种意识或现实的根源。通过“批评”的方法讨论社会问题。然而,CDA的方法受到很多外界的质疑。如:CDA缺少有说服力的数据收集方法,在数据选取中大都凭借研究者的直觉(许力生,2013)。因此,语料库的出现为CDA发掘“大量出现的积累性话语”(incremental effect of discourse)提供了可靠证据(Baker,2006:13)。

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语料库进行CDA的研究按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媒体语篇,另一类是政府部门或机构语篇。在媒体语篇中,Prentice(2010)通过一家支持苏格兰独立的互联网论坛,收集用户发帖言论,建立300万词的语料库,通过关键词等方法,发现苏格兰人独立并不是反对英国、企图分裂,而是希望苏格兰变得更好,表达对政府的不满。Bednarek、Caple(2014)利用多模态的新闻语料,从CDA视角提取可以表现新闻价值或意识形态的话语,建立新闻语篇态度研究模型,为今后的提供参考。在国内,相关研究如:唐丽萍、马月秋(2013)通过检索美国大报中“中国”和“崛起”共现,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将描述“中国崛起”的话语分成四个范畴,并用批评话语分析其原因。邵斌、回志明(2014)研究了西方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通过检索关键词“China/Chinese dream”及其搭配,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梦”大多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偏见。

在政府部门或机构语篇中,Mulderrig(2012)将自2012年以来的英国教育政策作为语料库,通过研究历届政府实行的政策中代词“we”的使用,利用CDA和政治经济学原理,揭示不同时期教育和国家,经济的关系。Cole(2015)通过索引行和关键词的方法,发现英国医护政策中常用命令式的、强调的和官方的话语,并用CDA分析政策实施当中医护人员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得出结论和对政策制定者的合理建议。在国内,钱毓芳、田海龙(2011)选取1999年到2008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利用语料库提取关键词和词丛,比较“报告”在每个时期的不同关注点,并用批评视角分析不同时期的政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辛斌、高小丽(2013)也重视语料库对CDA的重要性,但同样提出不足,如:语料库数据是“去语境化”的语言事实,语料库所凸显的高频词不一定有分析价值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弥补语料库之不足,本文通过建库的筛选,搭配的提取,以及索引行的分析上,更多地考虑语境对语义的作用,使研究更加客观。

围绕“中日关系”话题的研究较少,Chan(2014)以2002年到2011年ChinaDaily“中日关系”的报道为语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利用“组间关系”(intergroup relations)理论,从“组内”(in-group)和“组外”(out-group)的语用差别中,分析官方媒体在“中日关系”的共同认知(common identities),并分析其如何运用话语强化共同认知,结论得出ChinaDaily在“中日关系”中多有积极态度。Lee(2015)根据21世纪以来韩国官方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中日区域竞争(regional struggle)和中美全球竞争(global struggle)各方的角色和对东北亚发展的预测,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得出美国要在东北亚发挥作用,遏制中国。上述“中日关系”的两篇研究对中国的形象做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

三、“中日关系”的语料收集

根据近年来中日两国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国际社会的不同声音,本文旨在探寻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外媒体就“中日关系”的话语立场。语料来源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三国的英文报刊社论,分别是《中国日报》(ChinaDaily)(以下简称CD);日本《朝日新闻》下AsiaJapanWatch板块(以下简称AJW);美国报纸涉及中日关系的语篇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纽约时报》(NewYorkTimes)与《华尔街日报》(WallStreetJournal)(以下简称N&W)来体现其整体立场②。

为了得到直接表达与中日关系相关的成分,本文使用PowerGREP工具(权立宏,2010)从语料库中截取同时包含有关键词China和Japan的段落。以段落为单位的语篇研究可以大量排除与中日关系无关的话语,与单纯关键词的索引行分析相比同时也保证了语境的相对完整。运用上述的段落提取方法,得到本研究的三个子库:CD 12,790词,AJW 25,893词,N&W17,560词。在语料库的分析中,使用WordSmith 5进行索引行、关键词、搭配词的提取。

通过文本提取,本研究建立了CD、AJW和N&W三个子库。经过整理之后,利用WordSmith 5中Wordlist和Keywords工具制作三库词表,并分别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词表③对比,得到各自的关键词列表。分别选取关键性(keyness)大于100的词进行研究(在此仅列出前20个)如表1所示:

表1 三库关键词提取

通过上述提取方法,得到关键词CD中40个,AJW中73个,N&W中49个。纵观关键词列表,最显著出现的一部分是地名,如CHINA,JAPAN,KOREA;也有领土争端相关的词,如DIAOYU、SENKAKU、ISLANDS、DISPUTE。这些关键词反映中日关系语篇中大量存在岛屿争端的话题。

四、“中日关系”的批评话语分析

辛斌(2005:59)指出,CDA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生成语言所处的社会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根据Fairclough的CDA三维理论,本文更清晰地表现了CDA的分析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1批评话语分析方法

从图1可知,第一步是文本分析,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是CDA研究的基础。因此,运用语料库的方法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便利。在语料库的语篇分析中最常用到的是关键词(keywords)和搭配(collocation)。关键词的提取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得知语篇的主题和态度。Firth最早通过搭配研究词汇的意义,并提出“由词的结伴可知其词”。随后Sinclair(1996)将这种思想提炼成为“扩展语义单位”使语料库研究逐渐依赖语境。本文利用上述的CD、AJW和N&W三个子库,将关键词分类,分别从独有、两库互有和三库共有的角度分析不同语篇的差异和立场。

(一)独有关键词分析

表2 独有关键词

通过表2展现的独有关键词,如CD中AGGRESSION,NANJING,POTSDAM存在的语境都指向日本在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在日本战败后,《波茨坦公告》对于日本主权的规定成为中国主张的依据,于是在中国语篇中被多次提及(如图2);此外中国媒体通过提出日本“deliberately ignoring”,“didn’t dare”和“counter to the principle”来批评日本违背历史事实。

图2 CD中《波茨坦公告》索引行

在AJW的独有关键词中(通过搭配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日方批评中国的ANTI-JAPANESE(sentiment/wave)(反日情绪/浪潮),(rapid/military)BUILDUP(扩充军备),PROVOCATIVE(acts)(挑衅行为);另一方面却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和对话,如(economic)COOPERATION,ECONOMIC(partnership/aid),EFFORT,TALKS,TRILATERAL(negotiations/trade)等,体现出日本媒体在中日关系立场上的两面性。

而N&W独有关键词大多出现表述人名(如Mr,PRIME MINISTER,(Xi) JINPING)和地名(如AMERICA,NATIONS,PHILLIPPINES,WORLD)的词。体现了美国在中日共现的语篇中大都为叙述性话语;而在其它的词汇搭配中:(regional)ALLIES(区域同盟),EXPORT(贸易出口),AIR-DEFENSE(identification)ZONE(防空识别区),是关于国防,经济和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描述,体现美国媒体同时对军事和经济的关注。

(二)互有关键词分析

互有关键词是指在两个子库中同时出现的关键词。经过筛选,得出两库互有的关键词如表3所示:

表3 互有关键词

在CD和AJW互有关键词中,多出现表示“关系”的词,如BILATERAL,RELATIONS,TIES等。表面上看,两国对其“关系”描述似乎只是语篇的叙述,但通过搭配分析,发现其所表达的不同信息,如表4、表5所示:

表4 relations搭配对比

表5 ties搭配对比

在描述搭配词的搭配强度时,MI值是常用的参数。通常把MI大于3作为节点词(node)和搭配词(collocates)是否显著搭配判断标准(搭配选取范围为L5-R5,搭配词最小出现3次)。在“关系”词的显著搭配中,AJW语篇大都体现积极信息如:improve/-ment/-ing,thaw,mend,enhance,repair等;而CD语篇虽然也出现了improving一词,但通过索引行发现二者“增进关系”的表述完全不同,如图3、图4所示:

图3 CD中“改善关系”的索引行

图4 AJW中“改善关系”的索引行

中方媒体出现4个“改善关系”的索引行(如图3)一致地把日方作为语义的施动者(Gruber,1965),描述了日本在改善关系中的所作所为,但从“shut the door…”,“see no sign…”,“paid lip service…”中反映出日本政府的行动和事实不符。而在日本媒体中(如图4),出现较多“they”或“China and Japan”作为改善关系的主体,以及在索引行中出现“indispensible”,“should also look for … by using…”,“should try to…”,“should put to an end…”,“in order to… I believe…”的话语,体现出日本媒体在两国关系语境中积极或建设性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语篇N&W中,SENKAKU(S)一词和AJW互有,而DIAOYU(S)一词和CD互有,但就关键性来看前者为520.58而后者为120.73,其实两词在3库中都有出现,但频率差别很大,见表6:

表6 三库中DIAOYU(S) 和SENKAKU(S)出现频率

在CD和AJW中,两方媒体普遍对争议岛屿使用各自的名称,正如邓小平1978年所说,名字叫法不同就是双方分歧所在。然而在N&W中,美国媒体使用SENKAKU(S)的频率远多于DIAOYU(S)。很显然美国媒体更倾向以日本的名称表示这个争议岛屿。而在美国语篇仅有的8个词条中,DIAOYU(S)全部与SENKAKU(S)同时提及,如图5所示:

图5 DIAOYU在N&W中的索引行

(三)共有关键词分析

除“独有”和“互有”的关键词之外,出现最多的是共有关键词(23个)。这些关键词大多充当叙述成分,不具有分析价值。然而关于“争议”(DISPUTE/DISPUTES/DISPUTED)的描述在三个语篇中都有较高的关键性(分别为CD=293.67;AJW=544.67;N&W=218.34)。由于词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s),运用WordSmith 5可以实现词元(lemma)的搭配检索:把屈折变化变为原型计算搭配。通过上述相同搭配计算方法,三库中dispute的词元搭配如下:

表7 dispute词元的搭配

如表7所示,在描述“争议”的话语中,不同语篇中出现的搭配词差异明显。通过检索提取搭配词语境,从而清晰反映出不同国家媒体的立场和倾向。

(1)CD语篇“争议”立场

通过语境分析CD语篇提到:“they RESOLVED[8] to SETTLE[2]all their disputes by PEACEFUL[3] means.”④指的是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领导人所达成的共识: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议。同时提出:“China always advocates PEACEFUL[3] SETTLEMENT[2] of regional disputes…”体现中国遵守之前的约定,并坚持和平解决的路线;此外提出日方:“DENYING[7] there is a dispute”和“toughened its STANCE[4] on Japan’s territorial disputes”指出日方否认争议,立场强硬,将会使解决变得更加困难;除此之外,也出现了描述美方的话语:“…reiterated that Washington would not take SIDES[9] in territorialdisputes.”虽然美国政府声称保持中立,但中国媒体依然担心美方的介入。

(2)AJW语篇“争议”立场

AJW在“争议”的描述中6次出现:“fresh/latest FLARE-UP[1] of the long-running …dispute”并4次描述为“BITTER[3]… dispute(s)”。参考《韦氏词典》的定义“flare-up”指突然爆发的紧张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媒体用词多表现为描述性语言。如描写关系的“突然紧张”,争议的“长久拖延”和“痛苦”与中国媒体相比,其关于“争议”话语中表现为被动和弱势。而同样的态度在其他语境中也大量体现,如提到“Hong Kong-based activists…LANDED[4] on the disputed islands”描述了香港试图登上钓鱼岛的“激进分子”。所有的话语都体现关于争议的描述或“感受”而未能体现其明确态度。

(3)N&W语篇“争议”立场

美国作为第三方媒体,如上文所述,理应对中日关系保持中立态度,但在分析其9条显著搭配词的索引行时发现其中5条都对中国持否定态度,如描述:“China’s AGGRESSIVE[8] claims/approach/stance…”;“Beijing ESCALATED[1] tension…”以及“China’s decision…is at odds with its claim to want a peaceful RESOLUTION[2]”把中国树立为争议的“始作俑者”;而在另一个索引行中提到:“Japan has an ESCALATING[1] territorialdispute with China”。根据《韦氏》的解释,“escalate”有某事变坏,变严重或使…变坏,变严重”。美国媒体在形容中国时,显然认为中国使局势升级,而当日本作为主语时,仅单纯描述了局势的升级。虽然根据官方描述,美国对中日关系不持有立场,但通过对语境的解读,美国明显偏袒日方。

这样的态度也在另一个索引行中体现: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protested that this provocative act risked further inflaming the situation. In return, a leading Chinese newspaper told the United States to “shut up” and stop meddling in matters of Chinese sovereignty.

Washington should ignore such diplomatic outbursts, and continue to play a role in seeking a peaceful RESOLUTION[2] to such disputes…”⑤

通过这个索引行以及语境,美方媒体认为美国(Washington)应该继续扮演和平解决争议的角色,更加体现美国的“表面中立”。

五、结 论

从上述独有、两库互有和三库共有的关键词,搭配以及索引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语篇在关于中日关系的立场上有理有据。首先,中国强调历史依据。无论是提到的《波茨坦公告》还是中国坚持“和平解决”的路线,均表明中国对于争议的正面立场;其次,中国语篇在改善中日关系和争议的话题上批评日方。指出日方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和行动不符,也指出日本否认历史,否认争议的观念;最后,对于美国的存在,中国对其“表面中立”保持担心。

日本在“中日关系”话语中语气较弱,体现了其两面性。一方面,日本媒体不乏对中国的批评,描述中国的反日活动,军备扩张和挑衅行为;另一方面却希望修复、化解两国矛盾,同时日本语篇出现了经济合作,改善关系,双边交流等词,表明日本媒体对于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但是对于两国的争议,日本没有明确的态度主张,而更愿意把自己置于被动的地位:通过描写争议的“突然”,“长久”,“痛苦”以及“登岛者”的活动,为自己树立受迫的形象。

而美国语篇的关键词中虽大量出现人名、地名,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叙述性描述。但其在关于“争议”的叙述中多次提到中国的态度强硬、使关系紧张、与主张不符等,对中国提出指责。同时,在很多话语中和“钓鱼岛”名称的使用上,体现其偏袒日方,介入争议的“表面中立”形象。

那么,中日关系为何会持续恶化?中、日、美三方的立场为何各不相同?这是CDA的落脚点。在分析话语,意识形态或立场之后,同时有必要分析各方的立场的原因或意义。

自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处于“全面对撞”的时期,很大程度上与亚太格局变化有关。这样的变化涉及三个方面:一、美国主导的现有格局的失衡;二、中国的崛起;三、日本的衰落(黄迎虹,2015)。具体来说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GDP持续增长,在2014年达到10.3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7.42万亿美元,而第三位的日本为4.60万亿美元⑥。日本则面临两方面的困境,一方面是经济的萧条,日本GDP总量从2012年5.95万亿美元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面临来自包括中国的压力。因此,日本政府通过修宪,通过安保法案等,试图摆脱国内困境,但这一系列做法却与周边国家关系更加恶化。

注释:

①“Showing off to the world”,《经济学人》2014年11月8日,http://www.economist.com/news/china/21631107-capital-about-host-president-xi-jinpings-diplomatic-coming-out-party-showing。

②语料库所选取的媒体网站如下:《中国日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朝日新闻AJW》(http://ajw.asahi.com);《纽约时报》(www.nytimes.com)和《华尔街日报》(www.wsj.com)。

③BNC词表:http://www.lexically.net/downloads/BNC_wordlists/BNC_World.zip。

④此处[8]、[2]等编号是代表DISPUTE词元的显著搭配词序号。

⑤“Asia’s Roiling Sea”,《纽约时报》, 2012年8月19日。

⑥数据来源: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wbapi_data_value-last&sort=desc。

黄迎虹.2015.中日两国全面对撞关系的深层机制探析[J].太平洋学报,23(6):28-39.

钱毓芳,田海龙.2011.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3):40-43.

权立宏.2010.PowerGREP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1):31-36.

邵斌,回志明.2014.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6):28-33.

唐丽萍,马月秋.2013.“中国崛起”在美国大报中的话语建构—— 一项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4):6-11.

辛斌.2005.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辛斌,高小丽.2013.批评话语分析:目标、方法与动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4):1-5.

许力生.2013.话语分析面面观——反思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批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1):135-143.

BAKER P.2006.Using Corpora in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Continuum.

BEDNAREK M,CAPLE H.2014.Why do News Values Matter? Towards a New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News Discourse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beyond[J].Discourse & Society,25(2):135-158.

CHAN M.2014.(Re)categorizing Intergroup Relations and Social Identities Through News Discourse:The Case of the China Daily’s Reporting on Regional Conflict[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33(2):144-164.

COLE M.2015.A Discourse Analysis of Hand Hygiene Policy in NHS Trust[J].Journal of Infection Prevention,16(4):156-161.

FAIRCLOUGH N.1992.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FIRTH J R.1988.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M].刘润清,等编.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北京:测绘出版社.

FOWLER R,HODGE B,KRESS G.1979.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GRUBER J S.1965.Studies in Lexical Relations[D].MIT.

LEE S H.2015.Global and Regional Orders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erms of Multi-layered Power Transition Theory:the Case of US-China and China-Japan relations[J].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 Review,18(3):266-279.

MULDERRIG J.2012.The Hegemony of Inclusion: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Deixis in Education Policy[J].Discourse & Society,23(6):701-728.

PRENTICE S.2010.Using Automated Semantic Tagging in Discourse Analysis:A Case Study on Scottish Independence from a Scottish Nationalist Perspective[J].Discourse & Society,21(4):405-437.

SINCLAIR J.1996.The Search of Unit Meaning[J].Textus,9(1):75-106.

[责任编辑:王俊超]

A Corpus-based CDA Stud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Editorials

CHEN JianshengYIN Yao

(SchoolofForeignLanguage,Tianj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ianjin300222,China)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ave increasingly raised concern from media in recent years.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y means of corpus linguistics. The corpora consist of 3-year newspaper editorials in the broadsheets of China, Japan and the USA. With the help of retrieval tools and means of statistics, some significant keywords and colloca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us,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stance are discovered in the three discours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hinese discourse has a clear stance and proof towards disputes; while Japanese stance is obscure and is a mixtur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views. In addition, the USA is seemingly neutral, but actually takes sides.

corpus linguistics; CDA; editorial stance; China’s image

2015-12-23

陈建生(1953-),男,天津人,硕士,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语料库语言学。尹要(1990-),男,山西阳泉人,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

H0-05

A

1672-0962(2016)03-0049-09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立场语料库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扬 善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