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腹献血者献血后血糖变化及处理

2016-09-21江阴市红十字血站江苏无锡2144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7期
关键词:血糖值献血者低血糖

蒋 锋(江阴市红十字血站,江苏无锡214400)

空腹献血者献血后血糖变化及处理

蒋锋(江阴市红十字血站,江苏无锡214400)

目的观察空腹献血者和餐后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变化,为预防和处理献血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空腹献血者(空腹献血组)和餐后献血者(餐后献血组)各20人,分别测量献血前血糖值和献血后5 min内血糖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献血者献血后血糖值均较献血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献血不会导致血糖降低,空腹献血发生的献血反应与低血糖无关;处理空腹献血者发生的献血反应补充血糖无意义,对空腹献血者献血前不必强调补充糖分。

血糖;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

目前,常见的全身性献血反应为血管迷走性反应所致,一般认为与过度紧张、空腹、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疼痛刺激、不良环境内献血、晕血、晕针等有关[1-2]。据文献报道,空腹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是餐后献血者的4倍[3]。空腹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发生献血反应比例较高的原因部分学者认为与空腹献血者献血时发生低血糖反应相关[4]。为了解空腹献血过程中血糖的变化,为献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检测了部分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血糖值,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预防和处理献血反应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空腹献血者(献血前4 h以上未进食者[5])和餐后献血者各20人,分别作为空腹献血组和餐后献血组。40名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均成功捐献全血300~400mL,未发生献血反应,在献血前均未进食影响血糖的食物或饮料。

1.2方法检测两组献血者献血前和献血后5 min内血糖值,血样为静脉全血,测试仪器为罗氏卓越型血糖仪,试纸为罗氏金锐血糖试纸,批号为473403。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值比较两组献血者2次测量血糖的时间间隔大约20 min,空腹献血组献血前平均血糖值低于餐后献血组,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者献血后血糖值均较献血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值比较(±s,mmol/L)

表1 两组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值比较(±s,mmol/L)

组别空腹献血组餐后献血组n 献血前 献血后 t P 20 20 5.025±0.634 5.950±0.855 5.450±0.579 6.820±0.914 -3.855 -3.917 <0.01 <0.01

2.2两组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变化值比较空腹献血组献血前后血糖变化值[(0.425±0.493)mmol/L]小于餐后献血组[(0.870±0.993)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空腹献血者在献血期间未补充外源性血糖的前提下血糖值不仅未降低,反而较献血前有所提高,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是因为献血这个行为对献血者是一种刺激,使献血者产生了应激反应,机体的应激反应可使献血者肾上腺素释放增加,而肾上腺素可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抑制胰岛素释放,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造成血糖值增加,所以,空腹献血会引起献血者血糖值增加,而不是降低,更不会造成低血糖。由此可见,若空腹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不是由于低血糖原因所致。对血管迷走神经晕厥的研究也显示,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晕厥反应前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6]。作者曾经处理过1例发生献血反应的患者,在发生献血反应时急查血糖发现,血糖由献血前的5.300 mmol/L升高至8.400 mmol/L,待献血者恢复正常时再复查血糖又降至6.200 mmol/L,考虑是献血反应应激造成血糖值增加,但由于标本数太少,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空腹献血组献血前后血糖变化值[(0.425±0.493)mmol/L]小于餐后献血组[(0.870±0.993)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主要是2次测量血糖的时间间隔较短(约20 min),对餐后献血者而言,影响血糖值增加的主要因素还是献血行为的应激,但餐后献血者的血糖增加值较空腹献血者大,考虑与餐后人体血糖值正常增高的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糖耐量正常者空腹血糖值为 3.900~6.000 mmol/L,且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低血糖反应诊断的必要条件是发作时血糖低于2.800 mmol/L、低血糖症状、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且常见于有原发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患者[7]。部分学者会认为空腹献血后出现的献血反应为低血糖反应,而处理上也强调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这是因为二者的部分症状类似,目前认为,全身性献血反应是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率减慢,造成血压降低,脑部低灌注而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短暂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前驱症状为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常见临床表现为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腹部不适、恶心、视物模糊、听力下降等。而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常由自主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和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组成[7],其中自主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与献血反应的前驱症状相同,在献血者空腹献血的情况下如出现上述症状会造成部分学者认为献血者是发生了低血糖反应,故强调补充葡萄糖,甚至静脉推注葡萄糖,以缓解献血者症状,且这种处理措施有时确实具有一定效果,但只要注意献血反应在前驱症状后出现的迷走神经过度反应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则不难进行鉴别诊断,低血糖反应患者心率和血压一般轻度升高,而献血反应患者心率和血压是降低的,甚至部分严重献血反应患者收缩压可降低至小于或等于8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小于或等于50 mm Hg,心率减慢至小于50次/分。

根据本研究结果排除了空腹献血时血糖降低的影响因素后,空腹献血引起的献血反应较餐后献血者多的原因考虑是由于机体因长时间未进食引起的血容量相对不足所致。献血反应作为VVS中的一种特殊形式,VVS的发生机制、发病原因对其有相当的借鉴。王立群[6]研究表明,在VVS患者中常见原因为情绪紧张或恐惧、运动、排便、剧烈疼痛(如偏头痛、腹痛)、脱水(如发热、胃肠炎、饥饿)、器械介入性操作(如插管)、接种等。空腹献血者与餐后献血者比较,对献血的紧张、对采血针的恐惧是相同的,献血环境相同,采血医护人员的干预相似,对空腹献血者而言,空腹引起的脱水、血容量相对不足是其与餐后献血者的不同之处,对比VVS的发生原因,作者认为,空腹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是其发生献血反应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曾有相关研究表明,空腹献血者献血前口服糖水能有效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8]。结合献血反应的发生机制,作者考虑是因为口服糖水提高了献血者血容量而不是提高了献血者血糖水平而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同样静脉推注葡萄糖也是因为提高了献血者血容量而缓解了献血反应症状,而相关研究也证明,献血前单纯水的摄入就可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9]。对VVS的研究也证明,增加盐和液体的摄入也可预防VVS,因为人体内钠含量决定了细胞外液含量包括血浆,增加有效血容量可减少晕厥的发生[10]。

明确了空腹献血发生献血反应比例较高的原因后,对空腹献血者应在献血前让献血者多饮水,最好500 mL以上。有研究表明,健康男女饮水500 mL后心血管活动明显改变,提高了血管顺应性、血管抵抗性及血压,水的摄入引起急性血流动力学反应,使VVS风险下降,降低了献血反应发生率[9]。必要时让献血者取平卧位献血,以增加有效血容量,因为健康者在从立位变为卧位时能增加300~500 mL的有效血容量[10]。对VVS的观察统计显示,92%VVS患者于站立时发作VVS,66%于坐位时发作,而平卧位时发作者少见(剧烈的刺激,如腹痛等可能导致平卧位发作)[6]。表明平卧位献血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对空腹献血者不必过多强调补充糖分,如发生献血反应时除按一般献血反应处理外,如取仰卧位、抬高下肢等,如献血者意识清醒可嘱其做上臂肌肉收缩、握拳、交叉双腿并收缩腹肌等动作,以增加四肢肌张力,提高有效血容量,还应充分补充水分,最好是盐水,必要时可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提高心率或给予多巴胺收缩外周血管等。

[1]戚艳萍,邱斌,何博,等.2011-2013年广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1):2215-2216.

[2] 秦强国,冯春,李波.浅析献血反应影响因素及处置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67-68.

[3]曹蓓蕾,刘鑫,马源,等.郑州市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增:43.

[4] 杨春庆,吴安芳.空腹献血致低血糖性昏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8.

[5]李强,李鹏杰.血糖波动的意义及临床评估方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9):876-878.

[6]王立群.血管迷走性晕厥[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187-190.

[7]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4-796.

[8] 蒋巧玲,胡俊锋,金志坚,等.口服葡萄糖水和蔗糖水预防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82.

[9]Hauson SA,France CR,杨晓芬,等.献血前水的摄入可减弱献血不良反应[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28(1):71-72.

[10]魏庆民,姚丽梅,傅向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理及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6):655-65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7.046

B

1009-5519(2016)17-2734-02

2016-04-18)

猜你喜欢

血糖值献血者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