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汤化裁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016-09-21杨志富李梓
杨志富,李梓
天麻钩藤汤化裁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杨志富,李梓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化裁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高效、安全的降压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联合降压治疗,药物使用氢氯噻嗪、尼群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天麻钩藤汤化裁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头痛、心悸、眩晕3个症状的中医证侯积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受试者78例、76例。治疗后,两组SBP、ET-1水平及头痛、眩晕、心悸3个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均<0.05),NO均升高(均<0.05);且观察组SBP、ET-1水平及头痛、眩晕、心悸3个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0.05),NO高于对照组(<0.05)。而两组舒张压(DBP)均基本保持稳定(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86.84%(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述恶心但未呕吐;对照组面部潮红1例,脚踝部水肿1例,但均未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天麻钩藤汤化裁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了ET-1水平,提高了NO水平,从而降低了收缩压,改善了头痛、眩晕、心悸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西药联合降压的效果。
高血压,原发性;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60例。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4];符合“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肝阳上亢证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已知或可疑的继发性高血压、特殊类型高血压;非明确的高血压原因而导致的患者心脑血管损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或其他内科疾病患者等;妊娠、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7~79岁,平均(45.9±8.7)岁;高血压病史5个月至l6年,平均(6.7±2.6)年;1级高血压17例,2级高血压61例,3级高血压2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8~77岁,平均(45.5±8.3)岁;高血压病史6个月至17年,平均(6.3±2.9)年;1级高血压15例,2级高血压62例,3级高血压 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健康教育,包括控制体质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及保持平和心态等,在此基础上予以联合降压治疗,药物使用氢氯噻嗪(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205)12.5mg/次,qd,晨8:00顿服;尼群地平(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1226)10mg/次,bid。1个月后复测血压,血压控制者[<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继续原方案治疗;血压未控制者改为尼群地平20 mg/次,bid,规律治疗6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天麻钩藤汤化裁治疗。天麻钩藤汤基本方:天麻15 g,钩藤15 g,益母草10 g,夜交藤15g,石决明15g,山栀子10g,黄芩15 g,桑寄生15 g,怀牛膝15 g。随症化裁:伴眩晕者加羚羊角、牡蛎;肝火旺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者加龙胆草、夏枯草;兼有阴虚证者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每天1剂,上述药物水煎至2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周为1个疗程,疗程6周。
1.3评价指标
1.3.1血压水平于治疗前后上午10:00采用立式水银柱式血压计以标准方法测量患者血压,连续测3次 (间隔5 min)取平均值,取其平均值,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1.3.2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素-1 (ET-1)水平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 ml,检测血浆NO 和ET-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ET-1水平,采用换算法计算NO值。
1.3.3中医症候积分参照赵爱英等[6]标准,对治疗前后头痛、心悸及眩晕3个症状进行中医证侯积分评价。
1.3.4不良反应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1.4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高血压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显效:SBP下降10%~15% 和/或DBP下降≥10 mmHg,或达到正常范围;头晕、头痛症状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明显减轻;有效:下降不及上述数值,但降至正常或SBP、DBP较治疗前下降10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头晕、头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情绪激动时有头晕、头痛;无效:血压波动较大,且降幅未达到上述范围;头晕、头痛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水平比较研究期间,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失访或其他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计为脱落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受试者78例、76例。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3,均>0.05)。治疗后,两组SBP水平均降低(=6.37、4.86,均<0.05),且观察组SBP水平低于对照组(=3.61,<0.05);而两组DBP均基本保持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0,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
2.2NO及ET-1比较治疗前,两组NO、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9、0.17,均>0.05)。治疗后,两组NO均升高、ET-1均降低(≤7.51,均<0.05),且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3.77,<0.05),而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及ET-1水平比较
2.3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头痛、眩晕、心悸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21,均>0.05)。治疗后,两组头痛、眩晕、心悸积分均降低( ≤7.32,均<0.05),且观察组头痛、眩晕、心悸积分均低于对照组(≤5.11,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
2.4临床疗效比较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55例、20例、3例,对照组分别为36例、30例、1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述恶心但未呕吐;对照组面部潮红1例,脚踝部水肿1例,但均未影响后续治疗。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认为其主要原因为体质偏盛、劳累过度、饮食失节及情志不畅等因素而引起患者体内脏腑的痰淤交结、风火内生、气机的升降失常、气血失调以及阴阳失衡致病。其中,肝阳上亢型为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证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苦、耳鸣、肢体麻木及舌红苔黄等。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属于肝肾阴虚,应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为治则[7]。本文观察组所采用的天麻钩藤汤因以天麻、钩藤为主要成分而命名,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疗肝阳上亢证的经典名方。方中天麻平息肝风、平抑肝阳;钩藤息风止痉、清解肝火;桑寄生滋养肝肾;石决明、黄芩等皆有清肝热之功效;益母草活血养血,牛膝引血下行,夜交藤固肾本、养精气,栀子清热去火,平衡偏亢之阳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火熄风、平肝潜阳、引血下行之功[8]。这也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辨证思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钩藤所含有的钩藤碱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桑寄生、益母草等多个药物的有效成分也具有改善血管细胞内皮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9]。
在评价指标选择上,除基本的SBP、DBP外,本文还选用了NO、ET-1,其原因在于基础研究表明NO、ET-1共同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10],其中ET-1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主要缩血管因子,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作用,使血压升高;而NO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主要内皮衍生舒血管因子。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产生超氧化酶灭活NO,使NO含量降低,间接使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功能减退,血压升高。因此,临床认为高血压患者血浆ET-1越高、NO越低表明血压越容易波动。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SBP、ET-1水平及头痛、眩晕、心悸3个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NO均升高,且观察组SBP、ET-1水平及头痛、眩晕、心悸3个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两组方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比较方面,也佐证了观察组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在DBP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主要以 SBP升高为主,而DBP基本比较稳定。在不良反应方面,由于疗程较短,样本数量不多,两组均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1例述恶心患者是由服用中药不耐受所导致;而对照组面部潮红1例,脚踝部水肿1例,分析原因均是联合降压所选药物的副作用。上述结果基本与类似文献[11-12]是一致的。
[1]陶丽丽,马晓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3):190-192.
[2]李艳红,张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研究现状及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6(6):66-69.
[3]刘学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70-7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摘编之一)[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19(2):118-119.
[6]赵爱英,姜布平.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78例[J].陕西中医,2015, 36(4):425-427.
[7]周敏,靳利利,董玉娟,等.平肝养肝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9(3):105-105,106.
[8]黄方斌.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702-703.
[9]张斐,杜武勋.天麻钩藤饮的药理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论文集.2012:291-295.
[10]白亚玲,徐金升,孙利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清ET-1、NO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3,53(18):6-8.
[11]魏旭群.加味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05-107. [12]李雅君.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 76-77.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2.030
R544.1
A
1671-0800(2016)02-0197-02高血压是一类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表现和/或伴有一系列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以原发性高血压最为多见,可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5%以上[1]。一旦罹患高血压就需终身服药以控制血压,其原因在于控制血压达标对减少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目前,联合降压治疗是控制血压达标的常用方案,但多存在患者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大及停药易复发等弊端。有研究表明,服用中药配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突出[3]。基于此,笔者针对肝阳上亢型这一主要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患者,选用天麻钩藤汤化裁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15-11-09
(本文编辑:姜晓庆)
315400浙江省余姚,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
杨志富,Email:nbyyyang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