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吸氧面罩联合鼻咽通气道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2016-09-21王寿根高特生朱波朱琳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面罩呼气二氧化碳

王寿根,高特生,朱波,朱琳

·临床研究·

自制吸氧面罩联合鼻咽通气道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王寿根,高特生,朱波,朱琳

目的探讨自制吸氧面罩联合鼻咽通气道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单侧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同时于患者一侧鼻孔置入鼻咽通气道,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的变化;对照组使用普通吸氧面罩,对照组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参考。测定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5 min(T1)、手术切皮后20 min (T2)及患者离开手术室时(T3)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pO2及呼吸频率(RR),观察组同时还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同时记录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呼气末二氧化碳;吸氧面罩;非气管插管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是全身麻醉过程中需要常规监护的项目[1],目前带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监护仪只能用于气管插管患者,普通面罩无法与带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监护仪相连接。本研究拟采用一种自制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专利号:201120253382.0),用于监测联合鼻咽通气道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的呼吸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收治的行单侧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12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均为女性;年龄18 ~45岁,平均(32.5±4.7)岁;均采用非气管插管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排除标准:妊娠或正准备妊娠患者,哺乳期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肥胖[体质量指数(BMI)>35kg/m2];合并心、肺、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置入鼻咽通气道,同时使用自制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照组使用普通吸氧面罩。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

1.2呼气末二氧化碳吸氧面罩的制备

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在普通吸氧面罩体顶端设置一“Y”字形二氧化碳采样管,在面罩固定于患者脸部后将“Y”字形采样管两端置入患者固有鼻腔,采样管远离患者端与监护仪相连接。见图1。

1.3麻醉方法入室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健侧上肢外周静脉通路,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5min行面罩吸氧,氧流量为5 L/min,以咪唑安定0.02 mg/kg,丙泊酚以靶控输注设定效应室靶浓度为3 g/ml诱导,于手术切口作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皮后再追加芬太尼1 g/kg,术中以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2~2.5 g/ml维持麻醉;观察组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的变化,若波形图为直线则托下颌或改加压面罩给氧等改善气道处理,直至二氧化碳波形图起伏明显并且有较好的呼气平台;对照组以SpO2为参考,若SpO2下降至95%时开始改善气道处理,直至SpO2上升至98%以上。

1.4检测指标测定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5 min(T1)、手术切皮后20 min(T2)及患者离开手术室(T3)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pO2及 RR。观察组同时还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手术结束至患者苏醒时的时间。

1.5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自制面罩示意图

2 结果

2.1血气值和RR的比较两组T0时点PaO2、PaCO2、SaO2、SpO2及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7,均>0.05);观察组T1、T2时点SpO2、SaO2及PaO2均高于对照组,而 PaCO2低于对照组(≥2.45,均<0.05);T3两组PaO2、PaCO2、SaO2、SpO2及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4,均>0.05)。见表1。2.2观察组不同时点PETCO2及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均>0.05)。各时点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0.5~0.55,均<0.05),见表2。观察组有3例进行了改善通气处理,而对照组54例均需要改善通气处理;对照组苏醒时间为(8.1±4.6)min,比观察组(5.6±3.2)min长(=3.46,<0.05)。

表1 两组各时点血气值和RR的比较

表2 观察组PETCO2与PaCO2的变化 mmHg

3 讨论

随着短小手术的日益增多,非气管插管靶控输注全身麻醉由于操作简单及非侵入性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亦逐渐增加。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应用是目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最常用方法,但用量稍大即可导致呼吸抑制[2],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蓄积。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 SpO2进行呼吸功能监测,该方法存在诸多缺点:易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而测出不准[3-4];具有明显的滞后,有时患者在预吸氧后呼吸暂停可达数分钟SpO2才表现为下降,实际此时患者可能已存在明显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而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则单次呼气即能发现呼吸的突然改变,可快速地反映出来呼吸异常情况。

本研究中对照组出现了较明显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而观察组则表现为通气良好,且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说明采用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监测呼吸功能的灵敏度优于单纯SpO2监测,提示自制吸氧面罩联合鼻咽通气道用于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较常规方法安全有效;对照组中苏醒时间延长可能与术中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有关[6]。

虽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明确规定,为减少麻醉过程中的呼吸意外的发生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为麻醉中的常规监测项目,但目前带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监护仪基本只能用于气管插管或喉罩插管患者监测其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7]。而普通吸氧面罩或鼻氧管无法与带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监护仪相连接,也就无法在吸氧同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也有报道将气体监测仪上的采样管直接用于监测静脉全身麻醉患者呼吸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监测仪上的采样管无论是旁流式还是主流式均不能将其头端置入患者的鼻腔内[8-9]。该方法既不易固定采样管,又影响监测效果;而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可将采样管头端置入患者双侧固有鼻腔,能监测到患者即使是微弱的呼吸活动;也有人采用普通鼻氧管供氧的同时监测二氧化碳波形[10],不但吸氧效果差,当氧流量大于2L/min时就不能监测到二氧化碳波形。

呼气末二氧化碳对呼吸功能监测的灵敏度远高于SpO2,单次呼气即能发现呼吸的突然改变,可快速地反映出来呼吸异常。笔者发明的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设计了两根小软管置入患者双侧固有鼻腔,不容易脱出鼻腔,亦较少受到吸入新鲜气体流量的影响有关,因此测量值准确,反应迅速。目前临床麻醉中无论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还是其他区域麻醉均在使用普通的吸氧面罩,且使用量巨大。而本发明因有部件置入患者鼻腔故应做成一次性使用,且本发明在临床麻醉中基本可以完全替代普通吸氧面罩,所以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1]赵静静,马青变.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4):358-361.

[2]曾祥刚,姚茵,高鸿,等.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无痛胃镜术病人异丙酚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3):227.

[3]闻大翔,杭燕南.体动和低灌注影响脉搏血氧饱和度准确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6):333-335.

[4]葛家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113-115.

[5]王钊,朱昭琼,陈峰,等.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在非机械通气监测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2):1164-1166.

[6]赵蓉,匡良洪.全身麻醉苏醒延迟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27-28.

[7]王亚林,张广,吴太虎.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及设备简介.医疗卫生装备, 2014,35(3):117-120.

[8]吴军明,杜炎芳.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静脉全麻患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3):397.

[9]刘永材,谢永香,倪洪湖.非机械通气全麻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35:101.

[10]Yanagidate F,Dohi S.Modifiednasal cannula for simultaneous Oxygen delivery and end-tidal CO2monitoring during spontaneous breathing[J].Eur J Anaesthesiol, 2006,23:257-260.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2.005

R614

A

1671-0800(2016)02-0153-02

2015-06-17

(本文编辑:钟美春)

浙江省嘉兴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12AY1072-7)

314001浙江省嘉兴,嘉兴市中医院

王寿根,Email:zjwsg79@ 163.com

观察组T1、T2时点SpO2、SaO2及PaO2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各时点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0.5~0.55,均<0.0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观察组长(<0.05)。结论采用自制吸氧面罩联合鼻咽通气道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安全有效,可以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猜你喜欢

面罩呼气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理想面罩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