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序变化与特征研究
——基于2005~2015年数据分析
2016-09-19李能斌陈金华
李能斌 陈金华
新加坡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序变化与特征研究
——基于2005~2015年数据分析
李能斌陈金华※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典型的入境旅游国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本文基于新加坡入境旅游2005~2015年数据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季节集中指数和年际集中指数分析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研究入境市场中旅游者消费行为选择。结果表明: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位于31%~35%区间,且变化较为稳定,旅游客源市场较广;入境旅游季节集中指数R值位于0.5~1区间,客源地年际集中指数位于0~4区间,表明旅游客流的季节变动强度较小,客源地游客年际变化较小,入境旅游市场客源量较为稳定;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多样性,旅游购物和奢侈品消费的支出有所下降,而景点的开支呈现上升的趋势,旅游消费回归理性。
新加坡;入境旅游;地理集中指数;旅游消费行为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旅游业从无到有,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经过起步阶段(1968年以前)、快速成长阶段(1969~ 1981年)、成熟发展阶段(1982~1996年)和竞争格局下的平稳发展阶段(1996年以来)4个阶段①胡明婕:《新加坡旅游业发展阶段及特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被誉为“亚洲的旅游王国”。
目前,中国学者对新加坡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旅游业(MICE)①伍鹏:《新加坡会展旅游业(MICE)发展的优势和成功经验》,《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1期,第24~28页。、医疗旅游②梁金兰:《新加坡医疗旅游发展研究》,《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10期,第55~57页。、旅游营销③刘敏:《会展旅游的市场营销研究——新加坡旅游委员会市场营销经验借鉴》,《江苏商论》2008年第7期,第85~86页。、旅游发展经验④尹德娟:《新加坡旅游发展的启示》,《中国旅游报》2012年6月22日,第6版;陈文:《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原因》,《东南亚》1995年第3期,第26~30页。等,而关于新加坡旅游市场结构和特征的研究关注较少。此外,东南亚各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泰国⑤吕本勋、颜思嘉:《泰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与特征研究》,《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6期,第17~20页;吕本勋、颜思嘉:《泰国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研究——基于2008~2013年数据的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109~113页。、马来西亚⑥李永芬:《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市场浅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4期,第197~199页;程成:《1999~2004年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市场探析》,《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6期,第7~10页。等国家。本文通过对新加坡近11年旅游入境市场时间和空间结构、特征与变迁的研究,来提升对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时序变化的认识,以期借鉴东南亚地区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经验。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新加坡旅游局颁布的2005~2015年旅游统计年报,选取历年旅游入境人数、客源地来源分布、人口学特征、游客行为特征、景点选择和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主流门户网站的旅游报道与近年来新加坡入境旅游研究。数据来源真实、可靠,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研究方法
1.采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其用来说明旅游流年内相对变化特征,见公式(1),其中R为季节强度指数;xi为i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8.33为在全年绝对平均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每月总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⑦秦宏瑶、唐勇:《基于季节指数的四川省旅游季节性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第3期,第374~377页。。季节性强度指数值越接近0,则表示研究对象的旅游市场淡旺季差异较小,全年游客量分配较为平均⑧郭剑英、熊明均:《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资源与产业》2011年第6期,第157~161页。,其数学表达式为:
2.采用年际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是用来表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总体以及各客源市场的年际波动情况,见公式(2),Y为年际集中指数;xi为第i年的游客数量占某个时段中游客总量百分比的分子值;n为某个时段包含的年度数。Y值越大,说明客源市场游客数量年际差异性越大,客流越不稳定;Y值越小,说明客源市场游客数量年际差异性越小,客流越
3.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是用于描述入境市场客源的集中度。见公式(3),式中;xi为第i个旅游客源地的旅游流量;T为n个旅游地到达的旅游流总量;n为客源总数;N为所有入境游客来源地的个数;G越接近100说明客源市场越集中,反之则越分散。G为改进地理集中度指数,该值越大则说明地理集中度越高⑩包战雄、戴林珈、陈光水:《近年来台湾地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8~14页。。
三、新加坡入境旅游发展总况分析
基于新加坡旅游局官网颁布的1990~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数据,绘制新加坡近25年来入境旅游人数变化图(见图1)。根据曲线图可以得出,1990~2015年,新加坡入境人数由 532.2834万人次增长到1523.1469万人次,平均年增长率为7.2%。其中,2009年以后,旅游入境人数增长率高于之前。入境旅游市场客源量的迅速增加,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尽管1990~2015年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但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旅游业逐步成为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图1 1990~2015年新加坡入境旅游人数变化图
四、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特征
(一)新加坡入境旅游洲际客源市场人数与比例
从表1和表2可以得出,2005~2015年,新加坡的入境客源市场遍布世界5大洲,主要来源于亚洲,平均市场占有率达到74.29%;其次是欧洲、大洋洲和美洲,占比分别为11.82%、8.59%和4.68%;非洲和其他未注明地区所占有比例最少。从时序变化可以得出,受国际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2009年以后,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洲际客源市场比例逐步呈现下降的趋势,以欧洲市场变化最为剧烈。但是,亚洲新兴国家市场仍然是其稳定的游客来源。
表1 2005~2015年新加坡入境旅游洲际客源市场人数表
(二)新加坡旅游入境市场空间集中度
以2005~2014年新加坡入境客源地中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入境游客数为基础,根据地理空间集中度指数公式,计算得出2005~2014年新加坡入境旅游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表3)。指数越接近100,说明客源市场越集中;反之,则呈现分散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近10年来,新加坡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趋于分散,但近年来,地理空间集中指数开始逐步增加、客源市场呈现集中的趋势。
表3 新加坡18个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G值表(2005~2014)
五、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的时间特征分析
选取2005~2015年新加坡入境旅游人数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用季节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得出R值。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新加坡入境旅游季节集中指数R值位于0.5~1之间(见图2),且近年来变化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趋势,保持在0.6左右。季节集中指数R的结果说明新加坡旅游客流的月际变动强度较小,旅游客源量较为稳定。新加坡全年气候变化较小,是入境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R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 2005~2015年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季节集中指数R
以2005~2014年新加坡入境客源地中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入境游客数为基础,根据年际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分析近10年新加坡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年际集中指数。从表4可以看出,尽管近10多年来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但新加坡18个主要客源地的总体年际集中指数较低,都保持在4.0以下,表明其主要客源地年际变化较为稳定。而从具体客源地分析得出,英国的年际集中指数在18个客源国中最低,其年际集中指数为0.385,最大年际变化差值为53082人次,表明英国游客的年际变化不大,对旅游需求的时间变化强度弱①韦福巍、甘永萍:《基于旅游需求的广西入境旅游时空变化研究》,《热带地理》2009年第5期,第489~494页。。近年来,中国成为新加坡第二大旅游客源地,其年际集中指数Y值为3.374,是18个客源地中年际变化指数最高的国家。近10年人数迅速上升,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年际变化差异明显是其年际集中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法国的年际集中指数介于2~4之间;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的年际集中指数介于0~1之间;各个阶层的客源地之间年际集中指数较为接近,变化幅度较小。
表4 新加坡18客源地年际集中指数Y值(2005~2014年)
注明:由于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年际集中指数计算暂以2005~2014年客源地数据为参考。
六、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的旅游者特征分析
(一)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从新加坡旅游局统计的2005~2015年入境旅游数据中,选取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的旅游者性别和年龄统计,分析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时序变化与特征。由表5可知,近10多年来,来新加坡旅游的游客中,男女比例相对稳定协调,男性游客人数略多。在年龄结构方面,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占总游客的45%,以年轻游客居多,且年际变化相对稳定,说明新加坡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旅游入境国家,现代化的城市旅游资源,创意与新奇旅游吸引物更能吸引广大中青年游客的观光度假。
(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研究
选取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3 年5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游客的入境旅游交通方式、旅游消费、旅游动机、停留时间等行为特征。
表5 新加坡入境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比例表(%)
表6 新加坡入境游客的交通方式与动机(%)
1.入境交通与动机
依据表6可以得出,入境游客的交通方式主要以飞机空运为主,且入境比率明显上升,由2005年的70.1%上升到2013年的76.1%。而海运和陆运总体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全球客源市场的不断开拓,洲际客源的不断流入,使飞机入境的旅游方式在近10年
图3 新加坡入境游客人均消费项目金额(新加坡元)
2.入境游客的旅游消费支出
根据图3可知,近10多年以来,新加坡入境游客的旅游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景点、购物和住宿方面。尽管这三方面的旅游消费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但是时序变化较为活跃。近年来,旅游购物和奢侈品消费支出有所下降,代替逐步上升的是旅游景点的消费支出,反映出旅游者更加注重当地旅游吸引物文化氛围和体验,旅游活动较为理性。
表7 新加坡入境游客购物支出项目比例(%)
从表7可以得出近年来旅游者人均购物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服饰与配件仍然是购物消费项目中的最大支出,对旅游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占到总消费的40%左右,且近年来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此外,手表等高端奢侈品的支出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购物消费额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新加坡旅游收入的提高带来重要的影响。
3.入境游客的旅游景点选择
新加坡环境优美,素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新加坡旅游局不断促进旅游环境的改善,通过绿化环境,增加公园风景区、高端商务会议场所、综合娱乐场所和综合度假圣地等,大力建造了许多人文景观,同时,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兼收并蓄的特点,使新加坡旅游吸引物丰富多样,满足全球不同年龄段旅游者旅游需求。
从近10多年新加坡旅游局统计的数据来看(见表8),付费景点中圣淘沙和MBS/RWS度假地成为游客访问的热点旅游地,且两者的访问比例达到总数的50%左右。圣淘沙岛于20世纪70年代年被改造成一个旅游度假村,有着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和休闲活动区域,成为游客最青睐的旅游景点之一。MBS/RWS度假地是新加坡当局于2010年开放的以博彩、购物、度假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圣地,近年来,游客访问量逐步增加,开始成为游客的首选旅游地。
而从新加坡免费景点游客访问率可知(见表9),乌节路是最近10年以来最流行的免费访问旅游地,其次是唐人街。乌节路又称果园路,是新加坡的中心商业购物区和娱乐区,成为旅游者购物的天堂;唐人街、小印度街和阿拉伯街风情多样的异域文化元素聚集吸引着世界不同地区游客的休闲与观光。
七、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选取2005~2015年新加坡近11年入境旅游市场数据,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年际集中指数,分析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和时间特征。并根据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新加坡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得到新加坡入境旅游交通方式、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地选择行为特征等,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表9 新加坡免费景点游客访问比例(%)
(一)新加坡旅游入境人数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2009年以后,旅游增长率突破10%,游客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回顾1990~2015年新加坡入境旅游人数的时序变化过程,可以得出新加坡入境旅游经历过3次低潮期,说明其旅游业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但新加坡当局积极的旅游政策鼓励和扶持,是促进旅游业迅速恢复的重要支撑。
(二)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地来自亚洲,主要为东南亚和东亚地区
其中印度尼西亚、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是其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0万人次。近10年其地理集中指数为33%,且变化较为稳定,说明其客源市场较广,对全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具有一定吸引力。
(三)从入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分析
首先,飞机客运成为旅游交通的最主要方式,且近年来客运量逐步增加,说明洲际客源市场近年来得到有效的开拓。其次,入境旅游者主要以中青年旅游者为主,男性游客多于女性,且近40%的游客为独自旅游。再次,入境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平均为3.5天,且近年来不断增加,为当地旅游业创收带来巨大贡献。最后,从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来看,旅游者的消费主要集中于景点、购物和住宿方面,且近年来旅游购物和奢侈品消费的支出有所下降,而景点的开支呈现上升的趋势,反映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重视当地旅游吸引物的体验,旅游消费回归理性。
(四)新加坡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出境目的地之一
从2005~2015年新加坡旅游局数据来看,中国的旅游者人数占据新加坡入境客源地人数的前三位,且每年平均入境人数达到100多万人次,成为其主要的客源地之一。中国出境新加坡的旅游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与官方统计的男性多于女性的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1日游旅客居多,达到50%以上,主要以休闲度假为目的,且重游者比例多于首次入境的游客。此外,旅游购物消费额远高于平均水平,主要以服饰及配件、名贵手表等奢侈品为主,旅游消费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新加坡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支持。新加坡重视多元化的文化融合,建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奖励旅游政策的支持,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培育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等渠道的促进,使其旅游业不断发展,为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GL048);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 磊)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Singapore——Based Data Analysis from 2005 to 2015
Li Nengbin&Chen Jinhua
Singapore enjoys developed 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east Asia,it is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typical inbound tourism country,thus,tourists from the world have been attracted by Singapore. This paper uses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season concentration index,and annual concentration index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space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by based on a date-analysis of 2005-2015,and moreover,it studies tourist consumption behavior by according to their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Singapore is in the session between 31%-35% with stable changes and broad tourism market;tourism season index R is in the session between 0.5-1,concentration index of tourist states is in the session between 0-4,whichmeans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ourism season and annual tourist amount,the tourists of inbound tourismmarket remains stable situation;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tourists are diverse, travel shopping and luxury consumption have slightly decreased,but the revenue from scenic spots have shownan increase trend,whichillustrates that the tourismconsumptionisback to rationality.
Singapore;Inbound Tourism;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Tourist Consumption Behavior
F590.84
A
1003-2479(2016)03-0066-06
※李能斌: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陈金华: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