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做数学”,创新初中数学教学
2016-09-10程江晖
程江晖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数学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做数学 改革 措施
“做数学”即是在“做中学数学”,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是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做数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做数学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者“鱼”指知识,后者“渔”指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授生以渔”,即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寻方法及规律,实现“做数学”的目的。近年来,伴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新课改也提出:在培养学生记忆力及模仿力的同时,还应增强其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交流意识,拓宽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做数学”不仅顺应新课改潮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加强生生合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做数学”强调的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强调的是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确保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加强生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对于“(X-1)(X+2)=70的求解”,在传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进而解出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并没有实现互动,生生同样没有交流。为此,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小组,每四人一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探讨通过哪几种方法能够求解,并且使用什么方法最为简便,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做法尽情展现出来,最后派小组代表来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到这一讨论中,进行相应的引导。最后,教师根据小组发言客观评价其讨论结果。有的学生提出“X-1与X+2之间的差为3,并且X+2>X-1,因此,可以将70分解成3的两个因数。于是,该同学工整的将自己解题思路写在黑板上:(X-1)(X+2)=7×10,因为X+2>X-1,所以X+2=10或者是X+2=-7,所以X1=-9,X2=8。”通过这一讨论过程,不仅加强了生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二、尊重学生意愿,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做数学”的过程,强调的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强调的是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确保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自身意愿,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如学习“圆柱体积”时,采用可小组合作的课堂活动方式,将教具发给学生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小组合作后,有的学生提出“将圆柱起开,按照黑板上的图摆放后,得到一个近似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还有的学生提问“我们将近似长方体的最大面作为底面,为什么总是算不对?”面对这一预料之外的情况,老师如果置之不理或是简单地说学生的做法有错,不仅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自主思考意识,也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而此时,若采用以下方法则可较好地处理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这样说“你们的摆法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是中间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看班里有哪位学生愿意帮助呢?”虽然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可能用不上,但学生们自主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遵从学生们的意愿开展活动,学生有着很大的热情,也能很好地提高活动的效率。但尊重学生的意愿并不是放任不管,教师不可单纯为了追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而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行事,数学教学的目标还在于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还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堅持不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三、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知识源于实践同时也是为实践服务的,“做数学”的一大特色即是注重实践,而这一实践并不局限于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包括为学生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将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们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如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时,课本中有一个是观察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教师可开展实践活动。课前准备一副纸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明白偶数位比奇数位多一位,因此,得出9张牌并不能够全部翻到反面,而十张牌、十二张牌就能够全部做到。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后,教师可针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引导,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让学生们更为深刻、准确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学生们在课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会犯错误,或者是涉及的内容较为幼稚,但其中不乏创新创造的火花,同时可看出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做数学”是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身体验、自主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创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意愿,开展“做数学”教学,充分发挥这一方法的作用,促使中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佩芬.初中数学教学中“做”数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16-17.
[2]黄加亮.浅议“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