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口白菜”里的教学密码

2016-09-10岳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7期

岳炜

〔关键词〕教学时机;情景设置;学生体验

在《飞狐外传》里,胡斐有两次得遇名师指点。

第一次是在商家堡巧遇红花会三当家赵半山,上了一节公开培训课,武功大进。

第二次是在大侠苗人凤家里的饭桌上,受到其巧妙的点拨,从此踏入一流高手境界。

如果说赵半山传授给胡斐的是方法和技巧,那苗人凤则是在实践过程中巧妙地把握住了点拨的时机,画龙点睛,使其一跃成为武学高手。

苗人凤秉性正义,疾恶如仇,武功高强,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他误中贼人奸计导致双目失明。胡斐敬仰他的为人,为其请来“毒手药王”的弟子程灵素医治双眼。不料刚赶到苗家,就遇到前来杀害苗人凤的田归农等人。

于是,胡斐施展其祖传的胡家刀法与田归农等人展开了搏斗。赶走这帮恶徒后,苗人凤请胡、程二人进屋吃饭。

席间,双目已然失明的苗人凤凭借听胡斐对敌所施的招式,找准时机对其进行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指点。

书中交代,苗人凤对胡家刀法也有深入研究。饭桌上,他先是向胡斐抛出了“与其以主欺客,不如为客犯主。嫩胜于老,迟胜于急”的武学理论。

苗人凤拿起筷子,扒了两口饭,说道:“你慢慢悟到此理,他日必可称雄武林,纵横江湖。”

胡斐“嗯”了一聲,举着筷子欲夹不夹,心中思量着他那几句话,筷子停在半空。程灵素用筷子在他筷子上轻轻一敲,笑道:“饭也不吃了吗?”胡斐正自琢磨刀诀,全身的劲力不知不觉都贯注右臂之上。程灵素的筷子敲了过来,胡斐筷子上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反震之力,嗒的一声轻响,程灵素的一双筷子竟尔震为四截。她“啊”地一声轻呼,笑道:“显本事么?”

胡斐忙赔笑道:“对不起,我想着苗大侠那番话,不禁出了神。”随手将手中筷子递了给她。程灵素接过来便吃,胡斐却喃喃念着:“嫩胜于老,迟胜于急,与其以主欺客……”

第一次接触到这一全新的理念,胡斐有些茫然。

这再正常不过了。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难免会有局限,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厌倦困顿。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架设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突破口。我们来看苗人凤苗老师是怎么做的。

他(胡斐)扒了几口饭,伸筷到那盘炒白菜中去夹菜,苗人凤的筷子也刚好伸出,轻轻一拨,将他的筷子挡了开去,说道:“这是‘截’字诀。”胡斐道:“不错!”举筷又上,但苗人凤的一双筷子守得严密异常,不论他如何高抢低拨,始终伸不进盘子之中。

两人进退邀击,又拆了数招,胡斐突然领悟,原来苗人凤这时所使招数,全是用的“后发制人”之术,要待双方筷子相交,他才随机应变,这正是所谓“以客犯主”“迟胜于急”等的道理。

一般来讲,难点的出现有这样几个原因:新知识超出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范围;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有很大的距离;新知识与学生固有的定向思维不一致。很明显,胡斐面对的难点,属于第二种:“以客犯主”“迟胜于急”这些道理与自己的固有思维、原有认知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在认知上有新飞跃。

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抓住时机,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他理解,给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诱导其在主动探究中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心底接受这种新的知识构成。苗人凤与胡斐的数番“筷子大战”,正是在解决这一问题。

经过这番体验,胡斐终于明白了“与其以主欺客,不如为客犯主。嫩胜于老,迟胜于急”这一道理。于是——

不再伸筷抢菜,却将筷子高举半空,迟迟不落,双眼凝视着苗人凤的筷子,自己的筷子一寸一寸地慢慢移落,终于碰到了白菜。那时的手法可就快捷无伦,一夹缩回,送到了嘴里。苗人凤瞧不见他筷子的起落,自是不能拦截,将双筷往桌上一掷,哈哈大笑……

如何理解“迟胜于急”的道理,如何顺利夹到白菜,苗人凤没有明说,只是找准了时机,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完成了教学,而且让胡斐心悦诚服,叹为观止。

这番点拨的最大价值在于调动学生思考。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取认知的过程,才是最有效、意义最深刻的学习。

书中说:“胡斐自这口白菜一吃,才真正踏入了第一流高手的境界。”

这口白菜,可谓胜过千言万语、耳提面命。同时它也让我们再次看到:最科学、高效的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也不是把教师的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抓住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的那个关键点,巧妙地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在亲身的经历、体验中获取并验证知识,这才是教学的至高境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潍坊,261000)

编辑/丁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