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9-10李幼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网络环境

李幼玲

【摘 要】在课题《网络时代主要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实践研究》研究过程中,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协作探究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网上协作、课题小结、网上测试、自我评价,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网络环境;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2-0044-03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网络环境的改善,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书面教学,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去理解和感悟知识,培养了学生广揽资源、探究学习的习惯,锻炼了他们收集、筛选、组合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岳阳楼记》一课的教学尝试与应用,谈谈如何通过网络化平台,把教与学的互动简单、高效地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式中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背景分析

网络环境给学科教学提供了优势,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等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各种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拓展资料,可以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大视野,提高兴趣。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在虚拟的环境、开放的系统下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多种互动方式、平等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参与、讨论等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与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网络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建立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的感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问题寻解(质疑探究、交流)——实践创作(合作学习)——作品展示(总结升华)——引伸拓展,深入探讨。

复习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学探质疑——识辨(交流成果、相互批判)——实践创新(归纳升华)——巩固训练——总结转化。

问题汇集——综合讲评(教师讲解、典型发言、分组讨论)——归纳整理——补偿练习。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平台,采集、整理、加工、活用信息,登录平台,明确学习任务,分层布置达成目标,在线监控,实时讨论与交流。

学生登录平台,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与交流,网上测练,学习效果反馈,完成网上作业,进行网上复习、质疑与讨论等,使学生在感悟——探究——发现——传播中进行有效地学习。

1.  案例《岳阳楼记》

系统启动:启动界面如图1所示。

单击界面右下方的“进入课程”按钮,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2——网络课程主界面。

图3所显示的是本系统的主导航,单击主导航项目,即可在主界面左侧显示相关分项,如图4所示。

各分项导航栏直接控制子窗口的显示,本网络课程优化整合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本篇课文提供了完善的知识储备。各子窗口如图5、图6、图7所示。

2.  网络化探究性学习的突破

教师在课前,针对本课的重点选取了对学生进行测试的题目或者建设新的测试题目,在一堂新课讲解之后,教师把相应的题目利用网络平台发放给学生,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巩固与测试,而教师可以很快地把握这堂课上所有学生在认识上的存在的问题和知识掌握进展状况。

课后,教师可以再次根据课堂的教学掌握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以不同程度的达标知识、创新能力等,发布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系统上进行作业练习,由系统根据与学生的数据交互来组织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直接批阅,由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成绩来判定是否继续进行练习。

主观部分可以由老师进行批改,如撰写读后感等,也可以由学生之间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来进行评价,客观题部分由系统给出评判。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为调整教学内容与模式,抓住教学重点服务。而学生可以根据评判的结果进行学习分类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利用系统进行针对性的纠错练习或者拔高练习,促进学习的消化、吸收与熟练提高,使得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改善。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资源建设上,如查询资源→建设资源→师生互动→知识检测→拓展延伸。这是让教师进行应用的突破,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课后通过老师建设的教学资源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入与知识迁移。因此,学生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在探究性学习中按自己的能力水平完成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在老师布署下,利用拓展练习和观后感等完成作业,这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络化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战场。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学生们可能不再拘泥于教师的布置。由于系统可以通过人机互动记录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针对学生的弱点或难点智能布置新的作业。因此,每一位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作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加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次,系统可以把学生的弱点与难点进行分类,并提醒学生对之进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了优化。

再次,作业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而是通过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进行了跟踪、分析与评价,有利于从方法与过程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优化与矫正。

最后,作业不再像传统模式下那样死板、僵化,在技术条件上突破了限制,通过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不断地以调整性练习对学生进行诊断与矫正,脱离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下的现象。

(2)从教师的教学出发,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丰富并开放式教学:使教师随时可进行修改、增补与丰富。

知识不再是隐含与杂乱无章,而是在课程标准体系框架内产生的有着丰富关联性的系统性知识。

测试练习:也不再是传统教辅当中的题目堆砌,而是有着知识点、难度、区分度、题型、认知能力、用时、分数、分析以及点评等多种属性结构化的关联。

统计分析功能强大,可以把教师从过去简单繁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上升到对学生进行分析的更高级的教学活动中来。

(3)从应用的效果来看,存在着极大的潜力和空间

网络化学习环境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互不充分的状况,取得了更丰富与完整的数据,所开展的教学是基于全体学生交互数据评价的,而不是根据传统课堂上少部分学生的交互进行评价,这种新方式可以让老师更方便地掌握个体与群体信息。

在网络化探究学习中,除了知识目标的高水平达成之外,学生在课堂中还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交流讨论的机会,分析问题的机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些机会是训练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必要途径。

在网络环境下,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而是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过程参与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这些,是再好的老师也讲不出来的,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独特价值所在。

总之,教师与学生在网络化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将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教学活动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对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实现知识和能力并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等方面都将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虽然在应用上还存在许多困难,相信在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会得到较大的改善或解决,形成有效可行的教学应用模式,成为时代对教育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

注:此文为省级课题《网络时代主要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GZXQCA08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葫芦岛市龙港区风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网络环境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