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合同制”农村小额信贷抵押模式创新

2016-09-10罗永明

时代金融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抵押品合同制SWOT分析

【摘要】农村地区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其中,农户由于缺乏充足的抵押品,使其信用风险大大增加,从而不能从村镇银行获得小额贷款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传统农村小额信贷抵押品的现状分析,结合城镇化进程下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新型的“基层劳动力合同”抵押贷款模式,该模式将农户、大型企业、村镇银行、政府四方相结合,致力于四方达到共赢。最后,文章对该模式进行SWOT分析,为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抵押品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信贷 抵押品 合同制 SWOT分析

一、引言

2016年党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令人欣喜的是,2015年我国农业贷款同比2014年增长11.4%,截止到2014年末,我国涉农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3.6万亿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户的信贷需求日益旺盛,但是,村镇银行为规避信用风险与农户的道德风险,对农户进行贷款的抵押品有着严苛的要求,产生了极强的惜贷情绪,这也成为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首要难题。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抵押品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已经从原始的实物抵押转变为实物与非实物相结合的抵押方式。土地使用权抵押、“信贷+保险”的新型抵押模式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法律的制约以及市场发育机制与风险机制的不健全,农地抵押权难以获得保障,“信贷+保险”模式也存在着推广困难的弊端。因此,本文拟引用“基层劳动力合同”抵押模式着力解决农村信贷市场抵押品不足的难题。

二、农村信贷抵押新模式:基层劳动力合同制抵押模式

(一)基层劳动力合同制抵押模式的背景和含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村镇一级共有就业人口5234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者高达1871万人,占村镇总就业人口的35.7%,这些农村就业人口主要依靠城市中大型企业、大型工厂进行生产作业,成为了这些大型企业的基层劳动力,这为合同制抵押贷款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基层劳动力合同制抵押模式是指依靠城市中大型企业进行工作的基层农村劳动力在政府的引导下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农户可以将此劳动合同作为抵押凭证在村镇银行进行贷款的抵押模式。同时,该模式也需要村镇银行与大型企业、政府互相合作,营造透明高效的贷款环境。

(二)基层劳动力抵押贷款模式的设计

1.进城务工农户与大型企业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指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优势在于:第一,农户合同期限的固定性意味着农户收入的固定性,改变了农户“靠天吃饭”的劣势,固定的收入在抵押中极具竞争力;第二,在村镇银行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下,农户可以根据此劳动合同进行不超过合同工资的小额贷款,为还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降低了农户自身的信用风险。

2.政府在企业与农户中起引导作用。农户与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首先,对企业而言,企业中农村基层劳动力众多,流动性大,难以管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并且积极引导。其次,对农户而言,农户法制意识相对薄弱,对劳动合同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与知识普及。最后,对村镇银行而言,政府要不断参与农村信贷市场抵押品的设计中去,对抵押品的创新给予制度支持。

3.村镇银行与大型企业、政府互相合作。农户将劳动合同进行抵押时,实际上是对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抵押,因此,村镇银行要与农户所在的企业达成共识,例如,若农户不能按时还款时,村镇银行可以要求直接将农户的部分工资进行还贷,同时,政府部门也应介入监督。

如图所示:①为农户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②为农户向村镇银行申请贷款;③为村镇银行与企业进行信用合作;④为政府为银行提供政策支持;⑤为政府分别对农户与企业起到引导作用。

三、基层劳动力合同制抵押贷款模式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抵押替代效应,扩大农业信贷市场。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主要在于农户抵押品不足,而此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抵押品不足的难题,劳动合同替代农业贷款抵押物,分散了村镇银行的风险,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2.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能够使企业保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释放了企业的活力。

(二)劣势(weakness)

1.贷款额度不高,难以满足大额贷款需求。由于农户工资普遍较低,利用劳动合同进行抵押贷款只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可能无法解决大额度贷款需求。

2.涉及四方合作,推广难度大。该模式涉及到农户、大型企业、村镇银行、政府的四方合作,牵涉众多合作方,所以在推广该模式时具有很大的难度。

3.农户存在违约风险。由于农户自身的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特征,农户很少长期从事某一固定工作,而该模式的劳动合同需要是长期合同才能获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与农业生产相违背,那么,农户就有可能产生违约风险。

(三)机会(opportunity)

1.国家重点扶持农村金融发展,政策力度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重视农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党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部锁定在农业发展,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也实行一系列办法来保证农民增收。

2.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城镇化的加速,使得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当中,因此,将此模式与城镇化发展现状相结合,能够使农村与城市互相促进发展。

(四)威胁(threat)

1.农村法制不健全,农户法制意识薄弱。签署劳动合同要严格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要求,而农户对劳动合同法了解不多,可能发生违约风险。

2.农村地区学历普遍较低,对此种模式认识不足。由于农户的知识水平不高,在面对新型的贷款模式时,会对此模式的认知产生偏差。

四、建议与结论

(一)建议

1.政府积极引导,发挥凝聚作用。在农户、大型企业、村镇银行、政府四方之间,无疑政府要发挥凝聚作用,政府部门要向农户宣传与推广,丰富农户知识;要对村镇银行与大型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只有政府在宏观调控发挥作用,四方才能获得共赢。

2.村镇银行与大型企业加强合作,为农村发展谋福利。该模式要求村镇银行与大型企业之间存在信用合作,这样才能消除农户与村镇银行在贷款时的后顾之忧,才能降低贷款时的信用风险。

3.农户要积极学习金融知识。农户通过村镇银行获得贷款,需要丰富的金融知识,因此农户应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劳动力合同制”抵押贷款模式作为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抵押品创新,还属于新生事物,市场操作并不成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在努力寻求金融创新的现在,该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该模式能够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的抵押品,化解村镇银行的信贷约束,使农民能够获得贷款,激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对政府而言,该模式为三农融资渠道注入了新方式,金融服务功能得到加强,能够促进村镇银行以及整个农村金融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曾之明,刘丹.促进土地流转的农村信贷模式创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

[2]张艳艳.农村信贷市场的农户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5.

[3]毛泓錡.宿迁市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SWOT分析[J].时代金融,2011.

[4]张森.浅析安徽省农村“信贷+保险”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0.

[5]李明贤,陆舟.金融机构农户信贷发放门槛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4.

作者简介:罗永明(1995-),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湖南农业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抵押品合同制SWOT分析
采用激励制度促进合同制护士队伍建设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