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016-09-06

观察与思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布局理念

黄 书 进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黄 书 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方略,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五大发展理念”,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二者相互联系、内在统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治国理政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

作者黄书进,男,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海军少将,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内在统一的科学指导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网,2015年2月3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战略目标、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领导核心“四位一体”的整体战略布局。一方面,每个“全面”都有重要意义,都是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四个全面”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具体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和统揽作用,没有这一目标,其他三个全面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具有破障器和活力源作用,离开全面深化改革,其他三个全面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活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可靠保障,具有稳定器、压仓石作用,离开了全面依法治国,其他三个全面就会失序、无序。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核心,具有指南针、精神支柱作用,没有全面从严治党,其他三个全面就失去了灵魂和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四个全面”的要求,始终坚持以战略目标牵引战略举措,以战略举措保证战略目标,努力实现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抓重点与促全局内在统一的科学指导理论

正确处理重点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局,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重点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通过摸着石头大胆突破传统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障碍,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突出问题已经演变为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构成的复杂体系,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织、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相互交织、调动各方积极性与实现共同富裕要求相互交织、扩大改革开放与防范“颜色革命”相互交织,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他强调,我们党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作为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判断,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从经济建设领域拓展到更为全面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从着眼战略目标问题拓展为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辩证统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丰富发展了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指明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又为我们全面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突出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效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的科学指导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有效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矛盾的科学理论。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效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科学理论

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当前,各种国际力量加速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面对日益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美国坚持以“修昔底德陷阱”①《习近平:“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意义重大》,《文汇报》2014年1月24日。为由,加大对我扼制力度,积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特别是加紧对我策动“颜色革命”,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美国鼓吹“修昔底德陷阱”,表面上看是要防止西方历史上一再发生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对抗冲突,实质上是在进行两条道路之间的斗争,目的是破坏我国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扭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通过“和平演变”拉入其“普世价值”的西方制度体系。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能否正确处理国际国内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一方面,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更加自觉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始终立足中国国情,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和领导,决不照搬西方制度模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正确把握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美国鼓吹“修昔底德陷阱”实质,科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效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基本国情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另一方面,受传统发展理念和治理方式影响,我国既产生了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等不可持续问题,也出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不协调,利益差距不断拉大,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突出问题。“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面对我国基本国情内涵的深刻变化,能不能有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挑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高度,一方面,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相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把发展规律与发展目的内在统一起来,把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内在统一起来,为我们综合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效破解“塔西陀陷阱”的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但是,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特别是,脱离群众已经成为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塔西陀陷阱”已经成为我们党执政面临的严峻挑战。

面对 “塔西陀陷阱”的严峻挑战,能不能提出治党治国的新方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和党的执政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强调打铁还要自身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而且自觉地将全面从严治党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从而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辩证统一起来,把加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辩证统一起来,把建章立制与执行落实辩证统一起来,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辩证统一起来,为我们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党法关系、发展与治理关系,有效克服“塔西陀陷阱”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效破解“安全困境”的科学理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说:“不论是新加坡、东盟,还是欧洲和美国,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中国的改革成果。”①《世行前行长:中国改革与世界息息相关》,新华网,2014年7月2日。同时,影响我国发展的“安全困境”也在不断增大。特别是美国全方位扼制我国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为日本撑腰,利用朝鲜半岛局势扩大军事存在,支持南海周边一些国家频频生事,加大对缅甸拉拢渗透力度,利用印度牵制我国,在中亚地区策划“颜色革命”,利用台湾问题、香港直选大做文章,利用达赖问题、新疆问题大做文章等,从而使我们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困境”问题。

面对我国安全和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能不能有效破解“安全困境”,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高度,科学统筹发展与安全、富强与强军的辩证关系,强调中国梦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必须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强国梦和强军梦辩证统一起来,为我们有效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的科学理念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之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一)五大发展理念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发展理论、发展战略、发展布局。

一是在发展理论上,邓小平首先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短的突出问题,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必须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辩证统一起来。

二是发展战略上,邓小平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同志进一步细化和发展了邓小平第三步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坚持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了21世纪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以及到建国100周年时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把“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二步合并,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高度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三是在发展布局上,邓小平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总体布局”概念,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①《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3页。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十五大第一次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布局高度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针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先后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理论、科学发展布局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自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任务,从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发展理论、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内在统一起来,丰富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化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补齐发展短板的科学理念。当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还存在许多短板。譬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此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五大发展理念,既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譬如,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补齐创新动力短板;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突出补齐持续健康发展短板;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突出补齐永续发展短板;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突出补齐对外开放格局短板;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突出补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短板。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理论体系。一是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七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二是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问题;三是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四是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问题;五是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八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好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实现我国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从不同角度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突出特点是坚持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辩证统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行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科学发展理念,突出特点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内在要求、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角度,明确“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

(二)“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中存在的发展难题,着眼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只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要求。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原则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内在统一起来,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发展,既提出了各项发展的主要任务,又形成了推进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发展任务与发展举措的辩证统一。譬如,创新发展,五中全会不仅明确了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目标任务,而且强调要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特别是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来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又如,协调发展,五中全会既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即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髓要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髓要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治国理政,把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辩证统一起来,把规律性与目的性辩证统一起来。一是突出“战略目标”牵引,坚持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来引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二是突出“改革创新”动力,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三是突出“制度建设”保障,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可靠保障。四是突出“领导核心”保证,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五是突出“根本目的”归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立场,自觉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大发展理念”既有发展目标,又有发展目的,既有发展动力,又有发展保障,是发展目标、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和发展保障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髓要义。只有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吕小雅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布局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以专利布局洞悉泰雷兹发展与创新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苏斯特干港的战略地位及经略对策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