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的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

2016-09-06

观察与思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政共同体和平

詹 真 荣 熊 乐 兰

论习近平的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

詹 真 荣 熊 乐 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他就国际关系和对外战略策略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开创了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主要有: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努力发展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改革;继续坚持发展党际关系的方针;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因此, 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贯穿习近平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的一根红线。

习近平 对外战略 周边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詹真荣,男,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熊乐兰,女,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杭州 310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根据时代发展潮流,从我国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近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际关系和对外战略策略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对于推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崇高事业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党的战略抉择

早在19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形成了可以争取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与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判断,并进而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页。的著名论断。党的十三大报告将邓小平思想概括为“和平和发展两大主题”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党的十四大报告继续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页。。党的十六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5-36 页。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这些论述表明党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具有继承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进程和基本走向的总体判断,也是我国对外工作的战略部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348、248、266-267、272页。,“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348、248、266-267、272页。,“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348、248、266-267、272页。,“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348、248、266-267、272页。。

综观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348、248、266-267、272页。南北矛盾更加突出,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世界和平面临着新的威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尽管“9·11”后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扑朔迷离,但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国际关系总体格局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两大主题没有改变。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等三股势力不能代表世界各种文明的主流。因此,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只要抓住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就抓住了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和最主要的特征,我们就有了观察和解决世界各种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就不至于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面前迷失方向。继续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必将继续有利于党和国家制定国际战略和发展战略,必将有利于胜利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必将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要努力发展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大国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为了改善我国在国际中的处境,扩大中国的回旋余地,1980年代以来,党积极运筹中俄、中美、中欧、中日等主要大国关系,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结伴不结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

(一)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既是我国周边最大邻国,也是世界大国,中俄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代建立和发展了两国“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了,从而为中俄关系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俄关系发展良好,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中国北部12000多公里边境线处于军事信任状态,每年进行反恐军事演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5、279页。当然,鉴于历史的教训,我们在与俄罗斯交往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二)从全局出发,发展中美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美两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虽然社会制度根本不同,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地区安全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邓小平曾经指出:中美两国关系需要发展到一个更高的角度,要提到维护世界和平和全人类利益的角度。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讲话中指出:“中美关系的走向为世人瞩目,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可以也应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共同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5、279页。

中美关系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中美两国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30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金融等领域的关系,都在不断发展。中美两国元首就发展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中美两国在反恐、防扩、环保和解决地区热点等一系列问题上,相互支持与配合;高层(包括军事高层)互访不断;人员交流频繁,留学生数量有25万多人;经贸不断增加,仅2013年中美贸易总额达5210亿美元,我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2000亿;2014年中美贸易额和双向投资存量又创新高,中美两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7.8%和15.3%,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两大引擎;中国购买美国巨额国债、证券;中美在伊核问题上的积极合作,等等。中美未来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公共卫生体系还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中美有竞争有斗争甚至是激烈斗争,但一定要坚持合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中美需要在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0、282-283页。

(三)全面改善和发展同欧盟的关系,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制约战争的力量。中国同欧洲国家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中欧在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识增多、协调加强,保持长期稳定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符合中欧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世界和平、繁荣也有积极影响。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在亚欧大陆架起—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演讲中指出:“我们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0、282-283页。

(四)努力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1981年9月,邓小平就指出:“要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中日友好合作关系,要为不断加强和发展这种关系而努力。”③《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68、834页。1982年7月,邓小平再次强调:“在中日友好的长久历史中,只有一段短暂时间不愉快。问题是要对这段历史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不能也不允许进行歪曲。只有如此,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按正常轨道前进,中日两国友好愿望才能真正实现。”④《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68、834页。

目前,中日经贸关系基本正常,中日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有新进展。中日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日本领导人时,就中日关系问题作了多次表态。2013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时指出:“中日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⑤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双方共同签署了四个政治文件:1972年9月29日的《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1978年8月12日的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11月25日的《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和2008年5月7日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这四个文件是巩固和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基石。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应坚持遵守。”⑥《习近平: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压舱石》,《解放日报》2013年1月26日。2013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安倍晋三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交谈时指出:“日本应正确处理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⑦《习近平:日本应正确处理钓鱼岛问题》,《京华时报》2013年9月7日。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表示:“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希望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⑧《习近平: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新华网,2014年11月10日。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雅加达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强调:“希望日方认真对待亚洲邻国的关切,对外发出正视历史的积极信息。”⑨《习近平会见安倍晋三时希望日方发出正视历史积极信息》,《新华日报》2015年4月23日。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绝不允许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历史证明,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精心维护,继续付出不懈努力”。⑩《习近平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新华日报》2015年5月24日。

此外,2014年11月初,两国政府就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为改善中日关系迈出重要一步: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

三、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做好周边国家外交工作

“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97、289、297、358页。1990年代以来,中国与邻国关系进入了一个睦邻友好合作的时期,我国周边外交成果显著,在北面有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区域合作,在南面有东盟加中国和东盟加中日韩三国为龙头的东亚区域合作机制,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信任增加,更多地认同“中国机遇论”。这种南北“两翼齐飞”的放射状区域合作对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努力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97、289、297、358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97、289、297、358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97、289、297、358页。

四、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党历来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强调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这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继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党特别重视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因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把对方的发展视为自己的机遇,都在积极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05、333、324、325页。。目前,中非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构建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将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③杜尚泽、赵成:《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中非关系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他指出,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这是中国得道多助的一个重要基础。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④参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第146页。“中国将坚定支持亚洲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开放合作,更好促进本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共同发展。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05、333、324、325页。

五、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多边主义⑥所谓多边主义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之间发生联系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协调与合作,多边主义是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最佳途径。,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重申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时指出:“不管国际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做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⑦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新华网,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共同参与国际发展议程的制定,充分利用人类积累的生产力和物质资源,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促进全球发展更加平衡。”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05、333、324、325页。所以,“要继续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金融机构等框架内的协调和配合,维护共同利益”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05、333、324、325页。。

(二)继续支持联合国这一全球性国家组织发挥作用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我们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多边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指出:“中国愿同联合国一道,维护以 《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持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作用;平衡推进联合国在和平与发展两大领域工作;支持联合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进一步强调:“中华民族注重‘和’的理念,主张和平、和谐、和而不同。联合国193个会员国要相互尊重、团结和睦、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①《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

(三)发挥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构以及地区性合作机制作用

19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其他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不断拓宽国际活动的空间,提高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水平。其一,希望二十国集团走得更稳、更好、更远。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时指出:为了使二十国集团就会走得更稳、更好、更远,就要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而要塑造这样的世界经济,就需要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一是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三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之更加公平公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各有关国家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要制定反映各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权重的新份额公式。要继续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使金融体系真正依靠、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建设稳定、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组成,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联系,建立金融风险防火墙。”②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35-338、339-341、323-326页。

其二,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加强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务实合作的重要纽带,成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机制,成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建设性力量。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指出:“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三股势力’、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威胁着本地区安全稳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遇到困难,进入调整期和恢复期。对这些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对。我们必须加强合作,联合自强。”基于上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建议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合作:一是弘扬“上海精神”;二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三是着力发展务实合作。③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35-338、339-341、323-326页。

④ 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35-338、339-341、323-326页。

其三,加强同金砖国家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阐述了金砖国家合作的必要性。其要点有: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管国际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金砖国家发展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我们要推动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更加强劲发展。我们要共同参与国际发展议程的制定,充分利用人类积累的生产力和物质资源,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促进全球发展更加平衡。①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3-326、353-354、354、357-358页。

其四,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树立亚洲安全观的重要性。他说:“今天的亚洲,拥有全世界67%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众多文明、民族的汇聚交融之地。亚洲和平发展同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②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3-326、353-354、354、357-358页。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③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3-326、353-354、354、357-358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一贯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已经通过友好协商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同有关国家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支持东盟、南盟、阿盟等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同俄罗斯共同提出亚太安全与合作倡议,为巩固和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推动六方会谈进程,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为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而不懈努力。中国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合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应有贡献。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④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3-326、353-354、354、357-358页。

六、继续坚持发展党际关系的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党际关系中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正确处理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要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加强党际关系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提高党的自身建设水平和国际声望。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德国社民党主席、副总理加布里尔强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与德国社民党的关系。30多年来,两党间的理解与互信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成果丰富。展望未来,我们应谋求从求同存异升华到聚同化异,聚利益、责任、挑战之同,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发展阶段之异,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党际关系;密切高层交往和各层级人员往来,加强战略规划,巩固政治互信;在国际事务特别是重大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平稳健康发展。”⑤《 习近平会见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副总理加布里尔》,新华网,2015年7月15日。

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与交往,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新格局已经形成,它必将有利于发挥政党外交的独特作用,促进国家关系健康发展,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七、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3日。

1980年代,邓小平就明确地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的出发点。1989年10月26日,邓小平会见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时明确地使用了国家利益的概念,他指出:“中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330页。1989年10月31日,在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谈话中,他又对国家利益作了进一步阐述。他指出:“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妥善解决。用这样的思想来处理国家关系,没有战略勇气是不行的。……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330页。我们国家核心利益是什么?在党和邓小平看来,中国最高的国家利益可以概括为中国的发展或中国的现代化。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9页。

结语:一条贯穿习近平国际战略与对外关系思想的红线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学习和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我们认为,有一条贯穿习近平国际战略与对外关系的红线——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党反复强调的国际关系新理念,首次见于2011年9月发表的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的“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新华网,2011年9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⑥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接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时谈到了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据媒体统计,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论述中约70次谈到“命运共同体”;收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里一共有14处。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呢?

首先,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⑦《习近平向世界传达中国善意,宣示“中国绝不会称霸”》,新华网,2012年12月7日。根据百度百科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是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性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272、272页。“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272、272页。他强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参见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2015年3月28日。也就是说,国际格局正走向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是时代进步的潮流,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性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272、272页。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看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只要我们抓住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就抓住了当今世界主要矛盾,就能够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不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面前迷失方向。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和主张。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时,提出了四大措施,即四个必须。他强调,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⑤参见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2015年3月28日。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作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⑥参见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而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⑦参见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进而阐发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点主张:一是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二是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三是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四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五是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⑧参见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这些措施和主张可以概括为坚持权利平等观、合作共赢观、可持续安全观、新文明观和绿色发展观。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理政共同体和平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신시대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