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示中国发展理念 创新中美大国关系
——论习近平主席访美在西雅图演讲的时代意义

2016-09-06

观察与思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平

柳 宏

昭示中国发展理念 创新中美大国关系
——论习近平主席访美在西雅图演讲的时代意义

柳 宏

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出席华盛顿州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会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他的演讲高屋建瓴,层次清晰,平易近人,以和平发展的理念,兼济天下的胸怀,务实担当的行动,发出了时代强音,开启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 发展理念 外交 大国关系

作者柳宏,男,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 225002)。

为了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习近平主席顺应时代的潮流与人民的心声,坚毅沉着、坦诚自信地跨过太平洋,在西雅图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会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高屋建瓴,层次清晰,平易近人,以和平发展的理念,兼济天下的胸怀,务实担当的行动,发出了时代强音,开启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篇章。

一、描述治国梦想担当

在欢迎宴会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十分睿智地感谢了基辛格博士的介绍,高度赞美了华盛顿州以及西雅图市的美好景色,向所有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大学和智库等各界人士表示敬意和感谢后,开始进入演讲的正题。

习近平主席独辟蹊径地以自己的故事再现了青年时代在艰苦条件下的成长历程,描述大国领袖治国理政的梦想担当。“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①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这是习近平主席自己的故事,也是中国人民的故事,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故事。

习近平主席通过自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大国领袖顺应时代潮流、视人民高于一切的治国使命和历史责任。习近平主席早在1985年去美国时,就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美国中部的农业大州——爱荷华州。2012年,习近平担任国家副主席访美时居然故地重游爱荷华州,还与20多年前接待过他的当地民众聚会。②《 习近平会见奥巴马总统同拜登副总统举行会谈,望此次访问成为增进共识之旅》,《青年报》2012年2月15日。此次访美是他担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正式访问。第一站别出心裁地选择了西雅图,明显具有淡化政治、走向民间的公关取向。况且,当前的中美关系围绕南海、网络安全等问题,一直存在不同声音。总体而言,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未来是相向而行的,两国人民都有同样的期待。

习近平主席从这个故事中,“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③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他依托这个故事,庄重地向世界说明:“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④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通过这个故事,郑重地阐述:“中国人民要过上美好生活,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此,“我们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既定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我们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⑤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

这个故事,让美国人民也让世界人民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国的领导人,这位曾经和乡亲们“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的地道农民,当上这个村子的书记后,“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多么朴实的想法,多么务实的担当。这个故事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让习近平主席走到了人民中间。更为可贵的是,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他依然牵挂着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这两年,我去了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看望了很多贫困家庭,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一句充满深情的形象叙述,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和理政情怀。习近平主席的牵挂,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历史使命,更是13亿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奋斗动力。

二、阐述中国发展走向

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中美关系出现紧张,无论学界、政界还是新闻界,对“新型大国关系”都存有疑虑。中国究竟如何发展,发展理念如何?发展前景如何?发展强大以后又如何?需要向国际社会作出说明,而此次访美第一站无疑是最好的平台和契机。

(一)展现了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前景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尽管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国经济都面临着困难,但中国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增速仍然居世界前列。“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水平。”①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了前段时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稳定市场的措施,遏制了股市的恐慌情绪,避免了一次系统性风险。

习近平主席访美,双方首先将经济合作作为深化“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和突破口,这是既明智又现实也是最容易突破的选择。事实上,美国政治是企业财团政治,没有财团支持玩不转竞选。而且,管控中美分歧,避免中美直接对抗也符合美国工商界的利益。况且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加深合作不仅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也一样有利。因此,习近平主席在介绍经济发展走向的最后,又进一步阐述和描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举措和愿景:“今后,中国将更重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消费拉动,更加注重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使中国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保持强劲发展动力。”②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无疑大大提升了中美两国经济、金融、工商界合作共赢的信心。

(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阐述中国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此次访美前,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具体陈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举措。③《习近平接受 〈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强调: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这次演讲,习近平主席面对美国的企业家、地方官员、普通百姓,更加简明清晰地传递出十分强烈的信号: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改革的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接着概述了改革的成果和举措,最后展示了改革的勇气,“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将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④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

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改革促进开放,开放深化改革。因此,习近平主席接着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并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为保证改革开放顺利推进,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并表示“中国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将公平对待外国机构和企业。我们愿同美方就法治问题开展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⑤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体现出开明的胸襟和开放的态度。

为保证改革开放获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习近平主席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大力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顺应人民要求。这其中没有什么权力斗争,没有什么‘纸牌屋’”。⑥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用了近两分钟的时间来谈反腐败,语气坚定,这在他以往的各种出访演讲中极其少见。这是对“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的有力回应。因为在近三年的反腐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杂音”,有的说“反腐败会影响经济发展”,有的说“会影响党内团结”,也有部分外媒发表观点称“中国腐败是权力斗争的工具”等。习近平主席在太平洋彼岸的有力回应无疑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庄重承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

网络空间是伴随着科技革命涌现的国际公共领域,如何解决网络纷争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习近平主席访美前,中美网络上空笼罩着“制裁”、“报复”乃至“网络战”阴影。在西雅图,习近平主席接见了出席第八届中美互联网产业论坛的苹果、微软、脸谱、思科、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中美新经济产业巨子,这是奥巴马都未曾有过的机遇。这个总和为2.5万亿美元市值的峰会,使得美国政府任何有关网络冲突的话题变得苍白和荒唐。而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市场,其强大的吸引力,是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无法抗拒。

因此,中美双方完全应该就网络安全问题加强合作。习近平主席体现出大国领袖的风范和坦诚合作的诚意。愿同美国“建立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强调“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或支持任何人从事窃取商业秘密行为”,指出“不论是网络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根据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予以打击”,呼吁“国际社会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①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这一划时代的承诺,有助于全球建立更安全、更和平、更可靠的网络空间。

(四)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只有一个,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重要的国际场合呼吁和平,倡导和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②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双方的共识。中国愿意同欧盟一道,让和平的阳光驱走战争的阴霾,让繁荣的篝火温暖世界经济的春寒,促进全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③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2014年11月17日,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大厦演讲,在谈到中国如何发展时说:中国人民珍惜和平,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先人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并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这条道路,共同应对威胁和破坏和平的各种因素,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④《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 《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18日。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并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⑤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

在西雅图,习近平主席重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树立建设伙伴关系新思路,开创共同发展新前景,营造共享安全新局面。并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要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我们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要同地区各国以及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好亚太和平和安全。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掷地有声,既有效回应了“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的麻烦制造者,也充分说明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制造者,也是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充分显示了人民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

三、创新中美大国关系

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创造国际环境继续朝着有利中国发展的趋势迈进,从而保证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中美关系无疑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主席首先从战略高度强调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打破大国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魔咒,其关键是“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要“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①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是:“同美方一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并表示:“我们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②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可谓高屋建瓴,精辟深邃,体现出广阔的视野和坦诚的情怀。

创新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仅仅在战略意图层面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具体措施和实质内容加以固化。今天的中美关系和30多年前邓小平访美决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只有纯粹的战略利益,没有任何经贸往来。可今天的中美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攸关方。中美之间唯有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只有继续合作、深化合作、创新合作才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所以,习近平主席接着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并具体概述了合作领域、合作框架、合作机制、合作潜力等,呼吁双方:“应该早日谈成一个双向平衡、高水平的双边投资协定,深化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建设”,强调在合作中“要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并在战略高度上展望,“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美冲突和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③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

当然,有合作就必然产生矛盾。牙齿总要磕到舌头。何况中美在政治模式、意识形态、历史进程、文化特征等方面差异显著,猜忌、偏见、误解不可避免。习近平主席先引用诗歌“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形象地说明差异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常态,并诗意地赞美“正是因为有了差别,世界才多姿多彩”,又从哲学高度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纯而又纯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再从唯物主义者的立场指出:“也正是因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异。”最后顺理成章的得出结论:“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管控”,“最关键的是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④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此为中美合作的必然选择、唯一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一句“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的经典阐述,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点睛之笔,为中美今后合作共赢指明了方向,体现出大国领袖在世界风云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眼光。

当前的中美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一个卯足了劲守成的大国,两个既竞争又合作的国家之间如何聚同化异、如何“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而且,两国之间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的理性如何塑造?推进合作的决心如何培育?有效管控分歧的智慧如何凝练?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民意基础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指出:“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必须“广泛培植人民友谊”。习近平主席追溯了中美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友好合作的历史,特别强调中美两国人民在“二战”中作为盟国并肩奋战,共同捍卫了世界和平和正义。“在那场战争中,数以千计的美国将士为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不会忘记美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赢得自由和独立给予的道义支持和宝贵援助。”充满深情,令人动容。接着,习近平主席边说边用食指做了一个手势:“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生动形象地说明中美两国需要相互支撑,需要两国人民相互支撑,“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对此,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支持未来3年中美两国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中美将在2016年举办‘中美旅游年’。中国将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创造更多便利条件。”①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联系前面,习近平主席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指出:“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②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还熟悉很多美国作家和美国作品,可见中国领导人通过美国文化了解美国人民的精神情感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中美友好的真诚意愿和务实精神,这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也是说给中国人听的,更是说给世界人听的。向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再次诠释:习近平主席为沟通而来,为合作而来,为和平而来。中国不是麻烦制造者,是一只醒来的可爱的狮子,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和缔造者。

演讲最后,习近平主席呼应开头,引用基辛格博士《世界秩序》中的话:“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再引用马丁·路德·金先生语录:“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超过50%,世界各国对中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的前景非常期待。毋庸置疑,中美关系无疑是当前最重要、最宏大的问题。中美两国领导人必须勇于正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在这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关键当口,必须展示政治家的敏锐、胆识、气魄,履行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习近平主席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美两国人民幸福、为世界各国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③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通过个人的经历,向世人告知,中国的崛起,是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开始的。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说明,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自始至终,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人民的深情和挚爱,体现出人民高于一切的理念,必将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创造人类更加幸福的和谐世界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吕小雅

猜你喜欢

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平
英国的“鲨鱼屋”
首架737MAX10完成首次滑行测试
无人机测温
越南·河内
中国游客在普吉翻船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