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游戏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

2016-09-01温小勇王志军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儿童游戏思维

温小勇 周 玲 王志军

(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学前教育

教育游戏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

温小勇1,2周玲2王志军1

(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学前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而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天性和主要活动方式。教育性是教育游戏的中心和首要原则,促进思维发展是教育游戏在学前教育运用中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之一。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游戏在实施中要强化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思维的主动性;游戏开展中,示范与探究结合,有效引导和组织思维,在游戏实施中引入竞争与鼓励机制,增强主动思维的持续性;保护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训练思维的创新性;灵活实施教育游戏,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智慧教育;教育游戏;学前儿童;思维品质

“学前”是儿童特定的“生命阶段”,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此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他们自身心理机能成长的需要。与此同时,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主要活动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该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利用其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学习的需要。[1]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式不是教化或程序化,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建立在愉悦、欢乐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兴趣的培养而不是系统地学习知识。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游戏作为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游戏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作用

教育游戏是教育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2]教育游戏和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教育游戏有很强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教育游戏应该同时具备教育性和趣味性两种基本属性,其中,教育性是教育游戏的中心和首要原则,促进思维发展是教育游戏在学前教育运用中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之一。

学前儿童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思维,也称为直观行动思维。[3]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是此阶段儿童思维的显著特点,教育游戏对学前儿童直观行动思维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教育游戏为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外在的物质条件。教育游戏提供了各种视听素材,这些物化的显性教学资源是儿童思维活动的视听觉意象,在直观的知觉与思维之间充当桥梁的角色和作用。其二,教育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对感知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综合。在教育游戏活动中,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有步骤地按照游戏预设情节实施,使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历练了思维,开发了智力。其三,教育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灵活地发展。教育游戏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使学前儿童的情绪得到宣泄或净化,满足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励他们的参与性、自主性,有利于他们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其四,教育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思维从低级向高级转化。一般来讲,学前儿童的思维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阶段式上升,从最初的直观行动思维最终需要逐步过渡到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灵活多样的教育游戏可以满足不同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和思维水平,有利于他们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转化。

二、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

教育游戏是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活动,但这绝不是“任性”的游玩形式,需要精心设计才有可能取得实效。设计时,应该从学前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离不开自身的行动,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的诸多特点,深入挖掘教育游戏在营造愉快轻松氛围、激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潜在作用,在学前儿童对感知事物分析、比较、判断和综合过程中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如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思维广阔性、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逻辑性等。为此,我们构建了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如图1)。

图1 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

从图1可知,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游戏设计主要由目标分析、内容分析、策略设计、结构设计、工具设计及评价修改等一系列设计活动组成,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游戏活动序列(学前儿童、教师的行为流),并将分析、比较、判断、综合等思维训练融入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其中,目标分析是依据学前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游戏活动在知识、技能、情感及思维层面要达到的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内容分析是明确规定游戏活动的具体内容、揭示游戏活动与知识内容、思维训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策略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对游戏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分析,选定实施方法和技术手段;结构设计是依据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分析游戏活动的逻辑结构,预设故事情节,形成游戏活动的链状任务序列;工具设计是对游戏环境与活动所需要的工具和资源进行设计,包括物品道具、服饰、场景、动画、音乐等;评价修改是对游戏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完善游戏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游戏中认知活动的设计应该从易到难,设计有助于学前儿童提取思维的物化工具和过程信息,尽量将其显性化和外在化。与此同时,整个游戏活动应该坚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原则,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对话、情感交流的游戏活动环境。

三、支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游戏实施的一般策略

教育游戏的实施是设计活动的具体实现,理想状态下,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之间是完全吻合的。由于教育游戏的设计涉及因素众多,而实施又是前期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平衡作用的结果,因此,教育游戏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对以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为基点的教育游戏的实施而言,必须研究适合培养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一般实施策略,从而优化实施过程并取得实效。

1.强化愉悦情境的创设,激发思维的主动性

学前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自控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不利于学前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人的感知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教育游戏可以充分利用学前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通过创设愉悦的情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思维的主动性。为营造愉快、轻松的游戏实施环境,一是需要摆脱程式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同时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具体的游戏活动任务,把调动全体学前儿童主动参与作为教育游戏实施的第一步;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在游戏实施时,给幼儿灿烂的笑脸、柔和的声音,用快乐的情绪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无拘无束、信任和积极配合教师的指示;三是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创设趣味的情景或活动流程,调动幼儿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示范与探究结合,有效引导和组织思维

学前儿童通过注意与观察别人的行为,试着建立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学前儿童看来,教师的行为举止是他们可推崇和模仿的“模式”。由于教育游戏是开放的,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是教育游戏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对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经验、动作技能起着积极作用。为有效引导和组织他们的思维,在教育游戏实施中,教师需要担当好引导角色,给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让他们模仿好的行为,改正不好的行为;从学前儿童的兴趣入手,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模仿,在分析、比较中提高明辨能力;多采取以学前儿童自身为主体的多维示范,示范不一定是教师的特权,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给儿童示范。

简单的示范有可能给学前儿童带来千篇一律的现象,为给他们更多的表现空间,还需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相比,教育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教育游戏实施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前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合理开发,在游戏中设置的探究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难度尽可能处于学前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儿童探究活动的进度,针对他们面临的障碍教师需要提供有利于探究的支架线索,减少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盲目或错误探索,尽可能地让他们依靠自身的能力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示范和探究都属于教育游戏中需要采用的基本策略,二者往往需要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教育游戏活动的开展。

3.恰当的竞争与鼓励,增强主动思维的持续性

学前儿童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断与感知能力,对新鲜事物往往会主动投以注意力与关注,但思维持续性的动力不足。现代教育理论表明,恰当的竞争与鼓励可以使人的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具有明显的动力效应。为增强学前儿童主动思维的持续性,在教育游戏的实施中引入竞争与鼓励机制时,需要把握好竞争的时机、鼓励的方向性和尺度。教师应该根据集体游戏或小组游戏的具体任务,特别是在容易引起儿童懈怠的障碍点设置竞争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鼓励儿童方面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性和尺度,不是单纯地为了鼓励而鼓励,应该根据儿童参加游戏的态度、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此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与此同时,需要把握好竞争的复杂性、鼓励的多样性。竞争在教育游戏中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竞争给学前儿童带来压力、甚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适度的、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心态。由于学前儿童的个体性差异及其完成活动的多样性,教育游戏的鼓励也应该是多元的,其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以增强主动思维的动机。

4.保护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训练思维的创新性

学前儿童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教育游戏往往是以集体或小组的方式开展,为适应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教育游戏实施中应该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以实现不同的发展潜能和思维的创新性。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4]为训练学前儿童的个性思维、激发思维的创新性,在教育游戏实施中,一要调动学前儿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允许他们通过自身的感性认识自主选择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方式;二要构建开放、民主的游戏实施环境,给予儿童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儿童自主思维;三要采用多元化的游戏实施效果评价标准,避免用单一化的标准衡量儿童,要求游戏活动中的问题尽量不设置标准答案,游戏活动中的场景尽可能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5.灵活实施教育游戏,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个体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优秀思维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学前儿童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教育游戏在教学运用中的长远价值。在教育游戏实施中,为培养学前儿童的优秀思维品质,一是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地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二是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持之以恒地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落实教育游戏的实施;三是教育游戏的实施不是形式化或整个教学过程的纯粹游戏化[5],克服将教育游戏定位于即时的表演,需要将教育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前儿童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育游戏是学前教育中最常见的教育活动,也是学前儿童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当前,重知识灌输、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因而从小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智慧教育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教育游戏对促进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幼儿园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应该始终将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教育主线,把思维训练融汇于全部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实现和发挥教育游戏的潜在价值,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前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5-12-03].http://www.edu.cn/xue_qian_779/20121016/t20121016_856526.shtml.

[2] 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1.

[3] 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8.

[4] 张亚军.披荆斩棘 开路先锋: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概览[J].学前教育研究,2006(3):5-8.

[5] 张艳丽,吴玲.缄默知识观视角下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98-101.

[责任编辑:黄晓娜]

2016-02-0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JY1417)。

温小勇(1982-),男,江西石城人,博士研究生,讲师;周玲(1984-),女,江西崇义人,硕士研究生;王志军(1954-),男,天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G613.7

A

1002-1477(2016)07-0073-04

[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7.019

猜你喜欢

儿童游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