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乡贤”成“乡党”
2016-08-15高锦潮
高锦潮
当下,有一个时尚的说法——乡贤或者是新乡贤,这种打着乡土气息的官帽正如同宾馆、会所被“内部食堂”、“农家乐”所遮掩那样,正强劲地蔓延开来,也可以说不少地方就是在用“乡贤”的名称来取代同乡会、同学会等等的露骨帮派说法。
乡贤,顾名思义指的是乡里德行高尚的人,他们没有官民之分,重在贤德名望与贡献。可是,现在的一些地方已经完全扭曲了这一词义,干脆把在外当上某某级别以上的官员,利用端午、中秋、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以请“乡贤”与“新乡贤”座谈会的名义进行专门聚会。聚会时定是跑不了盛宴款待与礼品赠送,挥霍的自然是公款,赚来的吆喝是领导者的私人人情,目的不言自明,是一种翻了版的帮派现象。
能不能搞乡贤,可不可以用乡贤名义进行频繁聚会,这根子在主办者的出发点上。以大吃大喝来招待乡贤,本就有违了“乡”间民俗的贤德,是一种与布衣蔬食背道而驰的铺张浪费,也是挥霍人民血汗钱的不齿行为,这样的“乡贤”已经是变了质的祸害。在一番饕餮之后,又以家乡的土特产名义来大提小拎绝尘而去,这样的“乡贤”完全没有“乡”情味。以官职大小分档次招徕的乡贤,本就是另一种官会,这样的“乡贤”只能是逢迎了脱离“乡”土味的势利者与市侩者。
乡贤的内冷外热,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是本乡本土的乡贤们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是某些领导好高鹜远、眼皮向上、专司阿谀所造成的。明明自己是为了投机钻营,却要安上好听的名字,用“乡贤”来遮掩。有的地方热衷于搞“乡贤”聚会,并非是那些乡贤们能为当地发展和建设出多少力、帮多少忙、流多少汗,而是为领导个人疏通关系,给提拔任用打通关节。
诚然,少小离家或是自家乡一步步升迁了上去,确有值得让人羡慕的地方,也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给家乡增添了荣誉光环,但是一味以官职大小来圈定乡贤,那就是一种变味的乡贤,是拜官贬民、祟富讽贫的坏风气,也是令乡民们难以接受的官员会。
在乡下,不少默默无闻的人中,就有乡民们敬重的乡贤。他们与民众同生活共克艰,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道德贤良,净化着民风,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为一地一方的社会风气扭转、播种科技知识和改变面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人才是真乡贤,也是值得令人钦佩和感恩的乡贤。
乡贤没有官民之距,也没有贫富之别,更无内外之分。为官者出人头地,有威信,可以用自己的工作能力来给家乡增光;为民者扎根家乡,可以证明自己的脚踏实地,以应有的能力为家乡添彩;富有者经济资源雄厚,可以施展自己的实力,为家乡致富加油。这些才是真乡贤,也没必要逢节必搞乡贤会,把本该清清爽爽的乡贤搞得乌烟瘴气,那就是糟蹋乡贤的本意,不是在尊敬乡贤,而是给乡贤抹了黑、败了名、毁了誉。□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