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特色班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2016-08-11张寒赵惠忠余俊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

张寒 赵惠忠 余俊

摘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原始创新能力、教育与科研成果培养的主要基地,而特色班是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先驱,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及社会发展。文章结合目前国内高校特色班发展状况,提出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若干思考,以期对国内高等院校特色班健全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特色班 人才选拔 培养机制

一、高等院校“特色班”发展状况

自1999年高校扩展至2005年,国内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同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可以说高等院校特色班的出现是化解大众化高等教育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矛盾的需要,也是高校生源竞争的必然趋势。2009、2010年教育部先后启动了“珠峰计划”和“卓越计划”,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这也表明了国家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视和迫切需要。由此,开启了国内高校特色班的发展历程,如“英才班”、“拔尖班”、“星火班”等。

目前,各院校局部试点改革形式的特色班多以导师制为主,即从入学阶段开始进行培养,并参与导师课题组相关科研,了解本学科、专业及行业发展动态,为后续深造或踏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加强基础课程平台,尤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科交叉;最后,在教学形式方面,多以小班授课和互动研讨的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想象力,实行核心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和全面学分制,实现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能力正相关提升。

二、特色班的建设与发展

特色班在组建之后应该与普通班级的管理分别开来。特色的实质在于区别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即本身拥有突出的特点、个性或风格。通常所说的“特色”是指既与众不同,又优于众者。高等院校的特色班级即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特色并获得社会认同。

特色班首先应具有所有其他班级的共性,进而才能发展出其独特性,并最终优于其他班级。特色是院校办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各个学院在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办学优势而开设的,是一个充分论证、慎重选择,通过各种制度加以保障的结果。此外,特色班应具有当代特征,其建设与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总之,特色班的建设应“存共性、显特色、求稳定、谋发展”,充分借鉴其他班级、院校的建设经验,规范管理,培养并塑造教师教育信念,注重基础学科发展等,以此形成反馈式良性发展。

三、特色班选拔机制的健全

在特色班建立与逐步的改革中,首先应遵循国家政策的基本原则——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建设成不仅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特色专业,而且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有方向、有亮点的专业,因此,特色班人才的选拔尤为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特色班人才的选拔一般通过校内广泛宣传,自愿报名后进行选拔性考试和面试,经学院审核后批准进入特色班。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根据考试结果或面试考察所选拔的学生,均难以保证特色班生源质量,这说明,在特色班的选拔机制仍需健全完善。特色班学生选择依据多以选拔性考试成绩或参照高考成绩为主,事实上,此种选择方式弊端较多。例如,部分学生擅长记忆与应试,很容易出现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部分学生个性特点鲜明,对特色班团体的整体性可能产生影响,这也需要进行考虑。

一个优秀的集体自发可形成一种凝聚力和约束力,使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约束自身言行,形成强烈的责任感,由此促进个人与集体的良性循环发展。此外,学习兴趣则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方面,可形成积极的探求欲望,使学习者对认识的对象充满热情,同时使学习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处于主动控制状态。因此,特色班的学生选拔应以心理测试为主,注重团队与集体精神,辅助结合兴趣测试,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实现特色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四、特色班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在结合特色班人才选拔机制的基础上,重视人才培养,才能更好的融合特色班建设。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之初,可以说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但最终的培养结果却千差万别,这不得不让人反思,除了学生自身能力差异,培养制度是否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角度逐渐完善特色班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应从教师本身反思人才培养。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加强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必定有利于人才培养。其次,建立健全的竞争淘汰机制。特色班的人才培养管理应提倡“严进宽出”,层层选拔,择优录入,一旦学生自身松懈,不能跟进特色班的培养进度,应当有所淘汰。但并非对淘汰的学生放弃培养,而是追踪考察,淘汰后进入普通班学习,如若表现优异,可再次融入特色班集体。最后,学校对于特色班的建设应给予大力支持,如教育/实践经费适度向特色班倾斜、国内外联合培养或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可适度对特色班放宽等,这对于其他班级的优秀人才更是一种积极的激励,结合竞争淘汰机制,永葆特色班持续、良性的优势发展。

总之,完善特色班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加强特色班建设,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等具有积极意义。特色班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机制,更需要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进步,特色班所扮演的角色定当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欧阳卫平等.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4(4)

[2]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于改之等.高等院校特色班级建设探究[J].理论探索,2012(10)

[4]张忠霞等.卓越教师教育信念的培养与塑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

[5]马本和.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作者简介:张寒,男,1985—,湖北松滋人,博士,讲师,现就职于武汉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论昆明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及机制研究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