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形成策略
2016-08-11谢刚孟凡会
谢刚 孟凡会
摘要:当前我国正积极倡导和引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好人正能量传播为切入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的实现途径,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个人遵循方面分析了好人正能量传播研究的意义,分别从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共建和纸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方面提出我国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形成策略。
关键词:好人 正能量 媒体 构建 形成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此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公民价值准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与保证,持续秉承我国传统的好人价值向度,在言行上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通过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引领,将好人的正能量辐射和传播效果发挥至极致,形成全社会共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一、我国好人正能量传播研究的意义
好人在这里指品行好的人、先进的人;而正能量指在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驱使下,反映民族精神、正确审美观和主流意识,具有积极意义的精神产品总和。好人身处普通岗位却以先进事迹感染周围人群,其正能量的传播更具冲击效应,有助于激发群体内部的道德感染力和向心力,正确的传播和辐射对社会进步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1.国家治理的要求
公民价值准则既是个人基本的道德标准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国家治理层面宣传爱国、敬业等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正能量是当务之急,好人正能量传播作为有形的抓手和方法,已经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及。如习总书记强调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今年的2月19日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情绪。
2.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事件的被无限放大,严重影响的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彭宇事件”等社会负面新闻,深深刺疼了公众的神经,关于“扶不扶”的争议和讨论成为沉重的社会话题。这些负面的小概率事件的无限放大,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和谐,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这些现象的发生与我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社会进步需要正能量的持续冲击和引领,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阵痛和转型时期,好人正能量的宣传和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个人遵循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格局影响下,金钱至上的价值理念冲击着人们道德底线。利己主义思想盛行,信任危机滋长,社会缺乏普遍的价值认同,功利化思想影响社会普遍价值规范的形成,负能量在个体之间持续传播和发酵。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都具有向善、向上的情感动机和进取心理,好人事件具有善的本质和美的内容,容易在个体心中产生积极正面的情感刺激,使受众着感受到情感激励和熏陶从而引发效仿,个体通过对赞许的人格形象和行为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使个体的精神和品质受到激励、感染而趋于同化。通过好人正能量传播使个体在效仿中提升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产生仰慕和激励,是转变个人道德遵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我国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的构建策略
好人正能量的辐射和传播,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要建立完整的传播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全社会共筑的良好氛围,并持续作用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倡导和引领者,要充分认识到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利用政府优势和特点,积极推动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的构建,通过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委(办)大张旗鼓地树立榜样、宣传典型,通过开展身边好人典型的主题宣传和学习活动来教育人、感召人和引导人,逐步形成明确的行为导向和价值取向。好人典型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利器,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朴素的价值观。动用政府职能把握正确舆论方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加强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利用体制力量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2.强调学校主体功能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重要基地,加强好人正能量教育是将实体事件转化为心理认同的最好时机和场所。将好人正能量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和领域,落实到教学、管理、实践和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推动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到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中,嵌入到报刊、标语、广播和活动设施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其震撼和激励,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利于增强事件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培育良好道德准则的信仰者和力行者,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道德准则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3.形成社会共筑氛围
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的构建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坚持全社会参与,把好人正能量传播与各领域管理结合起来,各级组织和团体都能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重视、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好人正能量传播事业中来。发挥各级组织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宣传积极性,依托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现全覆盖,将好人正能量传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参与、社会共筑的生动景象和良好氛围。
三、我国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的形成策略
促进好人正能量传播体系的形成应该是一项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必要的途径和方法将好人正能量折射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自律意识和自觉行为,最终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价值理念,形成全社会关注好人、尊敬好人、践行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1.持续巩固纸媒体的重要地位
纸媒体作为近百年来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一直被习惯性的使用,虽然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但其具有的公信力、采访权、专业性和权威性等核心优势依然高于其它媒体,地位不可替代。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传播内容的持久性和迭代性,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持续性和政策的影响力作用下,纸媒体仍具有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影响力和宣传力。报纸、杂志、读本、教材等纸媒体在发挥好人正能量传播中地位重要、影响广泛,其作用应该得到持续的巩固和加强,一些创新性做法也应该加以推广。
2.注重加强新媒体的信息推送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手机上网人群占比90.1%,电脑和手机网民数量已超过13亿。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覆盖能力和快速传播能力,利用新媒体宣传和推送好人正能量信息,使好人事迹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充分利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开通的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二维码、QQ 群等工具,建立正能量宣传平台,定期推送好人事迹和信息,形成公益集群效应。
3.正确引导自媒体的传播导向
正确引导社会个体和基层单元自媒体传播导向,以群众个体和基层单位为中心向其朋友圈和生活圈传播好人事迹,以身边人打动身边人,群体间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形成良好氛围,调动群众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宣传积极性,搭建广泛平台,把传承和弘扬好人事迹融入生活,形成常态,组织好人进机关、学校和社区,让群众体会身边的感动,传播好人善举,引发道德自觉,倡导修身养性,弘扬价值取向,使好人事迹产生“滚雪球”效应,最终覆盖全社会。
总之,好人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其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形成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需要,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全社会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好人正能量教育,其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形成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远大理想,实现“中国梦”的必要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820.htm,[2013-12-23]/[2016-2-28]
[2]贾产峰.出版物价值选择根向度:正能量传播及其正外部效益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4):31-33
[3]金光磊.中国好人文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4
[4]新华网.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2013-8-20]/[2016-2-28]
[5]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9-27(1)
[6]新华网.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30/c_1110944180.htm,[2014-5-30]/[2016-2-28]
[7]人民网.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220/c1024-28136187.html[2016-2-20]/[2016-2-28]
[8]邵龙宝.中国社会的信仰问题及其实质[J].江汉论坛,2015(4):52-56
[9]朱金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榜样引领与政府推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176-178
[10]杨静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综合版),2015(10下):221-223
[1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1-2
[12]陈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兼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探索,2013(2):171-173
作者简介:谢刚,1980—,男,安徽滁州,讲师。孟凡会,1980—,男,安徽阜阳,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