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课课练”上肢力量的体能游戏

2016-08-11叶海辉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一中浙江台州317602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2期
关键词:吊球课课课课练

叶海辉(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一中,浙江 台州 317602)

中小学体育“课课练”上肢力量的体能游戏

叶海辉
(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一中,浙江 台州 317602)

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亟待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这种背景下,“课课练”再次被教育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坚持不懈的“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这对加深中小学体育教学“课课练”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创新“课课练”、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显出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当前,“课课练”内容以田径辅助项目为主,内容单一,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倦。为此,通过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课“课课练”的创新实践,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体育人的创新精神,创编出具有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的体能游戏,能激发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1 做时钟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协同能力。

准备:告诉学生“点钟方向”,并让学生掌握。

方法:2人1组做时钟,商定1人做时针另1人做分针,然后2人脚靠脚俯撑组成12点30分(或9点15分)形状。主持人发令(如6点整),2人以脚尖为圆心,通过双手交替移动来旋转身体,并摆成指定时间(时针指向6点方向,分针指向12点方向),看哪个时钟最快走到指定时间。接着继续游戏,适时结束游戏。

规则:(1)活动中身体须成俯撑姿势;(2)身体要顺时针方向转动;(3)若“指针”出现交叉,可一人趴在地上,另一人从其身上移行过去。

拓展与变化:(1)可以单人做时针玩;(2)中学生可3人1组做时钟,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表,以增加游戏的难度;(3)小学低年级最好学习《认识时钟》后再做此游戏,游戏中可降低俯撑标准,允许俯跪撑或抬高臀部。

分享与讨论:通过此游戏,既发展上肢力量,又可了解时钟和军事上的“点钟方向”。点钟方向以单兵自身为参照物,把单兵周身分为12等份,用以指示最准确的方位。通常正前方是12点钟方向,正后方是6点钟方向,右手方为3点钟方向,左手方为9点钟方向,依此类推。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1)

图1 做时钟

2 猜拳俯卧撑

目标:锻炼上肢、腰腹部力量,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准备:草坪或平地。

方法:2人1组对抗,先面对面俯撑,各出1手进行“石头、剪刀、布”猜拳,输的人做俯卧撑1个,接着再继续猜拳,依此类推,最后看谁先累趴下。

规则:猜拳时,可用任1只手猜拳,另1只手撑地。

拓展与变化:(1)可以3~8人同时玩,当出现2种手型即决出胜负关系,出现1种和3种手型时为无效,需要继续猜拳;(2)可以一人做队长挑战多人,当队长输掉3次后,换另1人当队长,看谁做队长的时间久;(3)对于上肢力量薄弱的小学生可以采用跪姿俯卧撑或双手交替拍打异侧肩2~4次来代替俯卧撑;(4)俯卧撑可改为仰卧起坐、立卧撑、深蹲、高抬腿、背人等体能练习。

分享与讨论:(1)游戏前,教师要让学生鼓起勇气,挑战自我,坚持不懈;游戏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坚持到底,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游戏后,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2)老游戏新玩法。对传统游戏进行巧妙加工,有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体能。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2)

图2 猜拳俯卧撑

3 蜈蚣行走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团队精神。

准备:草坪,在地上铺体操垫、地毯或广告布等。

方法:各队队员成纵队站立,然后全体坐下,后面队员将双脚经前面队员的体侧放于其大腿内,每人双手撑地,第1人双脚放于地面,形成一条蜈蚣状。发令后,大家配合用力,利用双手撑地、臀部前移。在不脱节的情况下,看哪队最先完成规定的距离。

规则:若脱节须原地停下,连接好后方可继续比赛。

拓展与变化:蜈蚣除向前运动外,可以向后运动,也可以横向做左右运动,还可以以中间节(学生)为圆心,以蜈蚣为轴,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动1周。

分享与讨论:难得做一回蜈蚣,齐心协力才是硬道理,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3)

图3 蜈蚣行走

4 快乐大转盘

目标:发展上肢和腰腹力量,培养合作能力。

准备:呼啦圈,草坪或平地。

方法:学生4~12人为1组,背向圆心围成圈,呼啦圈放在圆心,然后俯撑在地上,双脚放进呼啦圈内。发令后,大家利用双手向顺(逆)时针方向移行,双脚也跟着作小幅度移动,移行一圈后回到原地,看哪组最先完成。

规则:(1)移行中身体须成俯撑姿势;(2)脚不能离开呼啦圈。

拓展与变化:(1)器材:可不用呼啦圈,直接双脚靠在一起或围成小圈(人数多时)来代替。建议做一个圆形滑板来代替呼啦圈,效果更好;(2)方向:可以向一个方向横向移行,全体人员通过终点线为止;(3)动作:可以在俯撑在地上的双手前各放置一个瓶子,通过转动,每人推倒一个瓶子,也可重新将瓶子竖立。

分享与讨论:快乐转盘过程虽然艰难,但结果是快乐的,让学生共同体验先苦后甜的道理。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4)

图4 快乐大转盘

5 翻斗乐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与人通力合作的能力。

准备:将若干块海绵包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超级海绵包”。

方法:3~8人为1组(视海绵包大小),齐心协力将“超级海绵包”向前翻转3~10次,然后再向后翻转3~10次,看哪组用时最少。

规则:海绵包必须沿纵向进行翻转。

拓展与变化:(1)可以将若干块海绵包和体操垫混合捆绑在一起,以增加体积和重量;(2)可以先将海绵包翻转到指定区域,然后众人用手抬回原处,抬回时也可安排1~2人坐在垫上被抬回;(3)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合理安排超级海绵包的大小与重量。

分享与讨论:翻斗是可以翻转过来的。学生看见“超级海绵包”就会兴奋,然后零距离地翻转起来,都会乐翻天。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5)

图5 翻斗乐

6 长征火箭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合作能力。

准备:平地。

方法:3人1组并排站立,两边人做“发射平台”,中间人做“火箭”。中间人双手扶边上2人内侧的肩膀,然后向上跳起做肩上支撑,组成一架待发射的“火箭”。开始后,边上2人同步向前走动,到达规定距离后,相互交换角色继续,直到3人都做过“火箭”,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规则:若火箭从支撑者肩上掉落,须原地架好后方可继续。

拓展与变化:(1)3个人的身高基本相等,至少保证2个支撑者的身高基本相等,以增加支撑平衡;(2)可以5人、7人并排组成2架、3架“火箭”进行游戏,依此类推;(3)可以原地支撑比时间,若人多也可组成一个圆形的大“火箭”;(4)对于小个子可让两边支撑者下蹲,中间人原地完成支撑后,两支撑者再慢慢站起。

分享与讨论:组装好的火箭需要从技术场转至发射场,采用垂直转场的方式,转场中的火箭必须要“小步慢走”以确保安全。

游戏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6)

图6 长征火箭

7 螺旋桨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协作精神。

准备:草坪或平地。

方法:3人1组站成纵队,前后2人面向外面,然后双手撑地成俯撑,双脚放置中间队员的体侧,中间队员用双手抓扶,形成一台“螺旋桨”。发令后,以中间队员为圆心,前后俯撑2人沿顺(逆)时针方向移行,整体像2叶螺旋桨一样在旋转,看哪队先完成规定的圈数。

规则:俯撑队员只能利用撑地的双手移行。

拓展与变化:(1)可进行计时(或计圈)赛;(2)可向前后左右方向移行;(3)可4人1组成3叶螺旋桨或5人1组成4叶螺旋桨。

分享与讨论:用身体组成1台螺旋桨,而且要旋转起来,敢不敢来挑战。

游戏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7)

图7 螺旋桨

8 爬绳索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合作能力。

准备:草坪、拔河绳一条和体操垫若干。

方法:全班分成2组,分别拉在拔河绳2边,留出拔河绳中间无人段约8m,将体操垫放在拔河绳无人段的正下方。开始后,1人双手抓绳、2小腿勾挂在绳的一端,采用手拉脚移爬行到另一端,然后加入拉绳队伍,下一位学生同样方法开始爬绳,依次类推,直到每人体验过爬绳。

规则:为有利于爬行,拔河绳必须尽量拉直。

拓展与变化:(1)危地取物:画一长方形作危险区域,在长方形正中间放置若干个羽毛球。大家拉好绳子,让一位取物者双手抓绳、2小腿勾挂在绳上,通力合作让取物者从危地中取出羽毛球,每次只能取走一个,且所有人的身体所有部分都不得触及危地;(2)可以将拔河绳两端固定在固定物上,这样最省力;也可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拉。这要根据学生的力量大小来选择。

分享与讨论: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大家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游戏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8)

图8 爬绳索

9 手拨球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足球。

方法:2人面对面相距1~3m,俯撑在地,其中1人1手扶足球1个。发令后,2人交替用手拨球,让足球贴着地面来回滚动,看哪1组先完成规定的次数。

规则:(1)游戏中身体成俯撑姿势,可用任1只手拨球;(2)若出现足球漏接、跑偏,则需接球方站起捡回球后,回到原处成俯撑继续游戏。

拓展与变化:(1)器材:足球可用排球、篮球、实心球、纸球等代替;(2)人数:由2人可增加到3人、4人、5人……,可围成三角形、方形、圆形进行依次拨球传递;(3)位移:2人从起点开始,一边来回拨球,一边向终点移动,看哪组先到终点;(4)球数:若人数在3人及以上,可将传球数量增加到2个以上,类似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分享与讨论: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需要体能、技术和责任心,只有具备3者方可胜利完成任务。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9)

图9 手拨球

10 杠上猜拳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竞争意识。

准备:单杠。

方法:2人面对面相距约0.5m悬挂在单杠上(双手一正一反握杠),一起喊“石头、剪刀、布”,然后用脚做石头、剪刀、布决定胜负后,2人下杠,负者做俯卧撑5个,然后继续游戏。

规则:采用三局两胜制。

拓展与变化:(1)可在双杠上进行猜拳;(2)可2人悬挂在单杠上,相互用双脚夹击对方,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让对方先松手落地;(3)根据学生的力量大小,可采用一局定胜负或五局三胜制;(4)奖罚方式多样,如蹲起、开合跳、立卧撑等体能项目,或让负者抱胜者(悬挂在单杠)的大小腿向上抬3次,胜者在借力下完成3次引体向上。

分享与讨论:玩惯了站着猜拳,如今用悬挂猜拳,新奇又刺激的玩法值得一试。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10)

图10 杠上猜拳

11 活动单杠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合作能力。

准备:体操棒(活动前先检测体操棒的强度)。

方法:学生3人1组,2人(抬棒人)用手抬着体操棒各一端组成一副“活动单杠”;另一人(练习人)站在体操棒前面。发令后,练习人双手正握棒,双脚前移,身体呈斜身引体预备姿势,接着连续做3~10次斜身引体。然后起身与其中一位抬棒人交换角色,依此类推,直到第3人完成斜身引体后还原成直立为止,看哪组最快。

规则:斜身引体时,先屈臂引体,当胸部触到横棒时(或大小臂成90度),伸臂复原,完成一次。

拓展与变化:(1)器材:体操棒可用竹杆、细圆木、镀锌管、PPR管等代替;(2)动作:可改为支撑、悬挂;(3)数量:可2人抬2棒(或4人抬2棒)组成双杠状做双杠支撑;(4)位移:在做单杠或双杠支撑、悬挂时,可进行原地旋转或移动一段距离,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分享与讨论:将原本固定的单杠变为活动式,而且是靠人来做立柱,一定能激起学生练习的热情,这就是创新的独到之处,魅力所在。

游戏对象: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11)

图11 活动单杠

12 超级起重机

目标:锻炼手腕和小臂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卷棒:取直径3~5cm、长1.8m的竹杆;吊球:用胶带将实心球缠绕牢固,并用长约1.5m绳子一端固定在实心球上。组合:将做好的3个吊球采用“3套结”打结法系在竹杆上,1个系在竹杆中间,2个分别系在离杆端30cm处,这样即完成多人卷吊球器材。

方法:学生3人1组,双腿直立,两臂直臂前伸手心向下,2手握紧卷棒(吊球两侧),好像一台“超级起重机”。开始后,3人同时用力,双手交替向前(或向后)卷动棒,直至卷完吊绳(或球体碰到棒)再放下,如此反复。以完成规定的卷吊球次数,看哪组用时最少。

规则:每次由裁判判定是否卷完吊绳(或球体碰到棒),待裁判发出确认指令后,方可松手将吊球下落,继续下一次。

拓展与变化:(1)器材:卷棒可用体操棒、跳高横杆、木棍等代替,长度越长,参与游戏的人越多;(2)数量:悬挂在卷棒上的吊球数量和卷吊球的次数,根据学生的年龄适宜安排;(3)场地:一般站在平地上即可,也可站在体操凳、领操台、台阶、绿化带水泥沿等场地,这样可以放长吊绳长度,以增加练习的难度;(4)自主:比赛队员可根据自身体能状况,在吊球长度不变的前提下,自主地调整吊球的固定位置,满足个体差异。

分享与讨论: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12)

图12 超级起重机

G807.3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2-003-05

2015-12-18

叶海辉,中教高级,浙江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吊球课课课课练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下压技术分析
中国、塞尔维亚、荷兰3国女排吊球技术比较研究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对男单羽毛球运动员谌龙与李宗伟比赛中得分技术的统计分析
第11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吊球应用的研究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