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疗效观察

2016-08-10吴云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吴云艳

(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 1000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疗效观察

吴云艳

(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 100015)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纯西医药物治疗,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统计出血吸收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出血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可有效控制出血,恢复患者视力,又可缩短出血吸收时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高度近视;黄斑出血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1]。近视的原因分为内在原因及外在原因,内在原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后期的发育因素,外在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和眼外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引发近视[2-3]。高度近视一般指屈光度高于-6.00 D的患者,同时高度近视也称为病理性近视,一旦患者屈光度高于-8.00 D,则容易引起患者黄斑出血,主要原因是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受到强力牵拉,玻璃体容易出现裂隙,而新生的血管通过这些裂隙进入到视网膜,出血多严重影响患者的黄斑中心,患者视力急剧下降。因此本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病情发展严重时可引起患者失明[4-5]。目前对于高度近视引发黄斑出血的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但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2011年1月—2015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32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62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均符合文献[6-7]相关诊断标准:中心视力下降,周围视力无明显下降;眼底检查确定眼底有黄斑出血;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有黄斑部新生血管形成或荧光遮蔽。中医诊断标准: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异常,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腹痛绵绵,面色萎黄,水肿。排除年龄<15岁或者>70岁者、妊娠期妇女、精神疾病不能正常服药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网膜黄斑出血者。均有视网膜黄斑部新生血管形成并出血的症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2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2例47只眼,其中男 18例,女 14例;年龄16~65(45.3±15.24)岁;病程3~15(6.3±1.7)个月;屈光度-6.00~-21.00(-11.00±5.4)D;双眼15例,单眼17例;31只眼为初次黄斑出血,16只眼为2次或者2次以上出血。对照组30例45只眼,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7~66 (46.3±11.35)岁;病程3~15(6.4±2.8)个月;屈光度-6.00~-21.00(-12.00±5.4)D;双眼15例,单眼15例;31只眼为初次黄斑出血,14只眼为2次或者2次以上出血。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后开始研究,同时本研究报本院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同意。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维生素K4片(太原卫星制药)口服,8 mg/次,3 次/d;曲克芦丁片(集成药厂)口服,120 mg/次,3次/d; 安妥碘注射液(苏州第六制药厂)0.4 g肌注,1 次/ 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组方:生地10 g、枸杞子10 g、丹参10 g、当归15 g、三七粉5 g、菟丝子10 g、生黄芪15 g、五味子10 g、女贞子10 g、车前子15 g、茯苓20 g、旱莲草10 g、柴胡10 g。每剂加水400 mL 煎至200 mL左右,连煎2次,充分混匀以后分2次服用,每日1剂。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检测评估。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统计出血吸收时间。视力恢复情况、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

1.4疗效判断标准[8]基本治愈:黄斑出血全部吸收,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视力恢复到黄斑出血前状态。显效:黄斑出血全部吸收,视力测试比治疗前提高2行或者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黄斑出血得到明显控制,部分吸收,视力测试比治疗前提高1~2行。无效:黄斑出血没有吸收,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者加重,视力没有提高或者出现进一步降低。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S17.0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比较2组治疗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明显改善(P均<0.05),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出血吸收时间比较实验组出血吸收时间为(22.34±3.21)d,对照组为(29.52±4.68)d,实验组出血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眼(%)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近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视的一部分原因是先天遗传及后天发育不良造成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长时间不健康用眼造成的,尤其是长时间看电子产品[9]。高度近视者眼底多有病理性改变,临床上称之为病理性近视,主要包含玻璃体病变、视网膜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等[10]。

表2 2组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目前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一般分为西医药物治疗及西医手术治疗,西医手术治疗主要有激光治疗和光动力学治疗,但激光治疗可能是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复发的主要因素,而光动力学治疗也不能永久地完全阻塞,治疗的长期效果欠佳。因此目前西医治疗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各类止血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能治本,容易反复。

高度近视者大多身体劳累,视力疲劳,故身体以虚多见,有脾气虚、肾阴虚、心血虚等。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属于中医学“暴盲”“视瞻有色”范畴,传统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也可累及到心。肝血肾精过度消耗以至于不能够养目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精液不能够有效聚集为痰液,血液不能够有效养脉而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肝脾虚则容易导致血液外溢。新生血管脆性较强,容易破裂引发出血,且容易反复破裂反复出血,因此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也可归类于中医学脾气虚之“脾不统血而致出血”范畴[11]。本研究所用中药方剂中的生地滋阴补肾、调经补血;枸杞子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三七粉止血、散瘀、定痛;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生黄芪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女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车前子明目、祛痰;茯苓宁心安神,败毒抗癌。旱莲草收敛、止血、补肝肾;柴胡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诸药合用具有补养肝肾精血、清虚热、和血脉作用,兼顾脾脏的正常运转,标本兼顾,气血同治。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视力、屈光度、黄斑出血范围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出血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既能够发挥中医注重整体、改变腑脏功能,又能够结合西药快速见效的特点,既可有效控制出血,恢复患者的视力,又可缩短出血吸收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庄曾渊.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4):207-209

[2]张庆,田楠楠,亢泽峰,等. 加减驻景方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研究[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2):79-82

[3]岳岩坤,张恩魁,王海伟,等. 高度近视致单纯黄斑出血与继发CNV的黄斑出血之OCT图像鉴别[J]. 眼科,2014,23(2):103-106

[4]刘彦江,张月,亢泽峰,等. 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J].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313-316

[5]许艺民,雷嘉启,张惠蓉,等. 病理性近视的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11(2):80-81

[6]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5-526

[7]葛坚. 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6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364

[9]姜尚萍,谢文军,康怡. 补脾益气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1):57-59

[10] 李士清,文峰,吴为菊,等.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分类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J]. 眼科新进展,2007,27(2):115

[11] 林颖,张永杰. 驻景丸加减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25例[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5):4-6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1.023

[中图分类号]R7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1-2345-02

[收稿日期]2016-01-22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