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旷置术在面部特殊部位体表肿瘤切除整形修复中的疗效分析

2016-08-09于冬梅徐海倩陈依达郝立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色素痣体表肿物

张 淼, 罗 赛, 于冬梅, 徐海倩, 陈依达, 郝立君



论 著

旷置术在面部特殊部位体表肿瘤切除整形修复中的疗效分析

张 淼, 罗 赛, 于冬梅, 徐海倩, 陈依达, 郝立君

目的 探讨旷置术在面部特殊部位体表肿瘤切除整形修复中的疗效。方法 对12例患者的面部特殊部位体表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创口旷置不予缝合,定期换药,并给予定期复查,观查组织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共12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延迟愈合;患者愈合后的皮肤颜色、皮肤弹性均接近正常组织,面部表情自如,无一例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器官畸形、周围组织凹陷等并发症。结论 旷置术治疗面部特殊部位体表肿瘤切除术后创口整形修复,能有效减少术中损伤,避免传统植皮术造成的一系列并发症,疗效较满意。

面部体表肿瘤; 旷置术; 整形修复

面部肿瘤是近年来整形外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溃疡、斑块、色素痣、瘤样增生等为主。其不仅影响组织器官功能,而对容貌的破坏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里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皮肤良性肿瘤以色素痣、疣状痣、血管瘤、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睑黄瘤为主,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瘤及鳞状细胞癌为主[3-4]。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疗、激光、手术或光动力学等[5]。而在面部肿瘤切除后的修复重建过程中,美学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不仅要考虑皮肤颜色、质地、毛发区域、皱纹及功能等,还应考虑眼、鼻、耳、唇等特定的结构区域[6]。因此,对于额部、鼻尖、鼻背、人中、耳郭等皮肤张力大,活动度较差的部位,手术切除肿瘤后的修复问题是摆在整形外科医师面前的难题。如何做到创伤小、术后治疗效果佳,使患者在功能恢复的同时达到较为完美的外形效果,是整形外科医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对12例面部特殊部位的体表肿瘤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后创口旷置疗法治疗,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器官畸形、周围组织凹陷等并发症,外观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18个月,最大42岁,平均23岁。发病部位:额部2例,鼻尖3例,鼻翼6例,耳郭1例。病灶面积为0.5 cm×0.5 cm~2.0 cm×3.0 cm。

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取仰卧位,常规术区络合碘消毒,铺无菌巾。沿肿瘤边缘0.2~0.5 cm画线,标记切口范围;采用2%利多卡因+1∶40万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使肿物及周围组织充分膨胀后,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肿物彻底完整地切除;用电刀彻底止血,并清除可能存留的肿瘤细胞;创口旷置不予缝合,其表面敷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软膏,加压包扎。术后3 d,换药1次/d,3 d后隔日换药1次;观察肉芽组织新鲜程度,及时调整换药方式,直至创面完全长合。根据创面大小,其创面长合时间一般为2周至2个月,平均1个月。

3 结果

本组共12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外观满意。随访3~6个月,术区皮肤弹性及皮肤色泽与正常组织几乎相同,皮肤感觉正常,无瘢痕;鼻尖、鼻翼、额部、耳郭部位无继发性畸形,皮肤柔软度良好,面部表情自然,感觉恢复良好。

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性,18个月,因额部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额部黑色素痣2.0 cm×3.0 cm,边缘清楚,无红肿、破溃,周围无卫星灶(图1)。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Ⅰ期手术,黑色素痣完全切除;创面彻底止血后,给予旷置治疗,定期换药。术后3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及爬皮良好(图2),术后6周愈合。随访6个月,可见皮肤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色泽接近,无红肿、挛缩及周围组织凹陷变形,效果满意(图3)。

例2,患者女性,8岁,因右侧鼻翼肿物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右侧鼻翼有一肿物,边缘清晰,无红肿、破溃、出血(图4)。患者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Ⅰ期手术,肿物完整切除;创面彻底止血后,给予旷置治疗(图5),定期换药。术后3个月,可见皮肤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皮肤色泽接近,无红肿、挛缩及周围组织凹陷变形,效果满意(图6)。

5 讨论

头面部特殊部位(如鼻尖、鼻翼、额头等)的体表肿瘤,常引起眼、鼻、口等器官畸形而影响美观,甚至影响器官的功能[7-8]。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同时可对面部进行整形修复,避免发生局部畸形和功能障碍[9-12]。然而,如果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愈后必然会遗留外形和功能上的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影响[13]。因此,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以及良恶性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修复创面,是面部体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难点。临床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缝合、皮瓣转移、植皮、游离皮瓣修复或皮肤扩张的方法进行修复。

图1 术前黑色素痣 图2 术后3周 图3 术后6个月 图4 术前肿物 图5 术中肿物切除后行旷置术 图6 术后3个月
Fig 1 Preview of pigmented nevus. Fig 2 Postview at 3 weeks. Fig 3 Postview at 6 months. Fig 4 Preview tumor. Fig 5 Resection and exclusion of tumor. Fig 6 Postview at 3 months.

肿瘤切除后直接缝合是较简单的方法。对于缺损小,皮肤较为松弛的部位,术前应尽量将切口设计在鼻唇沟、颌下、耳前、发际缘及耳后等皮肤皱褶线或器官轮廓线内等隐蔽部位;肿瘤切除后,对周围皮下组织潜行分离松解,进行减张缝合,可实现缺损的整形修复[14]。但是,对一些重要的部位,如眼睑、口唇等,若勉强缝合,可引起睑外翻、口唇歪斜等畸形,常需选择其他方式修复。

植皮也是较为简单的修复方法,可用于面部多数缺损的修复。对于创面较表浅者,可选择耳后、锁骨上区或上臂内侧、侧胸区自体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 其肤色、质地与面部较为接近;对于创面较深者,一般选择转移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但面部处于人体暴露部位,植皮后的皮肤颜色、质地与缺损周围的皮肤若有较大的区别,且外形效果较差,出现皮片挛缩、色素沉着、组织坏死等,则会大大影响术后的修复效果,需要二次手术修复[15-16]。因此,在面部某些特殊部位,如额部、鼻翼、人中、耳郭等皮下组织少,皮肤活动度小的部位,其皮肤几乎紧贴于软骨或骨面,进行皮瓣转移时有一定难度,因为植皮手术需要从供区取皮进行皮片移植,在厚度上不能满足组织缺陷,可能会形成凹陷,无法达到较为完美的修复效果。因此,在适当的部位将体表肿瘤切除后,以电刀彻底止血,并去除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后再行旷置术,切口不予缝合,通过加压包扎,抑制瘢痕增生,并通过定期换药,预防感染,控制肉芽状态及高度,逐步实现组织愈合,覆盖创面,达到组织修复的效果。与传统的修复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⑴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转瓣、取皮造成的额外创伤。⑵与植皮相比,是由创缘周围成纤维细胞迁徙覆盖,愈合后形成的组织与周围皮肤更为相近,较皮片覆盖有厚度优势,不易形成凹陷,不会发生色素沉着,面部表情自如。⑶无线性瘢痕,与周围皮肤颜色差小。⑷可避免因皮片收缩及张力牵拉而造成器官畸形。旷置术的缺点:⑴治疗周期较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不便。⑵适应证相对局限,仅适用于相对表浅、组织缺损较小、周围皮肤张力较大、活动度较小的创面。

旷置术在面部特殊部位体表肿瘤切除后的整形修复中,打破了常规手术方式,凭借自身组织的自然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术式对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大小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根据创面大小,治疗周期的长短也不同,对于相对较大的创面组织,则愈合较慢。我们后续工作将针对这些不足,尝试旷置术后配合药物或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加快组织愈合,力求尽量缩短组织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对于面部体表肿瘤切除后的组织修复,临床医师需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良恶性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创伤的方法,从而恢复面部组织器官原有的形态及功能。

[1] 张茂红, 杜庆安, 宗 逊.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与整形修复[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7,12(5):364-366.

[2] Bianchi B, Ferri A, Ferrari S, et al. Free and locoregional flap association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extensive head and neck defects[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8,37(8):723-729.

[3] 梁 斌. 口腔颌面常见病的手术治疗[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 1991:198.

[4] 詹太国, 詹 领, 熊小刚, 等.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切除修复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8,14(6):370-372.

[5] 谢立云. 应用电离子与小切口微创摘除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458例[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3):367-368.

[6] 朱 昕, 李志杰, 杨 诚, 等. 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肿瘤切除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7):721-723.

[7] Bailey JS, Goldwasser MS.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acial skin can-cer[J]. Oral Maxillofac Surg Clin North Am, 2005,17(2):205-233.

[8] 黄远深, 李 航, 涂 平, 等. 632 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43(7):452-454.

[9] Kenneaster DG. Introduction to skin cancer[J]. Oral Maxillofac Surg Clin North Am, 2005,17(2):133-142.

[10] 王常印, 崔正军, Seung-Kyu Han, 等.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创面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探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20(11):1694-1697.

[11] 程立新. 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探讨[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19( 6):416-417.

[12] Bailey JS, Goldwasser MS.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acial skin cancer[J]. Oral Maxillofac Surg Clin North Am, 2005,17(2):205-233.

[13] 刘晋元, 刘靖涛. 依据整形外科原则设计局部皮瓣在面部肿物切除修复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3,(18):1032-1033.

[14] 刘 全, 游晓波, 蔡 震, 等. 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及创面修复方式探讨[J]. 四川医学, 2015,36(5):687-689.

[15] 师军涛, 刘亚丽. 面部皮肤肿瘤的整形外科手术治疗[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32(1):13-15.

[16] 彭建中, 许爱娥, 冯卫国. 唇部肿瘤 82 例皮肤外科手术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44(12):897-898.

Exclusion technique of superficial tumor resection in facial special site

ZHANG Miao, LUO Sai, YU Dong-mei, XU Hai-qian, CHEN Yi-da, HAO Li-jun.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HAOLi-jun,Email:lijunhao368@163.com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xclusion technique in tumor resection in specific facial special sites. Methods Tumor resections were performed in facially special specific sites of the 12 cases by leaving the wound without sutures and exclusion with regular dressing. The healing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s were reviewed and observed with follow-up regularly. Results Follow-up was performed for 3 to 6 months on 12 patients, and none of them was with infection or delayed healing. The skin color and elasticity of the 12 patients were close to normal tissue with free facial expressions after healing. No cases were accompanied with by symptoms of sensory disturbances, organ malformation, surrounding tissue depression or other negative side effects.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exclusion to facial tumor in the special specific par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traoperative injury and 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skin grafting, achieving the desired effect.

Superficial tumor; Exclusion; Plastic repair

150001 黑龙江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整形外科

张 淼(1989-),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

郝立君,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整形外科,电子信箱:lijunhao368@163.com

10.3969/j.issn.1673-7040.2016.05.012

R732.2

A

1673-7040(2016)05-0293-03

2016-03-18)

猜你喜欢

色素痣体表肿物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关注色素痣的变化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别忽视身上的痣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