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平颗粒制备工艺的优化
2016-08-08黄官家郑沁鈊严锦贤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黄官家,叶 华,郑沁鈊,严锦贤(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热毒平颗粒制备工艺的优化
黄官家,叶华,郑沁鈊,严锦贤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热毒平颗粒;制备工艺;优化
热毒平颗粒是由生石膏、金银花、玄参、生地黄、连翘、栀子等12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疾病。热毒平颗粒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0册(WS3-B-3965-98)[1],原制备工艺是:12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2 h,第2次1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50~60℃)清膏。将清膏低温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混匀,干压制粒,分装,即得。提取工艺方面,先前制备方法中未规定药材煎煮时的加水量。我们在原有工艺基础上着重对水提取药材的加水量进行考察,在成型工艺方面,原制法采用干压制粒,工序复杂,成本较高[2-4],我们将其改进为常用且易操作的湿法制颗粒,并对辅料、颗粒流动性、吸湿率等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步骤进行考察,确定了工艺参数。
1 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DIONEXUltiMate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热电有限公司);STN-300型中药回流提取浓缩机组(福州三晟制药设备有限公司);AL104/01型分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CT-HW-Ⅳ型热风循环烘箱(烟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SB 4200DT型超声清洗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202型高速粉碎机(北京燕山正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YK-160型摇摆颗粒机 (常州先锋干燥设备有限公司);GH-200型槽形混合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DXDK40Ⅱ型自动颗粒包装机(天津三桥包装机械股份合作公司)。
1.2试药黄芩苷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5-201016);糊精(山东聊城阿华制药有限公司);蔗糖(福建中糖糖业发展有限公司);药材购自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纯化水。
2 方法与结果
2.1水提取工艺中加水量的考察在煎煮时间、提取次数均已确定的条件下 (加水煎煮2次,第1 次2 h,第2次1 h),采取单因素试验,以黄芩苷含量、干膏得率为指标,对提取溶剂的加入量进行试验并优化。按处方比例称取规定重量的药材,共取3份,按表1安排试验。
表1 热毒平颗粒制备工艺加水量考察试验安排表
将上述试验提取液浓缩至适量,置于500 mL的瓶中,定容,测定黄芩苷含量及干膏得率,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2.1.1黄芩苷的含量测定[5]
2.1.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 500。
2.1.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乙醇制成每1 mL含黄芩苷0.06 mg的溶液,即得。
2.1.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浓缩液10 mL,置具塞锥形瓶中,水浴蒸干,精密加入50%乙醇75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6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1.1.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每份试验平行做2次,结果取平均值。
2.1.2干膏得率的测定精密吸取10 mL浓缩液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烧杯中,在水浴上蒸干后移至电热恒温干燥箱中(105℃)干燥2 h,取出,放冷,称重,测得干膏量,计算干膏得率。
2.2水提取工艺试验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见表2。
表2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号2第1次加水10倍量提取,第2次加水8倍量提取,所得的黄芩苷含量最高,试验号2、3的干膏得率相差不大。另外,从实际生产中考虑到节约能源、省工、省时,故确定第1次加入10倍量水,第2次加入8倍量水。
2.3浓缩、干燥工艺考察从处方药物特性出发,结合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确定生产中水提取液采用减压浓缩,浓缩条件为:温度60~70℃,真空度-0.05~-0.09 MPa,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 (60℃)清膏。浓缩后的清膏在50℃~60℃干燥。
2.4出膏率考察根据优选出的工艺条件,对提取药材的出膏率进行考察。按处方比例分别称取1/5、2/5、1个处方量药材,以优选出的工艺条件进行提取、浓缩、干燥,测定药材出膏量,计算干膏得率。实验结果表明,药材提取的出膏率为12%左右,结果见表3。
表2 加水量试验结果
表3 出膏率考察试验结果
2.5辅料的选择蔗糖和糊精是颗粒剂最常用的辅料,可溶于热水,具有稀释、吸收、矫味等作用。笔者选取蔗糖和糊精作为赋形剂,对蔗糖、糊精的用量进行考察。平行取3份相当于1/2处方量的干膏粉130 g,加入不同比例的蔗糖和糊精调整至500 g,用60%的乙醇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于60℃烘干,过12目筛整粒。以制得颗粒的性状作为考察指标,筛选结果见表4。
表4 蔗糖、糊精用量考察
结果显示,3份干膏粉均能顺利制成颗粒,当加入280 g蔗糖和90 g糊精制粒时口感最佳,故选择1个处方量的药粉加入560 g蔗糖、180 g糊精,混匀后制备颗粒。
2.6颗粒流动性考察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颗粒的休止角,考察颗粒的流动性,用以判断颗粒能否顺利分装。方法为将漏斗固定于水平放置的绘图纸的上方一定距离,漏斗下口距绘图纸的高度(H)为4 cm,小心地将颗粒倒入漏斗中,一直到漏斗下形成的圆锥体的尖端接触到漏斗的下口为止,圆锥体底面的直径(2R)可由绘图纸上测出。根据tanɑ=H/R计算休止角ɑ。经测定,颗粒的休止角为37°,表明颗粒流动性良好。
2.7颗粒吸湿性检查取本品3份,每份3 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3个已干燥至恒重的量瓶中,铺成一薄层,再将其置于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中,控制25℃恒温,分别在表5所列的相对湿度下,放置2 h,取出,称重,计算吸湿量、吸湿率,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相对湿度颗粒吸湿量
由表5可见,本品在相对湿度大于65%时的吸湿性明显增强,而相对湿度在55%以下时则吸湿性较弱。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中颗粒分装工序应控制环境相对湿度55%以内。
3 中试工艺验证
在上述实验室工艺优化试验的基础上,分3个批次进行中试生产,每批投料10倍处方量,对3个批成品率及黄芩含量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的生产工艺稳定、可行,适合生产。中试生产数据见表6。
4 小结与讨论
不少中药制剂的现行制备工艺存在加入溶媒量、提取时间等参数模糊,提取、浓缩、烘干温度及压力波动较大等问题[10],这与中药制剂的规范化生产的趋势不符。要改变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生产模式,提高流程的精准性,首先要通过试验研究,将传统中药生产工艺中模糊的参数精准化,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热毒平颗粒原标准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备工艺未规定药材提取的加水量。因此,笔者在进行工艺改进时,① 针对加水量进行单因素试验;② 结合处方药物特性、车间实际生产条件、设备,通过实验研究,将干压制粒法改为湿法制粒;③ 对提取液的浓缩干燥工艺、辅料、颗粒流动性和吸湿性进行针对性的试验、评价;④ 制备3批成品进行工艺验证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对颗粒剂的质量要求。研究证实该工艺稳定、可行,达到简化工序、节约成本、提高产能的目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0册)[S].1998:283-283.
[2]陈淑萍.中药颗粒剂的发展与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J].化工管理,2014,21(7):180-182.
[3]谢秀琼.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
[4]闫芳,赵娟,郭立新,等.干法制粒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20-2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82,71,205,108,115.
[6]赖智捷,巩江,路锋,等.石膏药学研究新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42-44.
[7]马强,李晓晶,丁海东,等.不同配伍条件下麻杏石甘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67-70.
[8]王凤霞.石膏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文献整理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9]吴清和.中药药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9.
[10]程之永,唐旭东,万斌.传统中药提取工艺流程设计与现代制药设备的结合[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5):418-423.
R284.2
B
1000-338X(2016)01-0021-03
2015-12-29
黄官家(1979—),男,主管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