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0年前泉州两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音系比较研究

2016-08-03马重奇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妙悟大辞典韵母

马重奇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漳州363000)

150年前泉州两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漳州363000)

文章深入研究比较了19世纪中文《汇音妙悟》(1800)和西文《厦英大辞典》(1873)中的泉州音系。全文4部分:一、19世纪泉州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简介;二、中西两种方言文献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三、中西两种方言文献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四、中西两种方言文献声调系统比较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泉州两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音系比较对古泉州方言音系的构拟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两百年来;泉州闽南文献;中西比较;历史比较

一、19世纪泉州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简介

反映闽南泉州方言的韵书有两种:泉州黄谦著《汇音妙悟》和建阳廖纶玑编著的《拍掌知音》。《汇音妙悟》是一部反映泉州方音的通俗韵图,书成于嘉庆五年(1800)。该书自刊行以来,由于颇受欢迎,因此屡经翻版再印,版本较多。我们目前采用光绪甲午年孟春重镌的文德堂梓行版,全称《增补汇音妙悟》,桐城黄澹川鉴定。黄谦有“自序”是我们了解其所撰的《汇音妙悟》的最好材料。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黄谦有较为深厚的音韵学功底,并有相当熟悉闽南方音的特点;其次,提供了已经亡佚方言学著作、富知园先生所辑的《闽音必辨》一书;再次,简介《汇音妙悟》的编撰形式,即“以五十字母为经,十五音为纬,以四声为梳栉”,并兼记载一些“俗字土音”。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许多传教士纷纷来到闽南一带传教。英国牧师杜嘉德所著《厦英大辞典》(或作 《厦门音汉英大辞典——兼漳州和泉州方言主要变化》),正名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Chang Chew and Chin Chew dialects”。杜嘉德重点调查了厦门方言,还先后对漳州、漳浦、晋江、永春、惠安、安溪、同安、长泰、南安、灌口等地的语音和词汇做了田野调查。由于他的书稿被同人广为传抄,产生一定的影响,厦门三宣道会向杜嘉德建议将书稿编写成辞典。当时伦敦宣道会派施约翰牧师 (又作施敦力约翰,John Stronach),美国归正教会也指定打马字牧师(John.Van.Nest Talmage,1819~1892)协助杜嘉德完成此项任务。为了编撰此部辞典,杜嘉德多年不断采访搜录闽南白话,付出了他全部心血。施约翰参与全书的校对,打马字就只参与前段小部分工作。几人于1873年终于完成《厦英大辞典》,并由伦敦杜鲁伯那公司(Trubner&Co)刊行;该辞典封面和绪言说明共19页,字典本身有612页。

本文着重将泉州黄谦著《汇音妙悟》与英国传教士杜嘉德所著《厦英大辞典》中的泉州方言音系以及现代泉州方言音系进行历史比较。

二、中西两种方言文献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1.《汇音妙悟》声母系统

《汇音妙悟》“十五音”,即柳边求气地普他争入时英文语出喜。现将《汇音妙悟》“十五音”与现代泉州地区的方言声母系统做历史比较,从而拟出其音值来。请看下表:

汇音妙悟 柳  边  求  气鲤城话 l/n p k k‘晋江话 l/n p k k‘南安话 l/n p k k‘安溪话 l/n p k k‘惠安话 l/n p k k‘永春话 l/n p k k‘德化话 l/n p k k‘地ttttttt普他争入p‘ t‘ ts 1 p‘ t‘ ts 1 p‘ t‘ ts 1 p‘ t‘ ts 1 p‘ t‘ ts 1 p‘ t‘ ts dz p‘ t‘ ts 1 时sssssss英文语出喜ob/m ɡ/ ts‘ h ob/m ɡ/ ts‘ h ob/m ɡ/ ts‘ h ob/m ɡ/ ts‘ h ob/m ɡ/ ts‘ h ob/m ɡ/ ts‘ h ob/m ɡ/ ts‘ h

柳、文、语三个字母,在非鼻化韵母之前读作浊音声母[l-、b-、ɡ-];在鼻化韵母之前读作鼻音声母[n-、m-、-]。所以柳[l/n]、文[b/m]、语[ɡ/]在不同语音条件下所构拟的音值。《汇音妙悟》中“柳”、“入”母并存对立,现代泉州方言均可读作[l],说明在200多年前古泉州方言的“入”母是有别于“柳”母的,因此,“柳”应拟音为[l/n]、“入”母应拟音为[dz]。《汇音妙悟》声母系统如下表:

十五音  韵字  十五音  韵字  十五音柳[l/n]  黁  边[p]  盆  求[k]普[p‘]  奔  他[t‘]  吞  争[ts]英[o]  温  文[b/m]  闵  语[ɡ/]韵字君尊银十五音  韵字  十五音  韵字气[k‘]  昆  地[t]  敦入[z/dz]  仁  时[s]  孙出[ts‘]  春  喜[h]  分

2.《厦英大辞典》声母系统

杜嘉德《厦英大辞典》用罗马字对闽南方言声母系统的音值进行标音。如下表:

双唇音 p[p]八谤富 ph[p‘]泡判拍 b[b]无文末 m[m]骂脉矛舌尖中音 t[t]代东端 th[t‘]脱吞透 1[1]地来女 n[n]娘卵软舌面前音 ch[t]之晶食 chh[t‘]侵触手舌尖前音 ch[ts]查才注ts[ts]栽蛇曹chh[ts‘]差菜春ts‘h(无例字)j[dz]日惹然 s[s]宋孙水舌面后音 k[k]割乖骨 kh[k‘]骹开壳 g[ɡ]银月牛 ng[]雅五爻喉音 h[h]害学汉  [o]以a.o.e.i.u.w开头奥欧锅影

其中ch、ts、chh、ts‘h四个罗马字音标,杜嘉德在《厦英大辞典》“CONSONANTS”(辅音)的发音做了描写说明:

ch总是如在church中一样,只有在送气形式chh下它有时接近送气的ts,正如下面送气辅音要提到的。

chh它的形成和英语church中的ch音有些相似。发英语单词如watch-house coach-house的音,去掉开头的wa-或者coa-音以及末尾的-se音,或者就可以得到非常接近于中文chhau的音了。chh之后紧跟着a,o,e,u或者ng时,chh的发音会接近于送气音ts,这种情况偶尔才会发生。通常情况下,chh在这些字母之前,发音还是保持不变的,或者几乎是一样的,但有时候它可能会被写成tsh或者tsáh,特别是在泉州方言和同安方言中。在其他情况下,它似乎介于chh 和tsáh中间。但由于这些音并不十分常见,所以它们逐渐变成了chh,在这一点上,我更倾向于不改变厦门方言中的拼写法。ch自身并非送气辅音中的一员,正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它是英语church中的ch音,即真正的t-sh,不再保留有h的音。

按:杜嘉德《厦英大辞典》正文第3字母有ch,第4字母有chh,第23字母有ts,第24字母有ts‘h。杜氏在上文提及“chh之后紧跟着a,o,e,u或者ng时,chh的发音会接近于送气音ts”,那么,如果chh之后紧跟i的话,chh的发音势必颚化接近于送气音t。我们仔细考察ch和chh字母所构成的音节,它们之后既有紧跟着a,o,e,u或者ng,亦有紧跟着i,因此它们应如何进行拟音呢?我们再考察第23字母有ts,第24字母有ts‘h后发现,ts之后紧跟着均为a,o,e,u或者ng而无i,ts‘h无例字无法评述。

关于这些字母的拟音问题,罗常培在《厦门音系》(1931年)里就有阐明。该书设计了《厦门声母与十五音比较表》:

音值 p p‘bm t音位 b p bb m d十五音  边  颇  门  地t‘ t 他l n l n 柳kg求k‘ k 去ɡ gg ng 语o英hh喜ts tz 曾ts‘t ts 出s dz s dz时入

罗常培认为,“tz,ts跟齐齿(i一类)韵母拼时,受颚化影响变成舌面前的[t][t‘];但g系跟齐齿类(i一类)韵母拼时,仍旧保持本音,不受颚化影响。”[1]其意思是说,tz,ts二母跟齐齿(i一类)韵母拼时,受颚化影响变成舌面前的[t][t‘];若与非齐齿(i一类)韵母拼时,就读作[ts]、[ts‘]。至于g、k二母跟齐齿类(i一类)韵母拼时,仍旧保持本音,不受颚化影响。因此,我们将字母ch,chh与齐齿(i一类)韵母拼时,因受颚化影响变成舌面前的[t][t‘];若与非齐齿(i一类)韵母拼时,就读作[ts]、[ts‘]。ts字母均与非齐齿(i一类)韵母拼,就拟音为[ts]。

3.《汇音妙悟》和《厦英大辞典》声母系统比较

现将《汇音妙悟》和《厦英大辞典》声母系统比较如下:

汇音妙悟英文语出喜o柳边求气l/n p k k‘娘八割开来地t代 t普他争入p‘ t‘ ts dz泡脱之查日p‘ t‘ t ts dz 侵b/m ɡ/ ts‘ h奥无骂厦英大辞典银雅时s宋 s差害l/n p k k‘ob/m ɡ/ t‘ts‘ h

上表可见,杜嘉德在《厦英大辞典》中构拟的罗马字音标l/n、b/m、ɡ/是针对厦门方言鼻化韵母和非鼻化韵母而设的,与我们对《汇音妙悟》和《拍掌知音》“柳”、“文”、“语”三个字母的拟音是一致的。杜氏还有罗马字音标j[dz],与我们对“入”母字的构拟也是一致的。杜氏还构拟了ch、ts、chh、ts‘h四个罗马字音标,即舌面前清塞擦音[t]、[t‘]与舌尖前清塞擦音[ts]、[ts‘],比我们构拟的“争”母和“出”母更加详细。实际上,我们在现代闽南方言中[t]、[t‘]与[ts]、[ts‘]是存在的,凡是与-i类韵母相拼是读作[t]、[t‘],与非-i类韵母相拼是读作[ts]、[ts‘]。综上所述,我们在研究汉语方言韵书时,若能与同时期的传教士所著方言文献结合起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更加可靠。

三、中西两种方言文献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1.《汇音妙悟》韵母系统

《汇音妙悟》有“五十字母”,正文之前有《字母法式》:

春蠢上平  朝地乔切  飞惠上平  花呼瓜切  香向上平杯背上平  商信香切  东卓上平  郊姣上平  开去哀切宾摈上平  莪我平声  嗟者上平  恩於筋切  西势上平箴子欣切  江讲上平  关土解~门  丹旦上平  金耿心切兼急占切  管漳腔  生索上平  基共知切  猫土解捕鼠也京土解~城  鸡俗解~犬  毛俗解头~  青~草  烧俗解火烧熋乃上平  嘐有音无字欢土解~喜居巨上平轩现上平钩苟上平刀俗解枪~风~雨~云高古上平  卿苦京切珠主上平  嘉古查切三先甘切  秋此周切川七宣切  乖拐上平科土解~场  梅俗解青梅箱俗解~笼  弎俗解数名

要考证《汇音妙悟》韵部系统的音值,必须运用历史比较法,将其50个韵部与现代泉州地区各个县市的方言进行历史地比较,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我们设计了5个“方言比较表”:

汇音妙悟12345春朝飞花香永春县  德化县春[ts‘un] 春[ts‘un]娇[kiau]  妖[iau]规[kui]  威[ui]娃[ua]  娃[ua]恭[ki]  央[i]鞍[u]  欢[hu]  欢[hu]  鞍[u]  鞍[u]  鞍[u]  鞍[u]欢鲤城区  晋江市  南安县  安溪县春[ts‘un] 春[ts‘un] 春[ts‘un] 春[ts‘un]妖[iau]  料[liau]  料[liau]  妖[iau]威[ui]  水[sui]  辉[hui]  威[ui]娃[ua]  娃[ua]  娃[ua]  娃[ua]容[i]  伤[si]  中[ti]  容[i]6 7  高  高[k]  高[k]  高[k]  高[k]  高[k]  高[k]  高[k]8  卿  卿[k‘i]  卿[k‘i]  卿[k‘i]  卿[k‘i]  卿[e]  卿[k‘i]  卿[k‘i]9  杯  杯[pue]  杯[pue]  杯[pue]  杯[pue]  杯[pue]  杯[pue]  杯[pue]10  商  凉[lia]  亮[lia]  亮[lia]  亮[lia]  凉[lia]  亮[lia]  亮[lia]惠安县春[ts‘un]妖[iau]威[ui]娃[ua]容[i]

从上表可见,《汇音妙悟》“春、朝、飞、花、香、欢、高、卿、杯、商”诸韵在泉州各个县市方言中的各自读音基本上是一致的,惟独惠安方言“卿”韵读作[e]。此外,“商”本字在泉州各个县市方言中均不读[i],而且本韵中也不收“商”字,但韵中其他韵字是有读[ia]的。以上10韵中“朝、花、香、欢、高、杯、商”诸韵,洪惟仁(1996)、姚荣松(1988)、陈永宝(1987)、樋口靖(1983)、黄典诚(1983)、王育德(1970)均拟音为“朝[iau]、花[ua]、香[i]、欢[u]、高[]、杯[ue]、商[ia]”;王育德(1970)“春”、“飞”二韵分别拟音为[ui n]和[uii],其余各家均拟音为[un]和[ui];洪惟仁(1996)、王育德(1970)“卿”韵拟音为[ii],其余各家均拟音为[i]。我们参考各家的拟音及泉州各县市方言的情况,将以上10韵分别拟测如下:1.春[un/ut]、2.朝[iau/iau]、3.飞[ui/ui]、4.花[ua/ua]、5.香[i/i k]、6.欢[u/u]、7.高[/]、8.卿[i/ik]、9.杯[ue/ue]、10.商[ia/iak]。

11汇音妙悟东鲤城区  晋江市  南安县  安溪县东[t]  东[t]  东[t]  东[t]惠安县东[t]永春县  德化县东[t]  东[t]12 13  开  开[k‘ai]  开[k‘ai]  开[k‘ai]  开[k‘ai]  开[k‘ai]  开[k‘ai]  开[k‘ai]14  居  居[k]  居[ki]  居[k]  居[k]  居[k]  居[k]  居[k]15  珠  珠[tsu]  珠[tsu]  珠[tsu]  珠[tsu]  珠[tsu]  珠[tsu]  珠[tsu]16  嘉  嘉[ka]  嘉[ka]  嘉[ka]  加[ka]  加[ka]  佳[ka]  加[ka]17  莪宾  宾[pin]  宾[pin]  宾[pin]  宾[pin]  宾[pin]  宾[pin]  宾[pin]18  莪  我[]  莪[]  莪[]  鲁[n]  我[]  我[]  我[]19  嗟  嗟[tsia]  嗟[tsia]  嗟[tsia]  遮[tsia]  遮[tsia]  遮[tsia]  爷[ia]20  恩  恩[un]  恩[un]  恩[n]  恩[un]  恩[n]  恩[n]  恩[n]郊 郊[kau]  郊[kau]  郊[kau]  郊[kau]  郊[kau]  郊[kau]  郊[kau]

从上表可见,《汇音妙悟》“东、郊、开、居、珠、嘉、宾、莪、嗟、恩”诸韵在泉州各个县市方言中的各自读音基本上是一致的,惟独“居”、“恩”、“宾”三韵读音有分歧:(1)因晋江方言无[]韵,故“居”韵读作[i]而不读作[],其余方言均有[]韵;(2)惟独惠安话“宾”韵独作[en]外,泉州其余方言均读作[in];(3)“恩”韵与“春”韵是对立的,既然“春”韵拟音作[un],那么“恩”韵则根据南安、惠安、永春和德化方言拟音为[n]。以上10韵中“东、郊、开、嘉、莪、嗟”诸韵,洪惟仁(1996)、姚荣松(1988)、陈永宝(1987)、樋口靖(1983)、黄典诚(1983)、王育德(1970)均拟音为“11.东[]、12.郊[au]、13.开[ai]、16.嘉[a]、18.莪[]、19.嗟[ia]”;姚荣松(1988)、黄典诚(1983)“居”韵拟音为[],洪惟仁(1996)、王育德(1970)“居”韵拟音为[i ],陈永宝(1987)、樋口靖(1983)“居”韵拟音为[];王育德(1970)“珠”韵拟音为[ui],其余各家均拟音为[u];洪惟仁(1996)、王育德(1970)“宾”韵拟音为[iin],其余各家均拟音为[in];洪惟仁(1996)、王育德(1970)“恩”韵拟音为[n],姚荣松(1988)、黄典诚(1983)拟音为[n],陈永宝(1987)拟音为[un],樋口靖(1983)拟音为[n]。我们参考各家的拟音及泉州各县市方言的情况,将以上10韵分别拟测如下:11.东[/k]、12.郊[au/au]、13.开[ai/ai]、14.居[]、15.珠[u/u]、16.嘉[a/a]、18.莪[]、17.宾[in/it]、19.嗟[ia/ia]、20.恩[n/t]。

21汇音妙悟西鲤城区  晋江市  南安县  安溪县西[se]  西[se]  西[se]  西[se]惠安县西[se]永春县  德化县西[se]  西[se]22 23  三  三[sam]  三[sam]  三[sam]  三[sam]  三[sem]  三[sam]  暗[am]24  秋  秋[ts‘iu] 秋[ts‘iu] 秋[ts‘iu] 秋[ts‘iu] 秋[ts‘iu] 秋[ts‘iu] 丢[tiu]25  箴  箴[ts m]  箴[ts m]  箴[ts m]  箴[ts m]  针[tsem1] 箴[ts m]  森[s m]26  江  江[ka]  江[ka]  江[ka]  工[ka]  工[ka]  工[ka]  江[ka]27  关  关[ku]  关[ku]  关[ku]  关[ku]  关[ku]  关[ku]  关[ku]28  丹  丹[tan]  丹[tan]  丹[tan]  单[tan]  丹[tan]  丹[tan]  安[an]29  金  金[kim]  金[kim]  金[kim]  金[kim]  金[kem]  今[kim]  金[kim]30  钩  钩[kau]  钩[kau]  钩[kau]  钩[kau]  钩[kau]  钩[kau]  拗[au]轩 轩[hian]  轩[hian]  轩[hian]  轩[hian]  轩[hen]  轩[hian]  沿[ian]

从上表可见,《汇音妙悟》“西、轩、三、秋、箴、江、关、丹、金、钩”诸韵在泉州各个县市方言中的各自读音基本上是一致的,惟独“轩”、“箴”、“金”和“钩”四韵的拟音值得探讨:(1)“轩”韵除惠安话读作[en]外,其余方言均读作[ian];(2)“箴”韵惠安方言读作[em],其余方言均读作[m];(3)“关”韵和“管”韵是对立的,我们把“管”韵拟音为[u],那么“关”韵则拟音为[u i];(4)“金”韵惠安方言读作[em],其余方言均读作[im];(5)《汇音妙悟》“钩”韵和“郊”韵是对立的,但泉州各县市方言均读作[au],我们把“郊”韵拟音为[au],“钩”韵就拟音为[u]。黄典诚在《泉州〈汇音妙悟〉述评》中指出:“《汇音》‘钩’[u],今存于永春、德化一带,泉州梨园戏师承唱念犹存此音,社会已并入‘烧’[io]韵。”[2]以上10韵中“西、轩、三、江、丹”诸韵,洪惟仁(1996)、姚荣松(1988)、陈永宝(1987)、樋口靖(1983)、黄典诚(1983)、王育德(1970)均拟音为“21.西[e]、22.轩[ian]、23.三[am]、26.江[a]、28.丹[an]”;洪惟仁(1996)、王育德(1970)“秋”韵拟音为[ii u];洪惟仁(1996)“箴”韵拟音为[im],姚荣松(1988)、黄典诚(1983)拟音为[m],陈永宝(1987)、王育德(1970)拟音为[m],樋口靖(1983)拟音为[m];洪惟仁(1996)“关”韵拟音为[ui],姚荣松(1988)、陈永宝(1987)、樋口靖(1983)拟音为[u],黄典诚(1983)拟音为[u i],王育德(1970)拟音为[];洪惟仁(1996)、王育德(1970)“金”韵拟音为[iim],其余各家均拟音为[im];洪惟仁(1996)、樋口靖(1983)“钩”韵拟音为[u],姚荣松(1988)、黄典诚(1983)拟音为[u],陈永宝(1987)拟音为[],王育德(1970)拟音为[eu]。我们参考各家的拟音及泉州各县市方言的情况,将以上10韵分别拟测如下:21.西[e/e]、22.轩[ian/iat]、23.三[am/ap]、24.秋[iu/iu]、25.箴[m/p]、26.江[a/ak]、27.关[u i]、28.丹[an/at]、29.金[im/ip]、30.钩[u]。

31永春县  德化县川[ts‘uan] 弯[uan1]汇音妙悟川鲤城区  晋江市  南安县  安溪县川[ts‘uan] 川[ts‘uan] 川[ts‘uan] 喘[ts‘uan]惠安县喘[ts‘uan]32 33  兼  兼[kiam]  兼[kiam] 兼[kiam] 兼[kiam] 兼[kem1]  兼[kiam] 盐[iam]34  管  《汇音妙悟》注[漳腔],无字。35  生  生[si]  生[si]  生[si]  生[si]  生[se]  生[si]  英[i]36  基  基[ki]  基[ki]  基[ki]  基[ki]  基[ki]  基[ki]  机[ki]37  猫  猫[ni u]  猫[ni u]  猫[ni u]  猫[ni u]  猫[ni u]  猫[ni u]  猫[ni u]38  刀  刀[to]  刀[to]  刀[to]  刀[to]  刀[to]  刀[to]  哥[ko]39  科  科[k‘]  科[k‘o]  科[k‘]  科[k‘]  科[k‘]  科[k‘]  锅[k]40  梅  梅[m]  梅[m]  梅[m]  姆[m]  姆[m]  姆[m]  姆[m]乖 乖[kuai]  乖[kuai]  乖[kuai]  乖[kuai]  乖[kuai]  乖[kuai]  乖[kuai]

从上表可见,《汇音妙悟》“川、乖、兼、管、生、基、猫、刀、科、梅”诸韵除了“官”韵注“漳腔”,其余方言在泉州各个县市方言中的各自读音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兼”、“生”和“科”三韵值得探讨:(1)“兼”韵惟独惠安话读作[em],其余方言均读作[iam];(2)“生”韵惟独南安话读作[]、惠安话读作[e]外,其余方言均读作[i];(3)“科”韵惟独晋江话读作[o],其余方言均读作[]。“生”韵与“卿”韵是对立的,既然“卿”韵拟音作[i],那么“生”韵只能根据南安方言拟音为[]。

以上10韵中“川、乖、兼、猫、刀、科、梅”诸韵,洪惟仁(1996)、姚荣松(1988)、陈永宝(1987)、樋口靖(1983)、黄典诚(1983)、王育德(1970)均拟音为“31.川[uan]、32.乖[uai]、33.兼[iam]、37.猫[i u]、38.刀[o]、39.科[]、40.梅[m]”。洪惟仁(1996)、黄典诚(1983)“管”韵拟音为[u],姚荣松(1988)拟音为[ua],陈永宝(1987)拟音为[],王育德(1970)拟音为[ui ];洪惟仁(1996)“生”韵拟音为[i],姚荣松(1988)、黄典诚(1983)拟音为[],陈永宝(1987)拟音为[i],樋口靖(1983)、王育德(1970)拟音为[];王育德(1970)“基”韵拟音为[i i]。我们参考各家的拟音及泉州各县市方言的情况,将以上10韵分别拟测如下:31.川[uan/uat]、32.乖[uai/uai]、33.兼[iam/iap]、34.管[u]、35.生[/k]、36.基[i/i]、37.猫[i u]、38.刀[o/o]、39.科[/]、40.梅[m]。

41汇音妙悟京鲤城区  晋江市  南安县  安溪县京[ki]  京[ki]  京[ki]  京[ki]惠安县京[ki]永春县  德化县京[ki]  京[ki]42 43  毛  毛[m]  毛[m]  毛[m]  毛[m]  毛[m]  毛[m]  毛[m]44  青  青[ts‘]  青[ts‘]  青[ts‘]  星[ts‘]  星[ts‘]  星[ts‘]  年[n]45  烧  烧[sio]  烧[sio]  烧[sio]  烧[sio]  烧[sio]  烧[sio]  椒[tsio]46  风  风[hua] 风[hua] 风[hua] 风[hua] 风[hua] 风[hua] 风[hua]47  箱  箱[si]  箱[si]  箱[si]  姜[ki]  姜[ki]  姜[ki]  乡[hi]18  弎  三[s]  三[s]  三[s]  衫[s]  衫[s]  三[s]  蓝[n]49  熋  乃[n i]  乃[n i]  乃[n i]  哼[h i]  乃[n i]  乃[n i]  乃[n i]50  嘐  嘐[h u]  脑[n u]  脑[n u]  脑[n u]  ——  猫[m u]  敲[k‘u]鸡 鸡[ke/kue] 鸡[ke/kue] 鸡[ke/kue] 鸡[kue]  鸡[kue]  鸡[kue]  鸡[kue]

从上表可见,《汇音妙悟》“京、鸡、毛、青、烧、风、箱、弎、熋、嘐”诸韵除了“鸡”韵外,其余方言在泉州各个县市方言中的各自读音基本上是一致的。鲤城区、晋江、南安方言“鸡”韵有[e]、[ue]二读,安溪、惠安、永春、德化方言只有[ue]一读,而“鸡”韵与“西”、“杯”二韵是对立的,既然“西”韵拟音作[e],“杯”韵拟为[ue],那么,我们就将“鸡”韵拟为[e]。因此,我们将这10韵分别拟测如下:41.京[i/i]、42.鸡[e/e]、43.毛[/、44.青[/]、45.烧[io/io]、46.风[ua/uak]、47.箱[i/i]、48.弎[/]、49.熋[i/i]、50.嘐[u]。

现将《汇音妙悟》50个韵部92个韵母拟音如下表:

1.春[un/ut] 2.朝[iau/iau] 3.飞[ui/ui] 4.花[ua/ua] 5.香[i/i k] 6.欢[u/u]7.高[/] 8.卿[i/ik] 9.杯[ue/ue] 10.商[ia/iak] 11.东[/k] 12.郊[au/au]13.开[ai/ai] 4.居[] 15.珠[u/u] 16.嘉[a/a] 17.宾[in/it] 18.莪[]19.嗟[ia/ia] 20.恩[n/t] 21.西[e/e] 22.轩[ian/iat] 23.三[am/ap] 24.秋[iu/iu]25.箴[m/p] 26.江[a/ak] 27.关[u i] 28.丹[an/at] 29.金[im/ip] 30.钩[u]31川[uan/uat] 32乖[uai/uai] 33.兼[iam/iap] 34.管[u] 35生[/k] 36基[i/i]37猫[i u] 38刀[o/o] 39科[/] 40梅[m] 41京[i/i] 42鸡[e/e]43毛[/] 44青[/] 45烧[io/io] 46风[ua/uak] 47箱[i/i] 48弎[/]49熋[i/i] 50嘐[u]

据考证,我们认为,《汇音妙悟》应该是综合泉州地区各方音特点编撰而成的,但更侧重于南安方言的特点。

2.《厦英大辞典》中泉州方言韵母系统

据马重奇考证(2014)[3],《厦英大辞典》记载84个泉州韵母。具体请看下表:

①元音韵(19个):

a[a]阿 e[e]糜 i[i]米 o[o]无 .[]模ü[[(]如 ai[ai]埃 au[au]瓯 o[io]庙 iu[iu]缪ui[ui]微 oe[ue]未 oai/wai[uai]歪 iau[iau]妙 e[()e]过u[u]务ia[ia]车)]恶oa/wa[ua]娃

②鼻音韵(16个):

am[am]骯 iam[iam]尖 im[im]阴 an[an]安 ian/ien[ian]前oan/wan[uan]弯 ün[n]囗 ang[a]翁 eng[i]明 iang[ia]唱ng[()]拢 oang/wang[wa]汪in[in]面iong[i]钟un[un]文ong[]墓

③鼻化韵/声化韵(11个/2个):

an[]呀 in[]晶 .n[]恶 ain[i]哼 aun[u]嗷oan/wan[u]安 iaun[i u]囗 oain/wain[u i]关 üin[ ]黄 ng[]庄ian[i]正m[m]姆iun[i]浆

④入声韵(收-韵尾)韵母(21个):

ah[a]鸭 eh[e]麦 ih[i]匿 oh[o]莫 uh[u]泏 h[()]郭 auh[au]贸aih[ai]嗐 iah[ia]食 ioh[io]石 iauh[iau]寂 iuh[iu]喌 uih[ui]划 oeh[ue]狭oah/wah[ua]活 ahn[]凹 ihn[]盈 iahn[i]掠 aihn[i]囗 iauhn[i u]囗 ngh[]物

⑤入声韵(收-p、-t、-k韵尾)韵母(15个):

ap[ap]压 iap[iap]接 ip[ip]集 at[at]遏 it[it]密 ut[ut]物 iat/iet[iat]咽oat/wat[uat]末 ak[ak]沃 ok[k]目 iak[iak]灼 iok[i k]足 ek[ik]默 k[()k]囗oak/wak[uak]囗

]2个元音是现代泉州方言和同安方言所共有的;o[io]是泉州方言所特有的,但读音与[io]基本相同;

]是泉州方言和同安方言所特有的复元音。

泉州韵母系统(84个):(1)元音韵(19个):a[a]、e[e]、i[i]、o[o(3)声化韵(2个):]。(4)鼻化韵(11个):]。(5)入声韵(36个):

(3)《汇音妙悟》韵系和《厦英大辞典》泉州韵系比较研究

上文考证,《汇音妙悟》50个韵部92个韵母和《厦英大辞典》泉州韵系84个韵母。现将《汇音妙悟》和《厦英大辞典》泉州韵母系统比较如下:

①元音韵韵母比较

《汇音妙悟》20个元音韵母,《厦英大辞典》19个,如下表:

汇音妙悟 16嘉[a] 221西[e] 36基[i] 38刀[o] 39科[]厦英大辞典 阿[a]  糜[e]  米[i]  无[o]  恶[()]汇音妙悟 15珠[u] 3飞[ui] 4花[ua] 9杯[ue] 12郊[au]厦英大辞典 务[u]  微[ui]  娃[ua]  未[ue]  瓯[au]汇音妙悟 24秋[iu] 30钩[?u] 42鸡[e] 45烧[io] 2朝[iau]厦英大辞典 缪[iu]  ——  过[()e]  庙[io]  妙[iau]7高[]模[]13开[ai]埃[ai]32乖[uai]歪[uai]14居[]如[]19嗟[ia]车[ia]

上表可见,《汇音妙悟》和《厦英大辞典》均有8个单元音韵母[a]、[e]、[i]、[o]、]、]、[]、[u]。《汇音妙悟》有12个复元音韵母,即[ui]、[ua]、[ue]、[au]、[ai]、[ia]、[iu]、[u]、[e]、[io]、[iau]、[uai];《厦英大辞典》有11个复元音韵母,比《汇音妙悟》少了[u]韵母。]是最能反映泉州方音特点的元音韵韵母,《厦英大辞典》就有]]、]3个。

②鼻音韵韵母比较

《汇音妙悟》17个鼻音韵母,《厦英大辞典》16个,如下表:

汇音妙悟 29金[im] 23三[am] 25箴[m] 33兼[iam] 28丹[an]厦英大辞典 阴[im]  骯[am]  ——  尖[iam]  安[an]汇音妙悟 20恩[n] 22轩[ian] 31川[uan] 8卿[i] 26江[a]厦英大辞典 囗[n]  前[ian]  弯[uan]  明[i]  翁[a]汇音妙悟 5香[i] 35生[] 46风[ua]厦英大辞典 钟[i]  拢[()]  汪[ua]17宾[in]面[in]10商[ia]唱[ia]1春[un]文[un]11东[]墓[]

上表可见,《汇音妙悟》有17个鼻音韵韵母,即[im]、[am]、[m]、[iam]、[an]、[in]、[un]、[n]、[ian]、];《厦英大辞典》16个,比《汇音妙悟》少了[m]韵母。[m]、]是最能反映泉州方音特点的鼻音韵韵母,《厦英大辞典》就有]2个。

③鼻化韵/声化韵母比较

《汇音妙悟》11个鼻化韵韵母,《厦英大辞典》11个,也各有2个声化韵韵母。如下表:

汇音妙悟 48弎[] 44青[] 18莪[] 6欢[u] 34管[u]厦英大辞典 呀[]  晶[]  恶[]  安[u]  黄[]汇音妙悟 47箱[i] 50嘐[u] 27关[u i] 37猫[i u] 40梅[m]厦英大辞典 浆[i]  嗷[u]  关[u i]  囗[i u]  姆[m]41京[i])正[i]43毛[]庄[]49熋[i]哼[i]

上表可见,《汇音妙悟》和《厦英大辞典》均有10个鼻化韵母、2个声化韵韵母,即]、]、]、[u]、[u]、[i]、[i]、[i]、[u]、[u i]、[i u]、[m]、[]。差异之处:《汇音妙悟》管[u]韵反映的是漳腔,《厦英大辞典》黄]反映的是泉腔。

④入声韵(收-韵尾)韵母比较

《汇音妙悟》25个入声韵(收-/韵尾)韵母,《厦英大辞典》21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汇音妙悟 16甲[a] 21伯[e] 36裂[i] 38阁[o] 39郭[]厦英大辞典 鸭[a]  麦[e]  匿[i]  莫[o]  郭[()]汇音妙悟 3挖[ui] 4辣[ua] 9拔[ue] 12孛[au] 13嗐[ai]厦英大辞典 划[ui]  活[ua]  狭[ue]  贸[au]  嗐[ai]汇音妙悟 42笠[e] 45脚[io] 2搅[iau] 32杵午[uai] 48凹[]纣[iu]喌[iu]6割[u]厦英大辞典 ——  石[io]  寂[iau]  ——  凹[]  盈[]  ——汇音妙悟 41掠[i] 49喝[i] 47喌[i] 43物[]  ——厦英大辞典 掠[i]  囗[i]  ——  物[]  囗[i u]7筰[]——19壁[ia]食[ia]44鳖[]15泏[u]泏[u]24竿

⑤入声韵(收-p、-t、-k韵尾)韵母比较

《汇音妙悟》有17个收-p、-t、-k韵尾入声韵母,《厦英大辞典》15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汇音妙悟 29立[ip] 23纳[ap] 25涩[p] 33叠[iap] 28别[at]厦英大辞典 集[ip] ap[ap]压  ——  接[iap]  遏[at]汇音妙悟 20讫[t] 22鳖[iat] 31拨[uat] 8白[ik] 26六[ak]厦英大辞典 ——  咽[iat]  末[uat]  默[ik]  沃[ak]汇音妙悟 5菊[i k] 35客[k] 46伏[uak]厦英大辞典 足[i k]  囗[k]  囗[uak]17笔[it]密[it]10褥[iak]灼[iak]1律[ut]物[ut]11禄[k]目[k]

《汇音妙悟》有收-p、-t、-k韵尾入声韵韵母17个,即[ip]、[ap]、[p]、[iap]、[at]、[it]、[ut]、[t]、[iat]、[uat]、[ik]、[ak]、[iak]、[k]、[i k]、[k]、[uak]。《厦英大辞典》15个,比《汇音妙悟》少了[p]、[t]两个韵母。

综上所述,《汇音妙悟》有92个韵母,《厦英大辞典》则有84个泉州方言韵母。《厦英大辞典》反映了泉州方言音系有84个韵母。二者共有的韵母83个,《汇音妙悟》比《厦英大辞典》多了9个,即[u]、[m]、[]、[e]、[uai]、[u]、[i]、[p]、[t],比《厦英大辞典》少了1个韵母,即[i u]韵母。总之,《厦英大辞典》还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百多年前泉州方言的韵母系统的。

四、中西两种方言文献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1.《汇音妙悟》声调系统

声调  例字  音标  例字  音标  例字上平  春 ts‘un  黁 lun  英上上  蠢 ts‘un  碖 lun  影上去  寸 ts‘un  嫩 lun  应上入  出 ts‘ut  竿寸ilut  益音标iii k音标例字hhh h k下平  忄存 ts‘un  伦 lun  荣 i  皇 h下上  夾春 ts‘un  惀 lun  郢 i  奉 h下去  寸 ts‘un  论 lun  咏 i  凤 h下入  怵 ts‘ut  律 lut  亦 ik  伏 h k孚方访放福

上表虽分出8个声调,但实际上“上去”和“下去”有混淆之处。如“寸”字,中古属清母慁韵,应属上去调而不属下去调,而《汇音妙悟》既把“寸”字归上去调,又归入下去调;“寸”字在漳州韵书《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就属“出母君韵上去声”。又如“嫩”字,中古属泥母慁韵,应属下去调而不属上去调;“嫩”字在漳州韵书《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就属“入母君韵下去声”。“上去调和下去调相混现象”在《汇音妙悟》中是普遍存在的。

2.《厦英大辞典》中的泉州方言声调系统研究

杜嘉德在《厦英大辞典》关于“CHIN-CHEW”(泉州)方言声调有专门的论述。他认为,泉州方言的语速通常比厦门方言快得多,几个词经常一气呵成的发出;由于其特别明显的喉音特征,有时听者很难跟得上其语速。在快速发音的情况下有些音则会发生改变。

上平首发音与厦门方言中的发音类似,但不是保持水平而有一个非常轻微的向下倾斜。这类向下的转变和“上上声”的快速降调无任何相似之处:它(上平)的发音与厦门方言中的常规发音一样平稳。它的发音与官话中同一音调(首音或上平)通常出现的变音相似。

下平,尽管保留了厦门方言中语调(先下后上)的基本形态,发音时却是以更高的声调快速唐突的发出,其结尾音的上扬相当明显。

上上声或第二个音,在厦门方言中的发音并未也未试图被分割成上音和下音,据泉州的文学家们说其在泉州方言中被分为上二或上上,下二或下上;但我并未发现二者间有何区别,或与厦门方言中“上上”的发音相比有何特别的不同,除了在泉州的某些地区其发音,如与“同安方言”的特性有某种程度上的接近。

两个去声调(上去和下去)这两个音变化方式显著:它们都有着快速或突兀的结尾发音,与入声的发音类似,但音更低一些。因此,这两个去声的音在变调时容易互相混淆;但根据引言中“音的合成”部分的规则,在泉州方言中,当属于上去的某个词在两个一组的词组中排在首位,而同词组中的第二个单词有主重音时,这个音将立刻能明显的与下去相区分。

根据杜嘉德的调查,泉州方言声调应该有7个调类,即上平、下平、上声、上去、下去、上入、下入。与《汇音妙悟》8个调类相比,《厦英大辞典》上声不分上下,只有一类;去声则分上下二类。

3.《汇音妙悟》与《厦英大辞典》泉州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清代黄谦《汇音妙悟》有8个调类,英国传教士杜嘉德《厦英大辞典》认为泉州方言只有上平、下平、上声、上去、下去、上入、下入7个调类。请看下表:

方言文献6 2 3 4 5 7 8上去汇音妙悟  春  忄存  蠢  夾春  寸下去泉州方言声调1上平 下平 上上 下上 上入 下入厦英大辞典  君  群  滚  ——  棍寸郡出骨怵滑

上表可见,《汇音妙悟》有8个调类,平、上、去、入各分上下,但上去和下去相混。《厦英大辞典》中的泉州方言声调则有7个调类,平、去、入各分上下,上声只有一类。

五、小 结

通过150年前泉州两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音系比较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杜嘉德《厦英大辞典》为我们提供了150年前古泉州方言音系的音值,弥补了黄谦《汇音妙悟》只归纳古泉州方言音系,而无法知道其具体音值。

从声母方面看,《汇音妙悟》只提供“柳”、“文”、“语”3个声母,而《厦英大辞典》则根据闽南方言非鼻化韵与鼻化韵的特点,把它们拟音为[l/n]、[b/m]、[ɡ/]。《汇音妙悟》只提供“争”和“出”2个声母,而《厦英大辞典》则根据闽南方言发音的方法,为我们两套清塞擦音,一是舌面前塞擦音[t]、[t‘],一套是舌尖前塞擦音[ts]、[ts‘],而这说明西文文献的审音水平高出一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套清塞擦音也合并为舌尖前塞擦音[ts]、[ts‘]一套了。《汇音妙悟》只提供“入”母,而《厦英大辞典》则根据闽南方言发音的特点拟音为浊塞擦音[dz]。直至今日,泉州地区惟独永春方言还保留[dz]声母,其余方言点均演变为[l]。

从韵母方面看,《汇音妙悟》记载“14居”、“20恩”、“35生”、“35客”、“39科”、“39郭”、“42鸡”等最能反映古泉州韵母,而《厦英大辞典》则把“14居”拟音为[],把“20恩”拟音为[n],把“35生”拟音为[()],把“35客”拟音为[k],把“39科”拟音为[()],把“39郭”拟音为[()],把“42鸡”拟音为[e]。总之,《厦英大辞典》还是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150年前古泉州方言的韵母系统的实际音值。

从声调方面看,古泉州韵书《汇音妙悟》(1800)记载了8个调类,而与《汇音妙悟》晚73年的《厦英大辞典》(1873)则认为泉州的上上和下上未发现二者间有何区别,也就是说只有7个调类而不是8个调类。这种观点还是可信的。因为福建彼岸的台湾最早的偏泉腔的方言韵书《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895),在台湾传教的加拿大牧师乔治·莱斯里·马偕 (George Leslie Mackay)编撰的《中西字典》(1891)和英国牧师甘为霖(Dr.William Campbell)编撰的《厦门音新字典》(1913),也均为7个调类,可以证明。

最后,我们的结论是:黄谦编撰的《汇音妙悟》最早归纳了216年前的古泉州声韵调系统;而西方传教士杜嘉德编撰的《厦英大辞典》则为《汇音妙悟》音系提供较为准确的音值。泉州两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音系比较将对古泉州方言音系的构拟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注释:

[1]罗常培:《厦门音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40页。

[2]黄典诚:《黄典诚语言学论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马重奇:《英·杜嘉德编撰〈厦英大辞典〉(1873)音系研究》,《励耘语言学刊》2014年第二期。

[4](清)黄谦:《增补汇音妙悟》,光绪甲午年(1894)文德堂梓行版。

[5](清)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年文林堂出版,高雄庆芳书局影印本。

[6](英)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厦英大辞典(或作《厦门音汉英大辞典——兼漳州和泉州方言主要变化》)(Chinese

[7]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Amoy,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Chang Chew and Chin Chew dialects),伦敦:杜鲁伯那公司(Trubner&Co),1873年。[加拿大]乔治·莱斯里·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中西字典》,大清光绪十七年(1891)台北耶稣教会寄印,上海美华书馆复板。

[8]英国宣教师甘为霖(Weilin Gan,William Campbell)著《厦门音新字典》(Chin-chiu,Chiang-chiu和Formosa全辖区厦门口语方言/白话词典),日本横滨(Yokohama)福音印刷株式会社1913年7月印刷,台南台湾教会报社发行。

[9]周长楫、欧阳忆耘:《厦门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马重奇:《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责任编辑吴文文〕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Sound System of Quanzhou Minnan Dialec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s in the 19th Century

Ma Chongqi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firstly,an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s on Quanzhou Minnan dialect in the19th century;secondly,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nitial system of two dialect literatures;thirdly,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ir vowel system;fourthly,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ir tone system.The above study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Quanzhou dialect sound system.

200 years,literature on Quanzhou Minnan dialect,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s,history comparison

马重奇(1946~),男,福建省漳州人,闽南师大闽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文学院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动态比较研究”(10ZD&128)。

猜你喜欢

妙悟大辞典韵母
声母韵母
诗道亦在妙悟
生辰感怀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单韵母扛声调
冯其庸的主编图书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兴趣说”、 “妙悟说”探析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
一人之力,百代之功
论唐宋时期中国文论元范畴“象”的发展演进与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