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h-Metrix大学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发展研究
2016-08-02张建华
张建华
(四川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基于Coh-Metrix大学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发展研究
张建华
(四川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 探究大学英语作文连贯性发展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非英语专业30名大学生4个学期的英语作文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作文,借助Coh-Metrix 3.0网络平台对连词比率、词汇重叠、所有句子间LSA和时体性等4项语篇连贯性量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连词比率、词汇重叠、时体性、所有句子LSA在增加,但是同本族语者相比,上述指标均偏高。结论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衔接手段构建语篇连贯性的意识和能力,注重语篇连贯性与其他文本特征的同步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语篇连贯性;大学英语;英语作文;Coh-Metrix
本文引用格式:张建华.基于Coh-Metrix大学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发展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6(3):66-72.
Citation format:ZHANG Jian-hua.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Coherence in University English Writing Based on Coh-Metrix[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3):66-72.
一、研究背景
学界对连贯的理解有较大差异。Kintsch 和 Van Dijk认为连贯属于语义的范畴,分为线性的(linear)和层级的(hierarchical)两种[1]。而陈海庆和张绍杰则认为,连贯属于语用的范畴,体现说话人的言外行为之间的关系,对听话人理解对方的意图至关重要[2]。朱永生认为,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是语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明示或者隐含的逻辑关系,使得语篇在意义维度上具有持续性和延展性[3]。
连贯性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重要纽带。诸多研究发现,语篇的连贯性与作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4-7]。高琰研究发现,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之后,学生运用衔接与连贯的元意识得到提高,他们的作文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6]。徐伟成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作文的质量与衔接手段的多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7]。因此,在英语作文中,对的语篇连贯性的忽略会使得思想表达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和支离破碎,学生的英语作文质量低下。
邓鹂鸣研究发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作文平均分常常处于及格分以下[8]。在当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错误分析是老师评价的主要方式,词汇和语法是老师关注的焦点。这就造成了对英语作文中语篇连贯性的忽视。这种忽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作文的质量。所以,对大学英语作文连贯性发展的研究会对提升大学英语作文的质量可以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同作文句法复杂性和词汇复杂性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内的作文连贯性研究还不多见且明显滞后其他两类研究。即使作文中的词汇和句法复杂性再高,如果作文的连贯性缺失,作文质量肯定会大受影响。因此,国内作文连贯性的研究需要加强,以便更好地提高英语作文的质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本研究拟以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为语料,对语篇连贯性常用的不同指标进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地探索学习者作文语篇连贯性发展变化的动态模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学习者年级(学期数)作为参照,分析比较大学生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随年级变化的模式,主要回答:( 1) 大学生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随年级提升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2) 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大学生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有何特点?
英语重形式逻辑,在语篇连贯性实现过程中多采用形式上的衔接手段。英语中主要的衔接手段有连接、语法手段、词汇手段。Vollmer认为,连贯语篇并非只能依靠形式衔接的手段[9]。换句话说,连句成篇除了形式衔接外,还可以依靠语义手段。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以下4个语篇连贯性的表征:连词比率、时体性(时、体之间的关联性)、词汇重叠、所有句子LSA。
(二)数据收集
根据研究的问题,作者收集两类英语作文。一类是某大学非英语专业30名学生4个学期的英语作文。该作文数据为学生平时作文练习,体裁均为议论文,长度为150词左右。另一类为英语本族语者作文数据。借鉴鲍贵的做法[10],笔者选用新概念第3册中的40篇课文作文参考语料,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大学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发展的状况。
(三)数据标注
本研究借助Coh-Metrix网络平台对每篇作文涉及到的语篇连贯性的4个表征进行标注。Coh-Metrix网络平台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开发的针对语篇连贯性的研究工具,可以对语篇连贯性涉及到的多项指标进行详细地标注。如上所述,本研究主要涉及语篇连贯性的4个表征:连词比率(每千词所有连词个数的总和)、时体性(时、体之间的关联性)、词汇重叠、所有句子LSA。连词比率的计算公式是每篇作文中每千字连词出现的频率。时体性的计算公式是时态重复出现的次数与体态重复出现的次数一起求平均数。所有句子LSA的计算公式是计算所有成对句子之间LSA的平均余弦值。词汇重叠主要是计算名词、论元、词干、实义词和回指在所有句子中重叠的百分比。
三、分析与结果
本研究借助SPSS 20对标注好的表征指标数据进行平均值分析和差异性程度分析。本节按照连词比率、时体性、词汇重叠、所有句子LSA的顺序来报告和分析不同学期组的语篇连贯性的发展趋势。
(一)连词比率随年级发展变化的趋势
对不同学期组作文中的连词比率进行ANOVA中的LSD(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学期连词比率变化的显著性。
各学期连词比率均值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除第二学期有微弱下降外,英语作文中连词比率随着学期数而增加。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学期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990,p=0.200)。表1中跨学期间的多重LSD比较分析表明,跨学期的连词比率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同本族语者相比较,只有第四学期的连词比率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图1 各学期的连词比率均值变化趋势
类别(I)类别(J)均值差标准差显著性一学期二学期1.6887.870.83三学期-4.8987.870.535四学期-11.7547.870.138二学期一学期-1.6887.870.83三学期-6.5877.870.404四学期-13.4427.870.09本族语者5.4417.870.491三学期一学期4.8987.870.535二学期6.5877.870.404四学期-6.8557.870.385四学期一学期11.7547.870.138二学期13.4427.870.09三学期6.8557.870.385本族语者一学期-7.1307.870.367二学期-5.4417.870.491三学期-12.0297.870.129四学期-18.884*7.870.018
(二)时体性随年级发展变化的趋势
各学期时体性均值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除第二学期有微弱下降外,英语作文中连词比率随着学期数而增加。
图2 各学期的时体性均值变化趋势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学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3.986,p=0.010)。表2中跨学期间的多重LSD比较分析表明,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分别同第四学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同本族语者相比较,只有第四学期的连词比率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时体性多重LSD比较分析
(三)词汇重叠随年级发展变化的趋势
各学期词汇重叠均值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随着学期数的增加,英语作文中词汇重叠在增加。
图3 各学期的词汇重叠均值变化趋势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学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2.809,p=0.043)。表3中跨学期间的多重LSD比较分析表明,一学期分别同二学期和四学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同本族语者相比较,同本族语者相比较,4个学期作文中的词汇重叠均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词汇重叠多重LSD分析
(四)所有句子LSA随年级发展变化的趋势
各学期所有句子LSA均值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随着学期数的增加,英语作文中所有句子间LSA在增加。
图3 各学期的所有句子LSA均值变化趋势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学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9.068,p=0.000)。表4中跨学期间的多重LSD比较分析表明,第一学期的作文分别同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的作文分别同第四学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同本族语者相比较,同本族语者相比较,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作文中的所有句子间LSA均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所有句子LSA的多重LSD分析
四、讨论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语篇连贯性的4项指标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在发展变化,即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每千词连词的总个数、词汇重叠、时体性、所有句子LSA在增加。
(一)连词比率的发展趋势
连词是语篇逻辑衔接的重要实现手段。逻辑衔接能够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思路和语篇的意义重心。如果一组句子间缺乏一定的连词,不能使之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那么这组句子不具有正常语篇所必须的粘着性和连贯性,无法连句成篇。因此,连词的数量与语篇的逻辑连贯性有密切的关系。对连词比率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英语作文中连词比率总体上在增加,即作文中连词的数量在增加,呈现出先慢后快的发展趋势。这意味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连词在作文中使用的总频率在增加,虽然方差分析表明各学期间均值差异并不显著,但是根据总体增加趋势可以推测,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可以预见显著的变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英语作文的逻辑连贯性在增强,学生的语篇能力在增强。但是同本族语者比较来看,4个学期作文中的连词比率均偏高。而且,第四学期的连词比率与本族语者的有显著性,即大学生英语作文中使用连词的总数要明显高于本族语者作文。这说明,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存在过度使用连词甚至于滥用连词的问题。这与马广惠、赵蔚彬和梁茂成等研究发现一致[11-13]。
(二)词汇重叠的发展趋势
词汇重叠是语篇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14]。章振邦认为,词汇重叠,特别是关键词的重叠,能有效地构建连贯的语篇[15]。对词汇重叠的分析表明,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英语作文中词汇重叠的百分比在增加,呈现出波浪形的增长趋势,即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的词汇重叠均值有显著增加,第二学期到第三学期则有所下降,而第三学期到第四学期则几乎回升到与第二学期相同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学生运用词汇重叠构建语篇连贯性的能力在增强。方差分析表明4个学期词汇重叠的均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4个学期词汇重叠的发展变化是有显著差异的。但是同本族语者比较来看,4个学期作文中的词汇重叠的百分比均偏高,且与之均有显著性差异。即大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重叠的比率要明显高于本族语者作文。这说明,英语作文中,学生或许并未注意到过多的词汇重叠可能会造成累赘的问题。就词汇衔接手段而言,汉语多用词汇重叠和省略而英语多用指称和替代[16]。这种词汇重叠过多可能是由母语衔接手段迁移造成。
(三)所有句子间LSA的发展趋势
所有句子间LSA是语篇潜在语义连贯的重要指标,可以揭示所有句子间潜在的语义连贯性。语义连贯是语篇最本质的范畴[17]。也就是说,语义连贯比形式上的连贯更为重要。对所有句子间LSA的分析表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英语作文中的所有句子间LSA在增加,呈现出先慢后快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作文中潜在语义连贯性在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各学期所有句子间LSA的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大学英语作文的潜在语义连贯性的发展变化有显著差异。但是同本族语者比较来看,4个学期作文中的所有句子间LSA均偏高,且有3个学期与之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大学英语作文中所有句子间LSA可能出现了不合理的发展。这可能是由大学英语作文中语义单一性(即词汇的重叠使用)造成的。
(四)时体性的发展趋势
时态和体态是语篇语法衔接的重要实现方式。英语中动词一定的时、体形式的前后搭配可以连接句子构成语篇。这种时、体形式的前后搭配构成的连接关系是隐含的,需要推理才能显现。同明示的连接关系相比较,这种隐含的连接关系不利于读者理解语篇的连贯性。对时体性的分析显示,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的时体性均值在增加,呈现出先慢后快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作文中语法衔接手段在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各学期时体性的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大学英语作文的语法衔接的发展变化有显著差异。但是同本族语者比较来看,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时体性均较低,而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均偏高,且第四学期与本族语者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大学英语作文中时体性的发展可能出现了不合理的发展,即时体性发展超过了本族语者,造成英语作文中时体性的比率过高。也就是说,大学英语作文中语法衔接手段过多。这个结果可能是由简单句数量过多引起的。
五、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本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大学英语作文连贯性呈现出下面的发展特点: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连词比率、词汇重叠、时体性、所有句子LSA在增加,但是同本族语者相比,上述指标均偏高。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衔接手段构建语篇连贯性的意识和能力。众多研究表明,英语和汉语在语篇连贯上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18];英语多用指代和替换而汉语多用词汇重复和省略[16]等。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语篇连贯的训练,可以提供他们使用衔接手段的意识和能力[19]。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对英语衔接手段和语篇连贯的讲解和训练,提高他们语篇连贯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明晰不要有意或者无意地在英语作文中使用汉语的衔接手段,不能为了“所谓的语篇连贯”过多地使用衔接手段,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作文语篇连贯性,合理使用衔接手段构建语篇连贯。
(2)注重语篇连贯性与其他文本特征的同步和协调发展。如上所述,大学英语作文中简单句数量过多可能造成时体性比率过高。徐晓燕等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简单句的数量在四年级和作文高分组在下降明显[20]。因此,在英语作文中要尽量减少简单句以降低时体性比率。虽然语篇连贯性与作文质量相关,但是其他文本特征(如句法复杂性和词汇多样性)也对作文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大学英语作文中要重视语篇连贯性和其他文本特征的协调发展。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收集非英语专业30名大学生4个学期的英语作文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作文,借助Coh-Metrix 3.0网络平台对连词比率、词汇重叠、所有句子间LSA和时体性等4项语篇连贯性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连词比率、词汇重叠、时体性、所有句子LSA在增加,但是同本族语者相比,上述指标均偏高。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衔接手段构建语篇连贯性的意识和能力,注重语篇连贯性与其他文本特征的同步和协调发展。
本研究虽然有所发现,但是鉴于实验条件等诸因素的限制,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大学英语作文语料收集的时间跨度稍微有点短,因此反映出的大学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发展趋势不够全面。毕翠平研究发现,自然状态下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的发展要经过3年半左右[21]。所以,希望后续研究收集作文语料时间跨度能够覆盖大学生在校学习的4年以便能够全面地反映大学英语作文语篇连贯性。另一方面,本研究只涉及语篇连贯性4项较为宏观的量化指标,不能反映更为准确地反映语篇连贯性微观的变化,如实义词重叠的发展变化,因此希冀后续研究能够加入对微观层面的量化指标发展趋势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语篇连贯性发展的全貌。
参考文献:
[1]KINTSCH W,VAN DIJK T A.Towards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78(85):363-394.
[2]陈海庆,张绍杰.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420-426,481.
[3]朱永生.韩礼德的语篇连贯标准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23-27.
[4]CROWHURST M.Cohesion in argument and narration at three grade levels [J].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87(21):185-201.
[5]WITTE S P,FAIGLEY L.Coherence,cohesion and writing quality [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1(1):189-204.
[6]高琰.从衔接连贯的角度看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质量[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
[7]徐伟成.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连贯与质量[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0(5):71-75.
[8]邓鹂鸣.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4(6):69-72.
[9]VOLLMER H.Textual Coherence:Basics of Textlinguistics,Seminar [P].University of Osnabrück.Available at http:/ /www.dorotheagoller.de /anglistik /textualcoherence.pdf.2002.
[10]鲍贵.英语学习者语言复杂性变化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10(2):166-176,219.
[11]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45-349,380.
[12]赵蔚彬,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J].外语界,2000(2):72-77.
[13]梁茂成,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性的研究[J].现代外语,2006(3):284-292.
[14]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15]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6]左岩.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37-42,80.
[17]王宗英.篇章的语义连贯性和完整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1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9]李淑康,李克.基于《大学英语》的英语写作中学习者语篇衔接与连贯意识培养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4):68-75.
[20]徐晓燕,王维民,熊燕宇,等.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句法复杂性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264-275,320.
[21]毕翠平.英语专业本科生书面中介语发展历时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责任编辑张佑法)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2013—2016年院级教改项目(2013JY19)
作者简介:张建华,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写作、英语教学。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3.014
中图分类号:G642;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3-0066-07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Coherence inUniversity English Writing Based on Coh-Metrix
ZHANG Jian-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 63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herence in university English writing.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the writing samples from 30 non-English undergraduates in the span of 4 semesters and that of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were collected.Those writing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Coh-Metrix 3 network platform in terms of the following four discourse coherence indexes:conjunction ratio,lexical overlap,temporality and all sentences LSA.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with the increase of learning time,conjunctions ratio,lexical overlap,temporality,all the sentences LSA increased,bu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ative speakers,these indicators are higher.Conclusion Therefore,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rational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of discourse coherence and emphasize that textual coherence and other textu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synchronically and coordinately developed.
Key words:discourse coherence;college English;English writing; Coh-Me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