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及教育引导对策
2016-08-02张桂蕊陈爱如
张桂蕊,陈爱如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及教育引导对策
张桂蕊,陈爱如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作为网络主要社会群体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网络道德总体上比较好,但是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网络道德观念异化、网络语言失范、网络诚信缺失和网络色情行为严重的问题,学校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身心关爱并举,社会教育通过舆论引导和网络监管并重,家庭教育通过自我教育与教育子女同步,最终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正确和有效的引导。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 ;失范;教育引导
本文引用格式: 张桂蕊,陈爱如.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及教育引导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6(3):48-52.
Citation format:ZHANG Gui-rui,CHEN Ai-ru.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Problems Brought by Network and Education Guidance[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3):48-5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5年7月23日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6.68 亿,其中,上网人数最为集中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群体具有充沛的精力,较强的自主意识,可供自我支配的时间充裕,对新的知识、技术和思想往往具有较强的接受和运用能力。互联网的开放、平等以及互动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例如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以及网络娱乐等。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其中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尤为突出。
一、概念的界定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划、行为活动的总和。”[1]夏学奎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道德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他认为道德的客观方面指的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主要包括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等,而道德的主观方面指的是个人的道德意识和实践,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2]。
何为网络道德?《网络伦理学》的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网络道德指的是规范那些处于信息时代的人们通过网络发生的社会行为的伦理准则[3]。马晓辉认为:“网络道德指的是调节人们有关互联网活动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4]他将网络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的关系概括为特殊性与普遍性,即现实社会道德的特征体现在网络道德之中,现实社会道德的一般性结构模式同样适用于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和应用。与此同时,袁建军认为网络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即现实社会道德主要靠的是舆论的约束等,更多的是一种他律,而网络道德主要依赖于网民个人的素质等,更多的是一种自律[5]。因此,网络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即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对以上研究的认识,笔者认为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之中的社会道德,是对网民与社会、网民与网民之间关系进行调节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的部分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学校的教学楼、操场、学生宿舍楼、图书馆等区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21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其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83和129,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数分别为142和70,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的比例分别为65%和35%。本研究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流积极的同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流积极向上
一方面,部分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感,特别是具有极强的民族荣誉感,积极利用网络表达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爱国主义情怀。有75%的大学生会通过网络主动对一些藏独、台独的言论进行抨击;中国申请东奥成功,60%的大学生曾对相关微博点赞或者转发,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表达骄傲、自豪之情;面对“天津8.12爆炸事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等,有高达88.7%的大学生自发转发微博为遇难者点蜡烛祈祷,在国家遇到灾难的时候,大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部分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网络公益行为尤其突出。2014年10月,天津大学的大学生们发起了“孝敬父母要趁早”的网络公益活动,推出一周就吸引了近万名网友晒出了自己的孝老照片;2015年3月,贵州女大学生“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的微博公益接力活动创网络公益奇迹。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本次的被调查对象中有40.1%的大学生都有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的经历。
(二)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应当看到网络这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也考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使得部分大学生发生了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1.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异化。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与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还没有最终定型,网络道德认知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不成熟,而他们又处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难以做出理智的判断和选择,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和侵蚀,形成错误的网络道德观念。
调查显示(表1),绝大多数大学生否定恐吓、诬陷他人,以及传播电脑病毒等等这样的网络行为,而对于抄袭他人学术成果、说脏话、人肉搜索和浏览色情网站的行为,持肯定态度的比例较高。由于网络具有自由性以及虚拟性等特点,外界很难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所以大学生没有了外界的约束,极易在自我错误的网络道德观念的指导下发生道德失范的行为。
表1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状况(n=212) %
2.部分大学生的网络语言失范。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社区,网民的性别、年龄、种族等身份是匿名的,人们的交往互动以符号为中介,存在“身体缺场”的特点[6]。网络上这种人际互动的匿名性为人际互动创造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摆脱了实在社会中真实身份的羁绊,人们可以自由、随意地表达观点,宣泄自我。部分大学生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但是自我抵御能力和约束能力不强,容易放弃网络道德责任感,从而导致他们产生放纵的言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严重。
部分大学生把网络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在网络上说脏话,发泄自己的学习压力和对生活的不满。在调查中,当大学生被问及“为何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相关问题时,有65%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不开心时发泄一下”。与此同时,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有过在论坛恶意“灌水”、发布淫秽文字和低俗言论、传播谣言等经历。大学生的这些网络语言失范对社会、对他人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3.部分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缺失。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在陌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好友申请、交友聊天中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易引发互联网人际信任危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侵犯他人隐私的事件频发,这种事件主要发生在一些拥有较高的互联网技能的大学生身上。相关调查显示,网络“黑客”的攻击事件,很多都是由在校大学生主导的。网络的共享性引发了大学生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网络信息流通速度快,严重威胁了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大学生剽窃、抄袭别人学术成果的现象严重,引发了一些学术不端事件,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据调查显示,“超过一次把从网络上下载的文章当成作业交给老师”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5%。这些网络诚信缺失的行为也很有可能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影响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的不信任,给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4.部分大学生网络色情行为严重。大学生处在青春期,性意识更加清晰并进一步发展,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对“性”的相关知识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由于内敛、克制、保守等特点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占据主流,学校教育、媒体很少传播关于“性”的信息,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常常感到不安和烦恼[7],因此在网络上搜索“性”的知识和图片。20世纪初,美国就做过一项关于网络色情市场的相关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网络上有超过91万的色情图片、影片、小说等。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成熟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网络上观看、下载、传播色情信息,这也是对他们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性需求的一种宣泄[8]。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0%的人经常浏览色情网站、发布色情信息。大学生的这种色情行为,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的一种侵蚀。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引导对策
(一)学校教育:知识传授与身心关爱并举
1.开设网络道德相关课程。就目前来看,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不匹配。因此,学校应当增设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课程。课程内容应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法治教育,二是网络礼仪教育,三是网络价值观教育,四是网络道德意识教育。通过网络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的认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网络礼仪教育,以礼引德,以礼显德,以礼保德,使得大学将网络礼仪作为自己的网络行为指南,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通过网络价值观教育,形成大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评价和对网络工具性功能的正确认识;通过网络道德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自律意识、诚实意识等,自觉履行道德责任。
2.充分运用网络社交工具开展宣传教育。微信、微博已成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率极高的网络社交工具,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介入,可以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形成较好的引导作用。可以开通微信、微博公众账号,定期发表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及时转载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相关报道,对大学生产生警示作用。
3.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据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有一半都存在着失眠、焦虑、偏执、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的相关精神问题,特别是大学新生,还存在着心理失衡的问题。如果大学生的这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产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比如随意在网络上宣泄不良情绪、肆意谩骂等。因此,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状况档案,这样可以方便对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也为辅导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实而准确的参考资料。另外,高校辅导员要多与学生沟通,解除大学生的困惑,端正大学生的三观,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社会教育:舆论引导与网络监管并重
社会舆论会对社会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约束和激励[9]。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有利于建成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作为网络道德的主要宣传者——政府,通过大力宣传网络道德舆论,新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将会得到普及,最终促进系统网络道德教育的形成。
具体来看,一方面,政府可以对那些宣扬“正能量”的网站或者公众账号实施奖励、补贴政策,确保它们可以持续运行,同时利用媒体对这些网站或者公众账号进行大力的宣传,使得这个群体站在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增强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红”这个群体进行网络宣传。网络红人往往受到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的关注,他们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政府可以对“网红”有选择性地进行购买,通过他们引领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网络的运营商在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责任。作为网络服务的供应者,运营商应当加强监管,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这就要求加强对网民信息的审查,运营商应当对信息发布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资格审查,从源头肃清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要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网民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涉及敏感内容或者不健康内容自动筛选、过滤掉,让网络空间更干净。对于诽谤信息,经证实之后对其进行处罚。2013年,国家已经设立了相关法律规定:网民发布的诽谤信息如若被转发超过500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网络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指日可待[10]。
(三)家庭教育:教育子女与自我教育同步
1.家长应当转变观念,注重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当前许多家庭对大学生的培养仍然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网络道德教育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良好的网络道德也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家长应当注重大学生的道德操守的教育,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念。
2.家长要加强自我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父母年龄多在50岁左右,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弱,大多数家长对于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不足,难以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因此,家长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知识,亲身进入到网络的世界,认识到网络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行之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和辨别能力。
3.父母要对子女进行有效的引导。当代大学生有其特殊性,他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定位较为清晰,有着较高的独立性,父母对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子女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因此,家长应当和子女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关注子女真实的想法,对其压力和消极情绪进行疏导,防止大学生去网络上随意宣泄。同时,可以和子女成为微信或者微博好友,了解子女在网络上干什么,和子女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夏学奎.转型期的中国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3]刘云章.网络伦理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4]马晓辉,雷雳.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0(10):988-997.
[5]袁建军.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述评——兼评研究中的若干误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5-79.
[6]刁生富.试论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28.
[7]陈瑜玲.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7-62.
[8]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71-74.
[9]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戴永明,蒋恩铭.网络伦理与法规[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佑法)
作者简介:张桂蕊(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问题;陈爱如(1979—),男,安徽省来安县,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doi:【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3.0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3-0048-05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ProblemsBrought by Network and Education Guidance
ZHANG Gui-rui,CHEN Ai-ru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stay of netizen,and their overall network moral is better,but they have the severe problems such as the alienation of moral sense,the anomie use of language,the lose of faith,the erotic action in the network and so on.We will realize our goal to guid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with develop knowledge teaching and taking care of them simultaneously,social education that attaches equal importance to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network guidance and family education that having self-education and chilren-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network moral; anomie; education 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