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2016-08-02冀小婷
冀小婷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冀小婷
摘要:英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之外,得到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依赖于政策层面的具体阶段性要求,依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融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之中。技能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互促进,逐步进行,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途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后,深化课程改革与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英语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正在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本文将对基础教育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
按照《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英语学科教学应该为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进行了界定。提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到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也提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3](P2)
具体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则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2]
学者张连仲等人也将核心素养归纳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外语学科必须做的事情,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为“of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外语课程可以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如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人际交际能力等,为“with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三个层次是与外语课程联系不十分紧密但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为“beyond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4]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5]史宁中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6]鲁子问认为“一直以来英语学科关注方向多在于语言学习,未来应更关心学生素养的养成。就教师角度而言,建构核心素养的中心是从重言传到重身教。”[7]
专家的观点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发展等,本文将聚焦政策指导、教师、教学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一)政策:确立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要求
培养核心素养需要具体的操作,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相对容易,而教师在实践中的具体践行却相对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政策层面提出核心素养阶段性的具体指标和要求,使教师能够根据这些具体的阶段性要求探讨教学的实施。在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策略都有相对应的具体要求,但对于思维品质还未有较详细具体的要求。因此,可以尝试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一样,设定一些阶段性的具体要求,使思维品质的发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使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
①新加坡的中学后教育是指新加坡的大学预科、理工专科学院或技术学院。按照学制,学生从这些学校毕业时的年龄相当于我国的高中毕业生。
新加坡的一些做法可以值得借鉴(见表1)。[8]他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特定的要求。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思维品质培养,可以通过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素养,如提出新想法,交流新观点,在学习中表现原创性和创新性等。[9]那么对于这些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尝试设定阶段性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10]以批判性和开放性思维培养为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可以有相应的要求,以便教师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表1. 新加坡各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节选)
节日话题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初、高都有的话题。我们以此为例,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如新加坡的核心素养目标(表1)所示,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结束时,可以“独立地思考,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学毕业时可以“欣赏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中学后教育毕业时,“可以批判性地思考并进行有说服性的交流”。假设我们将此作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不同的阶段性要求:小学阶段关于节日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节日聚会形式,并用简单的话语和海报展现自己的节日庆祝创意,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本组的节日庆祝创意。在小组活动中,他们需要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并对大家的意见进行分析,需要通过交流,确定小组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欣赏不同的观点,同时进行有效的交流。高中阶段,可以为学生设计辩论的话题,如“春节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吗?”“情人节和元宵节碰在一起,青年人如何选择”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利用例证说服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虽是相同的节日话题,但为学生设置的教学活动却是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二) 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第一要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意识到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是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英语课堂中的每一项教学活动不应仅仅以语言能力和考试成绩为终极目标,而应切实包含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目标,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作为英语教师,要从意识上了解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要知晓英语学科对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培养应有的作用,要知晓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的关系。因此改变教师的观念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培训,让教师了解到英语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了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之间的异同、联系等,能够使学习者拓宽视野,开放胸怀,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4]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断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
除了转变观念,教师还需要能力的提升。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存的问题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最大障碍在于教师自身的思维品质,教师的观念更新容易,但是如何达到更新后的目标,则会受教师旧有的眼界、文化基础、思维力以及对跨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 。[4]观念更新只是第一步,英语教师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对于教师,口头强调更新观念比较容易,践行新的观念需要培训部门和教师自身做出较多的改变。对于培训部门,需要调整培训内容,为教师介绍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同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细化,为教师“提出较为具体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的关键过程,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章可循”[11],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介绍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使教师真切感受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增强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扩大自己的眼界,广泛接触不同的文化,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范畴,加强对其他门类知识的吸收与借鉴。只有教师的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三)教学活动:形成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具体的教学实践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课程的灵魂,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12]因此,学校需要有系统的课程规划,形成本校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教师在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在英语的不同课型中渗透和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传统的阅读能力的概念逐渐被阅读素养的概念取代”。[13]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潜能、参与社会活动等目的,理解、运用、反思及主动阅读文本的能力。”[14]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强调阅读素养更加恰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解释、分析、解决问题等。[13]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字词句、长难句的讲解,不应局限在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应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和阐释,针对文章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不仅包括细节性和理解性问题,更要包括分析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问题,使学生对文章能有自己的理解,并与别人分享。同时,阅读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内的阅读中,还应重视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口语课型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合作共享,分析综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体会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别人,锻炼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口语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解决问题型的任务,让学生找出解决办法。如只给学生50元钱,让学生设计“城市一日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安排行程,使自己的一日游最优化。同时,也可以在全班设置评委组,由评委们选出最好的一日游计划,并进行评判。学生评判的过程,也是其能力提高的过程。
在写作课型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利用思维导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架能力。即使在小学阶段,思维导图依然可以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思考框架,并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进行英文写作。
总之,在不同的课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与同校的教师进行合作,将上述的活动系统化,逐渐建立适合自己学校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形成本校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三、结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需要不同层面的努力。在政策层面,可以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制定清晰易懂的标准,同时给予教师可参考、可操作性强的一些教学过程的建议。在教师层面,需要教师认真思考英语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需要教师注重自身实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对于教师的培训,要增加对于教师思维能力的培训,提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优秀教学案例,使教师感受到思维品质培养的可行性。在教学活动层面,教研组的老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合作设计不同年级的教学活动,创新本校英语学科的课内外教学,形成本校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辛涛,姜宇,刘霞.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 陈琳. 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4] 张连仲,孙大伟,等. 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育,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11).
[5]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6] 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
[7] 鲁子问.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教学可能[J].英语学习,2015(12).
[8] 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 (9).
[9] 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10] 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11] 辛涛,姜宇.走向核心素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7).
[12] 夏雪梅.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 [J]. 课程·教材·教法,2013(7).
[13] 王蔷.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5).
[1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阅读素养框架草案[EB/OL].(2015-11-25)[2015-11-25].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Draft%20PISA%202015%20Reading%20Framework%20.pdf.
[责任编辑:况琳]
收稿日期:2016-03-27
作者简介:冀小婷,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教师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成果(2014009)。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228(2016)03-0048-04
DOI:10.16826/j.cnki.1009-7228.2016.03.010
On Ways to Cultivate Key Competencies in English Teaching
JI Xiaoting
Abstract:English, a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basic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train students’ language competence, but develop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as well, including quality of thinking,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cultural awarenes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above-mentioned key competenci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each stage. As for the teacher, we should update both our philosophy of teaching and our own quality of 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competenci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raining of different language skills, thus fulfilling the ultimate goal of English education.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Key Competencies; Measures to Develop the 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