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16-08-02李树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超声尿激酶

李树臣

山东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新泰 271219



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李树臣

山东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新泰271219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老年患者实施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超声;尿激酶;溶栓治疗

脑梗死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疾病,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该病的主要病因是脑部血管发生硬化和(或)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脑血管阻塞而无法供给足够血液,造成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出现坏死损伤。脑梗死在临床上主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以及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该病的发病率出现逐渐升高趋势[2]。以往临床上对该病主要采取脱水降压、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等基础治疗,随着各种溶栓治疗逐渐在临床上普及应用,目前已作为主要的首选治疗方式。本文作者通过观察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老年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03—2015-03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3例,男38例,女35例,年龄60~79岁,平均(67.92±6.13)岁,病程平均(2.18±1.52)d;对照组73例,男39例,女34例,年龄60~80岁,平均(69.02±6.58)岁,病程平均(2.15±1.39)d。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已证实确诊[3];患者年龄60~8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未超过7 d,均为首次发病,神志清醒、无意识障碍;实验前患者均了解相关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脑出血、脑外伤患者,颅内动静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患者,近期活动性出血或具有出血性倾向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性疾病患者,伴有严重感染或意识障碍患者,发病前肢体活动受限或严重瘫痪患者,恶性肿瘤或心肾等主要器官功能异常患者,近期出现心肌梗死、心内膜炎或心绞痛及心功能异常患者等。

1.2方法所有患者入组后尽快实施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使用甘露醇、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积极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组织恢复,稳定患者血压、血糖水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超声激发溶栓治疗使用耦合剂涂于照射位置以辅助超声向颅内透入,通过头架固定好后使用超声脉冲对病变侧颞窗位置进行持续照射,超声参数设置为功率0.75 W/cm,频率800 kHz,20 min/次,1次/d;同时使用20万U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要求30 min内滴完,1次/d。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使用Barthel指数),对2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4]:治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超过90%,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显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46%~9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18%~45%,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未达到18%或增加,症状体征没有改善或加重。显效=治愈+显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见表1、2。

表1 2组疗效对比 [n(%)]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水平对比 (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水平对比 (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7338.26±6.7165.93±8.2522.2310.001对照组7339.05±7.2357.18±7.9714.3950.001t值0.6846.517P值0.4950.001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复杂且不典型,轻度患者可能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临床上发现的症状也会随缺血程度、病灶位置等变化。病变血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原有的弹性,且血栓出现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因此该病尤其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进行基础治疗,控制患者血脂、血压水平,积极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并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疏通血管等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近年来,随着各种溶栓技术的快速发展、完善,溶栓治疗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常规治疗方式。但其具体应用的溶栓技术则需要进一步考察探讨,因此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分析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尿激酶属于非纤维蛋白选择性药物,这种溶栓剂能够直接将血液中纤维酶原予以激活,裂解转化成纤维酶以使纤维蛋白凝块降解,并对血液循环里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都具有降解作用,从表面和内部同时溶解血栓,且没有抗原性,临床溶栓效果良好,尤其对于新生血栓的溶栓效果尤为突出。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能够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予以有效抑制,并提升血管内ADP酶活性,对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预防作用[6]。尿激酶虽然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但无法对已经受损的神经系统进行修复与改善,因此虽然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仍无法减少神经损伤对患者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7]。超声激发溶栓治疗是新型的溶栓治疗方法,可以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使其透过颅骨直接对脑组织发挥作用。超声波具有湿热、机械及理化等多种生物效应,相关研究显示,其湿热效用可以扩张脑血管、开放毛细血管,以促进血液供应、提高血液运氧能力;其振动效用可以通过传递于血栓中而将其击碎,加快血栓溶解;其机械作用则能够使组织细胞的容积、运动改变,促进弹性拉压组织各质点,进而对脑细胞起到按摩作用,以促进其修复、提高活力,对神经系统及其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有研究显示,超声波可以在溶栓的同时促进局部血流加速,以加快血栓的排出及药物的流动,进一步增强药物溶栓效果[8]。因此将超声与尿激酶联合进行溶栓治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强化溶栓效果,以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够促进神经系统修复、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总之,对脑梗死老年患者实施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溶栓效果,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增强临床疗效,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4参考文献

[1]游明瑶,刘琦,何珊,等.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脑梗死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5(6):1 496-1 497.

[2]朱绍芬,刘巍峰,程彩虹,等.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护下超声微泡剂对尿激酶溶栓治疗作用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0):1 006-1 009.

[3]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伍丽红,惠凯,杨巍,等.急性脑梗死经颅体外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11):128-129.

[6]高爱鲜,韦哲,周巍巍,等.颈动脉注射尿激酶联合经颅超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4,29(2):206-207.

[7]赵斌,彭勃,郑永强,等.低频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6):471-472.

[8]马普红.经颅超声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75-76.

(收稿2015-08-11)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3-0071-02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超声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