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2016-09-28熊锶
熊锶
【摘 要】黑泽明的《罗生门》结合原著小说情节,每个人物的独白都是整个事件的碎片,但由于内心的阴暗和自私,真相在利己的叙述中隐没,死亡让每一个见证者都变得可悲与无奈。导演通过对人性复杂性的描述,意图让观众理解人性的善恶,从而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本文从电影的主题、场景、构图和声音来分析影片,以期更加深入研究电影带给人们思考。
【关键词】《罗生门》;主题;场景;构图;声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24-01
一、主题分析:美化自我的欲望与自私自利的丑态
一个天灾疫病连绵的年代,一起扑朔迷离的刺杀事件,一声振振有词的自我辩护,都在下着瓢泼大雨的罗生门前展开叙述。那一个个荒诞利己的口供,到底是因为人性的懦弱而做出的妄言,还是为了极力美化自我?
影片《罗生门》讲述了在一个战乱、天灾并发的年代的某一天,都城附近的树林中发现了一个武士被杀,而与此案相关联的盗贼多襄丸、武士的妻子、召唤武士魂灵的巫师,以及目击证人樵夫分别为了美化自我而讲出了四个不同虚假口供的故事,将人性本恶的理念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们内心原始的保护与美化自我的欲望,以及民众自私自利的丑态,更通过讽刺人们为了美化自我而编造谎言的行为,呼吁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让自己的世界多一份纯净,让这个世界少一些谎言,多一些信任。
二、场景设置巧妙:为叙事做铺垫与突出主题
作为一部出色的电影,本片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当樵夫讲述自己所见事实时,在樵夫上山的那个场景中,导演分别运用了各种角度与机位来进行拍摄:仰拍樵夫看到的树叶、阳光闪烁与天空,不仅在一方面表现了树林环境的复杂性,还在另一方面通过配上紧张而急促的音乐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烘托了紧张的气氛。直到樵夫发现树林中的尸体才狂奔下山。这个场景后来也被多次模仿,例如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奔跑的那一段就是借鉴了这个场景。整个场景虽然不长,但是包含了远景、中景、特写、仰拍与俯拍。这不但是一个精心的画面处理,更是通过这个场景的处理表现了导演的意图,他似乎在暗示我们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里,人心也是复杂的,这为后文的叙事作了铺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吁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坚持自我,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为了美化自我,而编造出一个又一个谎言。
三、构图独具匠心:精巧而又寓意深刻
影片的构图是十分精巧且富有含义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构图是武士、武士的妻子、强盗三人在树林中的一个场景。强盗要与武士打斗,此时的强盗处于该图的前方,也处于一个黄金分割的位置,而此时的武士则处于图片的后方,这就表明了强盗在打斗过程中是处于优势地位的,而该图中的光影变化也极其不稳定,也就暗示了当时他们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再则是武士妻子跪在法庭上说出供词时的构图。此时,武士的妻子是图片的主体,她处于黄金分割的位置,而此时的衬体为樵夫与原告人,他们不仅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让观众了解到了这起自杀事件,同时也起到了均衡画面的作用。此幅画面的背景是白色的,也进一步显示了法律的公正性,强调了当时的地理位置,烘托出了现场肃穆的气氛。图片中的色调为灰白色,给人一种压抑感,而此时的画面中并没有出现法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正说明了公正就是我们自己的良心,判官就是我们每个观众。这两幅图不仅都表现了当时的环境氛围,还更多地表现了人们极力美化自我的心理,从而也带给我们反思。
四、声音运用巧妙精心:渲染氛围与增加影片层次感
影片中声音的设置十分巧妙。当武士与强盗两人在打斗时,我们看到强盗拿着刀一步一步逼近武士,这时运用了人工音响,我们只听到两人粗重的喘息声,它使得影视空间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也造就了一种紧张感,让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受。接着,是强盗在叙述他与武士打斗时的场景。音乐十分急促、有节奏,伴随着鼓声、两个人的叫喊声,我们看到了两人狰狞的面孔,音乐也越来越急促。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渲染当时打斗气氛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叙事的作用,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刻画了武士与强盗当时极力想打倒对方的心理。这也是在向我们传达出人们的自私自利,为了达到目标而用尽一切手段与力气。
影片《罗生门》是以樵夫好心接纳被遗弃的小孩,和尚语重心长地说出那句“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来结尾的。这句话无疑成为了该影片的亮点,带着向上的,积极的意义。导演在此处的精心设计,给了我们些许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现了人们的善良之心,向我们传达了不要自私自利,极力美化、掩饰自己,而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