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研究①

2016-07-30张亭习颖廖丽琴丁新民廖韶伟新余学院体育学院江西新余338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张亭 习颖 廖丽琴 丁新民 廖韶伟(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研究①

张亭 习颖 廖丽琴 丁新民 廖韶伟
(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 要: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出现了打工热的现象,大批的农村人前往大城市打工,造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过多的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特征,该文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关键词:农村地区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水平

留守儿童指的是年龄在16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外出务工而不能陪伴在其身边,只能交由长辈或亲朋好友来帮忙看管、照看未成年儿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日益增加,农民不得不去到城市中工作。但由于城市对户口的严格管理制度,农村儿童在城市读书需要支付高于城市儿童的借读费,很多农村家庭都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导致这批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没有办法携带孩子一起前往大城市,最终造成了留守儿童过多的社会现象。

1 2015年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情况

表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统计(χ±s- )

从表1及表2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知道,2015年江西省0~15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总数达到228.063 5万人,0~4岁的留守儿童共有41.327 9万人,占总数的18.1%, 4~7岁的留守儿童共有47.668 2万人,占总数的20.9%,在读小学的留守儿童共有87.634 6万人,占总数的38.4%,在读初中的留守儿童共有51.432 8万人,占总数的22.6%。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在中小学这个年龄层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十分多,共有61%,而这个阶段是儿童心智发育与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儿童未来的影响十分巨大,但他们却因成为留守儿童而使得一部分教育没有办法得到妥善执行。

2 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实证研究

2.1研究对象

该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0~16岁的留守儿童。

2.2研究方法

2.2.1调研问卷

该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涉及的内容有:(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焦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状况;(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每一个测试内容中都有8~15个小题,整个测试一共由100道题目组成。“是”得一分,“否”不计分,个别题目相反。最后统计答题总分,总分越高,则该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越大。

2.2.2专家访谈

所调研学校的授课老师进行交流,并与留守儿童及其的监护人进行对话,询问一些相关问题并获取回答。

2.2.3问卷调查

向赣西部分农村地区总共发放调查问卷计900份,发放的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小学与中学,回收问卷计836份,问卷回收率为92.9%,其中有效问卷为796份,有效回收率为95.2%,在所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留守儿童所填写了473份调查问卷,其中男生回收253份,女生回收220份,非留守儿童所填写的调查问卷数为323份。

2.3调查结果

2.3.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性别差异

女生留守儿童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男生留守儿童相比较差的,显著性差异体现在孤独倾向于恐怖倾向上。这主要是因为女生的情感较男生来说更为细腻,父母外出务工使她们时常缺乏一个

安全感。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女生在农村比较不受重视,大人们更多的关注男生的感受而忽略了对女生留守儿童的关爱。

2.3.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大多为他们的爷爷和奶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对孙儿都不能下狠心严加管教,起不到很好的管教作用,也没有办法去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加上农村地区可玩耍的地方较多,留守儿童在缺乏管教的情况下就会比非留守儿童更加乐于玩乐,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儿童的要低。

3 调查结果分析

江西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其中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人交往与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上,这与其他地区的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一致,说明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的这些方面的影响还是很大的。7~15岁正是孩子形成一个初步世界观,身心都开始成长发育的年龄段,此时父母应该尽可能多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给他们起到一个启蒙与教导的作用,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了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加缺乏安全感,甚至因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而感到自卑,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会显得胆小,不愿意和其他人过多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显得十分焦虑。

不同类型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由亲朋好友代为看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由父母双方中任意一方看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这就显示了在儿童的成长时期,父母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父母长期没在孩子的身边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办法及时通过沟通来解决,导致这些问题不断地累积,最终影响到孩子的处世方法、心理与性格,变得孤僻内向,时间再久可能还会产生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监护人采取开放式教育的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并且有利于帮助留守儿童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与习惯,若监护人只是一味采取打骂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话,就会让留守儿童产生更多的不满与自卑感,甚至变得更加叛逆,若使用说教的方式能减轻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更容易接受说教。在留守儿童进入初中后,同伴的作用逐渐开始展现,有亲密伙伴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没有伙伴的留守儿童。

4 结语

要让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就要让家庭、学校与社会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关注他们的成长。学校也应该加大对班级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解决。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胡斌.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32-33.

[2]吴亚峻.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一项针对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2-113,124.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a)-0146-02

基金项目:①本文是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育锻炼干预对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分析——以新余市为例》(项目编号:14YD015)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亭(1980—),男,汉,江西吉安人,硕士,新余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146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