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

2016-07-27马纯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对策

马纯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摘 要:都市职业女性的体育休闲方式具有与其他群体不一样的特征。通过对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方式演绎的考察,从体育休闲的时间、内容、场所三个方面来解构和分析其休闲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女性体育休闲参与度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影响因素;对策

体育休闲是个体在闲暇时间通过跑步、瑜伽、游泳、健身操、攀爬、格斗等体育休闲活动来体验生活、塑造形体和感观周围世界的过程。都市职业女性大多处于社会中间阶层,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具备较强的独立经济能力,并且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作为职场女性,她们占有一定的社会财富,拥有开放的、现代的、时尚的消费观念,但却承受着来自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在职业与女性的双重标签下,都市职业女性的体育休闲方式具有与其他群体不一样的特征。文章以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沙为调研地点,分别选取政府部门、学校、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的年龄跨度在25~45岁之间的职业女性发放问卷1500份,同时对其进行深度的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从体育休闲的时间、内容、场所三个方面来解构和分析都市职业女性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而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女性体育休闲参与度的干预策略。

一 体育休闲时间:呈现“时间饥渴症”的倾向

闲暇时间是人们在履行社会职责及各种必要时间之后,所剩下来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并对职业劳动具有补偿功能的活动时间(王雅林,1992)。人的闲暇时间与工作、生理需要、家务劳动等必要时间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活时间的系统与结构。那么,闲暇时间的分配也是一种时间配置的状态。我们对都市职业女性闲暇时间的调查,采取的是“四分法”,即按照生产经营时间、生理需要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来考察和研究都市职业女性的生活时间结构。调查数据显示,在职业女性一天的生活支出结构中,工作时间即生产劳动时间为最大的一块,占比42.3%,其次依序为生理必需时间占比 33.3%、闲暇时间占比 15.3%和家务时间占比9.1%。在“你对自己每日所拥有的花在体育休闲上的时间是否满意?”的问题中,选择“满意”的占9.2%、“基本满意”的占21.5%,而选择“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则高达69.3%。作为职业女性,一方面工作占据了她们每天生活中的很大一块,正常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8小时,而且大部分的女性会因为个人升职及自我提升的要求而在家隐性加班;同时,作为女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她们的闲暇时间更多的是“回归”家庭、打理家庭事务等。

图1.都市职业女性生活时间分类占比图

都市职业女性是典型的“匆忙一族”,因工作和家庭而形成的压力使得她们每日的休闲时间拥有量较为短缺。由此,大部分的职业女性表现出严重的“时间饥渴症”表征。职业女性高度认同自身所有的体育休闲权利,并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求,渴望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体育休闲活动,但同时却因休闲时间的不足,无形地影响着她们的体育休闲参与质量。

因此,如何提高职业女性体育休闲时间的拥有量,完善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关键所在。政府应以人为本,推行积极的休闲发展策略,制定优惠的休闲政策。首先,进一步完善及贯彻执行带薪休假的相关政策。自2008年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对劳动者年休假权利作了直接规定以来,人社部《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对年休假制度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强调指出“要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然而,带薪休假制度虽已以法律形式确立,却因缺乏实施细则和具体规定,造成很多劳动者的年休假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特别是能够享受带薪休假的职业女性更是少之又少。如,对企业只笼统规定了“根据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使得带薪年休假在实行中随意性较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细化相关政策,强调部门联动落实带薪休假的职责。例如对职工应休未休的比例应设定上限,比如规定不得超过5%,以促使劳动者享受作息的权益;加强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动,把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作为考核企业诚信的重要方面;由文明办、人社部门等牵头,取消不依法执行带薪年休假单位参加相关评优创先活动评比资格。因此,政府部门须积极探索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带薪休假安排制度。在平衡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和职工的休假支配权的基础上,尽可能赋予女性劳动者更多的假期安排主动权,保证她们拥有更充裕的休闲时间的权利,增加其参与体育休闲的机会。其次,制定“黄金周”可持续发展政策。在理性看待分析“黄金周”经济增长效益的前提下,以危机意识、绿色环保理念、低碳发展理念为指向,通过完善和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指导都市职业女性理性选择黄金周体育休闲出游方式,把女性的休闲体育参与落到实处。再次,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地域文化特点,制定和实施《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积极开展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生活化特点的体育休闲活动,特别是那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比赛项目,解决职业女性在闲暇时间需要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带动更多的职业女性参加到体育休闲活动中来。比如依托社区开展健身舞大赛、家庭趣味运动会、乒乓球赛等等。最后,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扶持和培育等相关政策的制订和完善。在全面把握我国实际的基础上,通过转化政府体育行政的微观管理职能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来培育和扶持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把属于私人品的体育服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开来,进一步弱化政府行政职能和确立非营利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开展和组织体育休闲活动的主体地位,等等。通过完善体育休闲相关政策,使职业女性获得更充裕的闲暇时间去参与体育休闲,从而实现积极休闲、高效休闲。

二 体育休闲内容:呈现“单一化”的功用性倾向

“闲暇生活兼具时间与活动的双重概念。如果说拥有闲暇时间是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前提条件,那么,闲暇活动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协调则是衡量闲暇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1]。在“您平时一般从事什么体育休闲活动?”的问题中,占比由高到低依序为“跑步或快走”88.4%、“瑜伽”78.2%、“健身操或舞蹈”61%、“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54.4%、“游泳”15.1%、“高尔夫”12.2%、“户外运动如登山、攀爬、漂流等”10.3%、“格斗或拳击”3.5%。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职业女性偏爱便捷及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的诸如跑步、快走、一般球类运动等传统大众体育休闲活动,对于登山、攀爬、漂流、格斗、高尔夫等新兴时尚体育休闲项目的参与热情却不高。这说明,尽管职业女性普遍文化程度较高,自身有着对体育休闲参与的价值认知肯定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层次需求,倾向于追求积极健康的体育休闲方式,但是她们选择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内容却普遍刻板固定,单一化倾向明显。此外,在“你在参加完体育休闲活动后的自我感受是什么?”的问题中,“美体健身”以 82.8%的高占比例第二。这说明,都市职业女性的“女性”一词,决定了其会以社会所定义的审美观自觉地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塑造”,进而决定其在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时,会有意识的通过一定的行为达到社会所定义的理想身体标准,在这种受大众审美文化影响下对身体进行体育锻炼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身形的塑造来获得自我认可和社会认可的愉悦感。因此,都市职业女性在首要满足自身身材及时尚要求下,会选择参加瑜伽、普拉提、健身操、现代舞等有氧运动。

体育休闲方式的多元化与丰富化,是人们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影响未来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内容单一固化及美体健身的实用主义目的,可以通过闲暇教育来促进职业女性均衡生活体验、健全生活内涵,多元化选择参与适合自身的体育休闲活动。“闲暇教育就是一场使人明确自己闲暇生活价值观和休闲目的、自主地确立闲暇在生活中的位置,通过闲暇来改善生活质量并贯穿于终身的教育。”[2]闲暇教育可以帮助都市职业女性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闲暇价值观及恰当的闲暇行为习惯,使她们能有效充分地利用闲暇时间和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一直以来,大众习惯于把女性之美更多的赋予在外在的身形苗条、身姿曼妙和面容的美丽上,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习惯于把公众舆论和男权意识所赋予的健康、科学、性感等女性美的标准,作为自我美与否及自我价值的评判标准。如何让自己通过体育休闲运动保持身形的美丽获得自信与男性的青睐,往往是职业女性参与体育休闲的主体性动机和心理体验。因此,进行闲暇教育首要是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广、受众面大、时效性强的特点,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改变社会舆论和女性自身对体育休闲真谛的认识。一方面,加大职业女性参与体育休闲活动重要性的宣传。帮助职业女性培育科学的体育休闲观念,让她们认识到工作、家庭和闲暇并非不可兼顾的矛盾体,在合理科学的规划统筹下,积极培育自己在某一体育休闲活动的兴趣爱好,将参与体育休闲活动默化成自身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以享受更加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生活。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性别教育。引导人们转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观念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性别分工,鼓励女性积极走出家庭,消除社会各界强加于职业女性身上不合理的角色认同,保证都市职业女性在人格和权益上充分享受体育休闲权益和体验休闲体育带来的快乐,促进其在均衡生活体验、健全生活内涵的原则上,多层面选择参与适合自身的体育休闲活动。

三 体育休闲场所:呈现“公共性及人性化缺失”倾向

体育休闲场所是人们从事体育休闲活动的公共空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开展,人们对现代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层次不断增加。在对都市职业女性的调查中,在“平时您基本是在什么场所从事体育休闲活动?”的问题中,选择“离家近的场所”的 42.8%、“工作单位的场所”18.1%、“不论远近、只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场所”39.1%;选择“健身会所”64.2%、“公共体育场馆”51.7%、“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42.5%、“免费的室外场地或公园”20.8%。在“选择场所时和方式时,你是否考虑价格因素”的问题中,90%以上职业女性的选择了“不考虑”和“一般不考虑”。这说明,在体育休闲场所的选择上,较之于场地收费的高低,都市职业女性更看重的是场所环境的优雅、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大多数工作、家务双肩挑的职业女性下班后会直接回家,不能全然放松地投入到体育休闲活动中,因此也较为愿意选择离家近的体育休闲活动场所。调查中,不少职业女性表示,受自身时间和精力的影响,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或者是单位、小区的体育健身场所。但是不少单位和小区却根本没有建成可活动的体育休闲场所,而离家近的场所一般到晚上或周末又往往非常拥挤,甚至许多场馆需要提前预约,这无疑也影响了她们休闲体育活动参与的品质。

都市职业女性对休闲体育参与品质的要求首先必然体现在场所环境这一载体上。当前城市体育休闲场所建设的公共性和人性化缺失,客观上限制了职业女性的体育休闲参与。应顺应职业女性对体育休闲和健康生活的本质需求,根据空间和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体育休闲场所和设施建设。首先,政府部门应在体育休闲已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科学规划与布局体育休闲活动场所。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制定相应的体育休闲场所建设规划,在建设中逐步分离生活与休闲健身活动区域,为居民提供充足的广场、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等场所,并依据规划制定政府在体育场所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政府公共服务的提升与创新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体育休闲活动场所的管理力度。对一些如公园、广场、体育馆等免费的公共体育休闲活动场所,要在推进基础设施上加强对居民使用场所的正确引导,避免私人侵占公共空间,保证公共场所的有效价值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其次,依靠市场化力量加大体育休闲场所建设。通过完善各种商业准入条件和考核条件,形成相应的市场规范,考核和退出、惩罚机制,借助于市场杠杆,鼓励企业、各种商业机构建设、开发、推广各种适应职业女性参与的人性化的体育休闲设备和产品,如专门面向女性经营的体育休闲会馆、瑜伽健身馆等,为职业女性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可以在办公场所设置休闲吧,在健身会所提供为女性提供照看幼儿的服务,这样既方便职业女性在工作的同时接触体育休闲,也方便职业女性在工作之余能够兼顾家庭积极参与体育休闲活动,从而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提高休闲和生活质量。最后,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体育休闲活动网络。加大宣传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理念,鼓励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面向社会经营性开放,使职业女性拥有更多的场馆选择;着力建设社区和基层的体育组织机制,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体育休闲场所网络。

参考文献:

[1]马纯红.农民工闲暇生活现状与城市社区建设[C].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2]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172.

(责任编校:周欣)

中图分类号:C9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6-0077-03

收稿日期:2016-02-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方式及体育休闲产业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CTY016)。

作者简介:马纯红(1977-),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