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及整合研究
2016-07-26孙建军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杨 滟,孙建军(1.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及整合研究
杨滟1,2,孙建军2(1.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要: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整合这一主题,对我国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论述了诸如政策规划、内容建设、地区差异、共享程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网络整合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实施举措,并从政策制定、数据库建设、版权保护、用户利用几方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数字资源;资源整合;资源建设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我国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和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1]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2]中都提到了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信息化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大的研究框架中,本文将相对分散和建设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剥离出来,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探讨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问题。
1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现状
1.1公共图书馆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情况
经过笔者调查,目前主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库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了国家图书馆,部分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库。这些数据库以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为主,提供古籍书目、研究论文、绘画作品、地方戏剧、民间舞蹈、特色工艺等多媒体信息检索。
1.2高校图书馆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情况
民族高校图书馆依托地域优势、特色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了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库。根据笔者调查,民族地区主要的高校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库如表2所示。
目前,大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库提供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检索,还有一些图书馆建立了特色数据库资源。如,海南省琼州学院建立了独特的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口述数据库。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的蒙古学信息网站,提供蒙古学研究论著、文献的提录和部分全文检索,还建立了以蒙古文编辑的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表1 公共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
表2 已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库的主要高校图书馆
1.3其他科研机构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情况
一些科研单位也开展了少数民族文化库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开发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资料库,建立了“中国民族文学网”,提供民族文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期刊、图片、音视频信息检索。[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自建中国民族研究文献数据库、民族文字数据库、民族语言研究成果数据库、中国民族历史库、汉藏语同源词研究——检索系统等数据。[4]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数据研究中心通过收集边疆地区各类丛书、地方志、文集中的材料以及罕见书信、日记、档案、电文等,联合研发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下设包括边疆方志、史地文献、旧刊等在内的10个子库,提供原始图片和数字化全文信息检索。[5]
2 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2.1地区发展不平衡
总体来说,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和相关文化机构是资源建设主体。[6]由于少数民族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环境,加上地区发展差异以及各地区经费、技术和人才差异,各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参差不齐。在少数民族占比较多的省份中,内蒙古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建设比较好,有多个特色库,内容较齐全,并且提供多种形式的文献类型检索。云南、四川和贵州省图书馆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库建设相对薄弱,数据库内容不完善。青海省图书馆的网站已建好,但内容简单,没有数字资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只有一个界面。
2.2数据库内容不完备
由于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其特殊性,存在大量的口头实物资源。并且大部分的文化资源在抢救过程中仍以文字记载为主,很多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并没有被挖掘甚至濒临灭绝,特别是一些传统文化的“形体”正在消亡。如,用纳西族的图画文字记录的东巴舞谱正面临着变成“死谱” 的危险。[7]诸如此类原因,导致资料难以获得,出现很多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在建设时内容上不完备的现象。
2.3部分数据资源分散
各类型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机构、各级单位以及其他一些文化机构分散存储。目前,这些资源没有实现统一的网络化共享和管理。如,目前在西藏档案馆和各大寺院存有藏文典籍 4.6万多函,甘南的拉卜楞寺有藏经卷6万多部/册,北京相关机构收藏的藏文经典近 2万函,很多的满文图书资料分散在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型机构中。[8]大量的汉族典籍中有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如《诗经》 《禹贡》 《山海经》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南史》 《北史》 《宋史》中有大量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这些资料需要统一整理整合。[9]
2.4数字资源共享有待完善
目前,受技术、平台、资金、地区发展差异、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大众认同感差、参与度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程度不高,很多数据库内容不完备,缺乏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机制,已建好的很多数据库不提供外网访问。此外,联合目录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最直观、最便捷了解学科研究现状和整体发展状况,是有效采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和统计文献资料的最有效途径。[10]但是,目前还没有将各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完整地纳入联合目录建设中。
3 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思路
3.1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基础和保障。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目标是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构建互联网上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中心和全国范围内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为不同的公共文化机构所拥有,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建设重复,整合困难。因此,当务之急是以政府为主导,设计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社会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整合实践,促进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机构的协调合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体系,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2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抢救和保护,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以及各社会机构的努力下,少数民族典籍的抢救、整编、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取得了部分成绩,如已整理出版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学术价值的《格萨尔王传》 《甘珠尔》 《布洛陀经诗译注》 《福乐智慧》 《八旗通志》等少数民族典籍 5000余种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统一和协调。[11]我们需要继续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牵头,联合各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机构和民族院校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进一步组织专家学者,对现有的孤本、善本、稿本、手抄本和其他有价值的民族古籍,按轻重缓急,逐步校勘、整理,并采取双语种(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形式出版。
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特别是对一些珍贵的不易保存的文献类型、珍贵文化遗产的口述、表演,极少民族语言、宗教祭署仪式、少数民族文献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民俗实物、工艺制造等所使用的工具、乐器、制作材料,传承人访谈等可以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来保护。这方面有一些可借鉴的例子,如,云南大学云南省电子计算中心制作了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祭署仪式”3D数字作品和《自然神的微笑》 《真诚的祝福》电视专题纪录片,以及纳西东巴文化展示和解读交互式多媒体软件,真实再现了已经消亡的“祭署”仪式和东巴文化遗产。[12]还有海南省琼州学院建立的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口述数据库以及黑龙江省图书馆的赫哲族鱼皮制衣工艺多媒体库等,目前的紧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这类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工作。
3.3在现在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作为CALIS“十五”建设的子项目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国内23家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高校古文献资源库”,以及由武汉大学牵头的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都包括了地方志、少数民族地区古籍等资源建设。[13]
同时,响应《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建立集群式“中国民族网站”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共建共享评价及对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过程管理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在“中国民族网站”平台构建中,选择合适的资源整合标准。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有:集中存储,即将数字信息或元数据以既定的统一格式集中存储;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一定的发现机制来查找不同单位的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在实践中可将两种方式结合,从而提供异构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在异构数字资源互操作方式的选择上,平台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元数据映射、互操作协议、数据复用与集成、元数据关联等多种方法间进行选择。目前,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获取方式,即在检索平台上综合书目数据、文本数据、语音多媒体等多种来源数据,并基于语义方式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聚合,再提供统一检索,让用户通过开放链接技术获取资源,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此外,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还需要考虑构建多文字的信息检索系统。构建多文字检索系统是方便服务各民族、体现资源特色、提高资源共享的必要举措。现在已经有了蒙、彝、藏、维等少数民族的计算机文字输入法,这些文字处理系统的开发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4]
3.4完善网络化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资源共享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著作权保护共同构成了网络化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评估机制为共享网络的建设指明方向,能够保证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激励机制保证参与者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共享网络构建中的投入得到相应的回报;而著作权保护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权利保护的重要方面。我国现阶段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依据,除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颁布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以外,在《著作权法》中有针对“民间艺术作品”简单条款,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从公法角度给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部分民间文学艺术以保护。[15]此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了信息资源的网络传播权。在少数民族数字文化资源系统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与商业机构影视作品的版权协商,尽可能把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以公益性的方式呈现给社会公众;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版权归属问题,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机构和群众的利益得到保护。同时,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集思广义,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文化机构、社会团体与个人用户合作共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良性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5-05-18].http://www.gov.cn/zwgk/2007--03/08/content_54 5955.htm.
[2]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5-05-18].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 87830.htm.
[3]中国民族文学网[EB/OL].[2015-05-25].http: //iel.cass.cn/index.asp.
[4]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院部自建数据库 [EB/OL].[2015-05-25].http://iea. cass.cn/dblist.do.
[5]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库[EB/OL].[2015-05-25].http://www.cibtc. com.cn/gtweb/szcb/webpage/bianjiang.html.
[6]陈洪波.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7(5):157-159.
[7]仝艳锋.民族文献遗产隐性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研究 [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2013,(3):137-141.
[8]包和平.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20.
[9]张次第.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9):115-119.
[10]陈秀英.略论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2):129-130.
[11]秀敏,满都拉.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对民族文献建设和开发利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5-156.
[12]新华网.云南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应用研究[EB/OL].[2015-05-28].http://news. xinhuanet.com/tech/2007-05/28/content_6165406.htm.
[13]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国高校古文献资源库[EB/OL].[2015-06-05].http://rbsc.calis.edu.cn: 8086/aopac/jsp/indexXyjg.jsp.
[14]马自坤,王晋.基于语义网技术构建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J].档案学通讯,2008,(1):62-65.
[15]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EB/OL].[2015-06-07].http://www. gov.cn/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中图分类号:G253;G25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6-010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学科领域的网络资源深度聚合与导航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12&ZD22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滟(1981-),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资源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孙建军(1962-),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5-10-16[责任编辑]李海燕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Yang Yan,Sun Jian-jun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me of minority 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struction status of minority cultural resources and discusses exiting problems such as policies,contents,regional difference,sharing degree in details. Meanwhile,it puts forwards the measure of network integra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mplementing of minority cultur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Furthermore,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such as policy formulation,database construction,copyright protection,user application and so on.
Keywords:Minority Cultural Resources;Digital Resources;Resources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