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数据构建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
2016-07-26张丽娜邹丹丹张广科
张丽娜,邹丹丹,张广科
(1.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依托大数据构建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
张丽娜1,邹丹丹1,张广科2△
(1.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摘要:借助大数据对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提出构建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的必要性。并通过搭建平台的“3S”模块实体,促进京津冀高校图书馆互惠共赢、共谋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大数据;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
1 引言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三地的新发展注入了“国家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在学科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作为,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为原则,[1]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探索构建适应区域特点的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为三地高校形成“大教育圈”提供创新思路,为整合区域优势科技文化资源提供有效手段,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序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京津冀高校图书馆现状
2.1“一不齐”:馆藏资源参差不齐
高校量、质的差异,带来了图书馆发展资源建设参差不齐的现象。清华大学馆藏有纸质文献、电子文献、清华文库、特色馆藏、近500个数据库馆藏资源规模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本文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所属典型“211”高校馆藏资源进行了研究分析(见图1)。由图1可见,这几所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方面的差异,呈现了京区优势明显,津、冀相对落后的现状。馆藏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乃至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二不齐”:基础设施配备参差不齐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建
在网络时代下,数字化设施的装备情况和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2013年最新统计,共有616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服务器台数的有效数据,总台数为7055台,馆均11台。排在前5位的高校图书馆北京占据两席:清华大学图书馆103台;北京大学图书馆92台。而天津、河北则差距较大。
图1 三地所属典型“211”高校馆藏资源比较
图2 三地馆舍面积位居本地前两位的高校图书馆在全国的排名比较
2.3“三不齐”:对外开放程度参差不齐
现今,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性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谋求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虽地域相近,对外交流、开放程度却出现了地域的不协调性。以三地参与CALIS为例,三地高校参与数量及区域参与率见图3。②[4]无论从参与数量还是参与度来看,三地差异明显。
对外交流等外向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以2014年度京津冀三地典型“211”工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列举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4所大学当年开展的外访、培训、论坛、讲座等对外活动的数量③[5-8](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度北京两所名校对外活动仍占据绝对优势。
图3 三地高校参与CALIS数量及参与率
图4 2014年度三地典型“211”高校对外交流情况
2.4“四不齐”:经费支持力度参差不齐
借鉴近年来史学领域有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世界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为依据,同时,兼顾我国图书馆发展历史的特殊性,确定中国古代图书馆历史分期,上溯到发现三千五百多年前安阳小屯村遗址的殷商时期,下止于标志着公共图书馆诞生的维新运动时期。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尚存的历代书籍达8万余种,且图书收藏与管理机构历史悠久,分类法等管理理论日臻成熟。知古鉴今,这对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用非凡。
高校图书馆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图书馆经费与馆舍建设、图书资源增长、对外交流等都有直接正相关的联系。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经费差距较为明显,以总经费、文献购置经费、纸质资源购置经费、电子资源购置经费作为参考,图5~8列举了2013年三地经费投入位列本地前两名的高校图书馆在全国排名情况。[3]可以明显地发现三地高校的经费投入梯度,呈现京高、津中、冀低的趋势。
2.5“五不齐”:馆员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图书馆是一个兼具服务与学术研究的机构,馆员不仅应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学术水平,这直接体现着图书馆的综合软实力。从馆员队伍数量来看,选取京津冀三地馆员数量位列本地前两位的高校图书馆在全国排名作比较,如图9所示,呈现出京冀相当、天津略少的现状。然而,馆员职称却仍旧呈现了京津冀的梯度走势,如图10所示。学术论文、期刊的发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馆员专业素养及研究水平的高低。通过检索知网收录的各高校图书馆公开发表的文献,查阅2014年度三地典型“211”高校馆员发表学术文献的数量,三地学术水平差异巨大,见图11。由此可见,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综合素质同样存在京区独占鳌头,天津、河北差距较大的现象。
图5 三地典型高校图书馆总经费投入对比
图6 三地典型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对比
图7 三地典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经费对比
图8 三地典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对比
3 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的构建探究
尽管京津冀三地现有一些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但是由于存在整体规划缺乏、服务内容原始、河北图书馆联盟整体水平落后等问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能量有限。因此,急需构建一个适合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够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综合性平台。为了实现三地高校图书馆互通、互惠、共赢的目标,笔者认为,需要以“3S”模块为基本框架,即共享(Share)、协同(Synergy)、服务(Service);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多种载体共存;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立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见图12)。
图9 三地典型高校图书馆馆员数量比较
图10 三地典型“211”高校图书馆馆员职称比较
图11 2014年度三地典型“211”高校馆员发表学术文献数量
3.1“共享模块”是核心实体
“共享模块”是平台建设的核心实体,是平台成员实现互利共赢最直接的方式,其中应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
(1)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资源,这里指狭义的馆藏资源。图书馆资源共享是平台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京津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并且各具特色,具有先天的优势互补性。但是,从前面的大数据分析来看,三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区域差异仍较大,京区的辐射作用未达到预期。实现异地资源共享最直接的手段,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网际流通。一方面,原有电子资源的共享,将极大地降低高校的购置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将物理馆藏资源虚拟化,扩展资源数据库,加速馆际互借的效率,减少物理消耗与互借途中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保障物理资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信息共享。在京津冀存在信息聚集差异的背景下,防止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需要延伸高校触手,多方位、全角度地开展信息共享合作:搭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共享终端,实现学术成果、领域进展信息的互通有无;利用新媒体终端,建立协同平台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合作方、用户时时的信息获取。通过两类终端的互促互进,实现信息共享无死角与零遗漏,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打造图书信息领域的快速路。
图12 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3S”模块构架
(3)成果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是前提,成果共享是最终目标。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由于地缘相近,存在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优秀成果。但现实中,三地图书馆研究成果却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海拔”差异。平台建设应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在各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各取所需、因地制宜;推广更多更好的在图书馆管理、机理研究、人力资源系统等方面的优秀成果,打造越来越多的品牌“试验田”。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应在成果共享多样化的背景下,在原有文字成果共享、视频成果共享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探索体验式成果共享、互动式成果共享等新颖的成果共享途径。
3.2“协同模块”是制度保障
“协同模块”是指要借助制度保障平台运行,首先要求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通过深入沟通、协商,建立起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协同”制度,保证在管理机制协同、采购协同、维护协同三个方面建立合作体系的“金字塔”。
(1)机制协同。机制协同就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而言,主要是从平台运营、外围资源调用、人员合作方面的协同工作。首先,平台运营的机制协同,需要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在互认、互通、互补、互惠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机制协同机构,负责平台制度建立、责任分工、权利义务、监督等内容的确立,构建机制协同的合作基础。其次,外围资源的调用需要通过平台的机制进行精准实施、统一受控,为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撑。外围资源包括地方政策支持、区域合作组织、公益捐助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后,人员合作需要平台对人力资源从机制层面予以管理。作为平台的有生力量,人员秩序、人员流动、人员激励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在统一框架下才能有序开展。
(2)采购协同。采购协同是以机制协同为基础的实质性协同合作。它是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机制协同为框架,通过协同采购多种资源,实现降本、增效、共享的目标。由于涉及实质性协同内容,平台的枢纽作用更为凸显。一方面,平台是采购电子资源与实物图书整合的枢纽。电子资源在各高校图书馆购置经费占有相当比重,然而通过数据比对,其中有使用集中的特点。因此,通过平台进行统筹采购,避免重复、过量购置的情况,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实物图书的协同采购更有利于馆际互借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互借效率与精准性。另一方面,平台是高校与供应商对话的枢纽。平台的建立将打破高校图书馆采购各自为战的情况,供应商也实现了对多家高校图书馆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时间、开销的双赢,也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与供应商的共赢。
(3)维护协同。维护协同是协同模块下游的延伸。维护协同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对虚、实图书资源进行综合维护;另一个是需要各馆有专门的维护技术人员对网络平台进行维护。电子资源维护相对较为成熟。实物图书维护方面,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在各高校图书馆设置“图书维修站”,对三地内互借的实物图书实现状态跟踪诊断和及时修复。网络平台维护方面,根据各图书馆所属页面进行“责任田”划分,从网络平台的实名登记到平台的使用记录,到最后安全退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资源的完整;确保平台用户的信息不泄露,平台不受病毒、黑客等攻击;要保证网络平台资源、设备和用户信息的安全。最终起到维护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安全运转的作用。同时,网络平台维护兼具收集、整理、分析用户借阅习惯、成员交流动态等大数据的功能,为平台实现科学管理、有效运营提供重要参考。因此,维护协同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3.3“服务模块”是拓展提升
(1)馆员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提供的馆员服务为提升馆员服务水平、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提供了优质的互通平台。其作用主要通过内、外两个维度得以实现。一方面,着眼馆员群体内部,协同平台汇集了京津冀高校图书馆馆员科研业绩、工作经验等大数据内容,其成员馆馆员通过此平台可与优势馆员进行交流、查找自身问题,不断学习、弥补不足,从而提升馆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平台论坛、研讨“微圈子”更能够以广泛互动的形式,促进馆员学术研讨。另一方面,着眼馆员群体外部,协同平台可以从共享资源的“全生命周期”内获取读者的阅读习惯、偏好等重要大数据信息,并作为共享资源的附属信息随之流转。馆员可以通过平台调取附属信息,来指导自己工作的开展,提升对用户的服务水平。
(2)交流服务。在世界逐渐实现互联互通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为高校间实现广泛互联、深度互通搭建了舞台。平台提供的交流服务大体可以分为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两个方面。内部交流即平台打破地域壁垒,为成员之间提供了一个研讨、学习的便捷通道。成员可通过此平台交流学术成果、工作心得、服务技能等,使图书馆软实力得以提升。同时,高校学生也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馆际交流,扩展视野、广泛合作,为高校合作对接提供新途径。外部交流即以协同平台的名义,不断拓展区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空间,参与国内国际业界学术会议与研究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组织参与平台交流,为其注入多元养料,在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中,使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借助平台的影响力实现整体实力的提高。
(3)特色服务。特色服务应紧紧围绕“巩固独特性,拓展多元性”的总体思路,夯实以固有特色馆藏为基础的特色服务,拓展用户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一方面,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拥有极具本土化的特色馆藏,如清华图书馆的水木学者库,河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阁,燕山大学图书馆的重型机械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等。以特色馆藏为基础的特色服务,为读者提供了在其他图书馆不能获得的图书资源,这是其先天优势。另一方面,读者需求的多元化、阅读资源的多元化要求平台一定要具备多元化的特色服务。多元化指阅读信息不仅要停留在实物图书、电子可视层面,要寻求多种形式。① 触摸化,特色服务要兼顾阅读障碍读者,能够把文献数据转化成纸质盲文。② 音频化,特色服务要兼顾阅读场合,对有声文献有需求的读者,可提供有声数据,同时可服务盲人等有阅读障碍的读者。③ 多语种化,借助数据技术用多类型的语种为用户提供所需资源,最大限度地方便不同语种用户所需。
[注释]
① 数据来源: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
② 数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③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和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网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就京津冀发展提7要求: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新华社[EB/OL].[2015-09-25].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227/11765 2l5_0.shtml.
[2]211工程大学名单[EB/OL].[2015-09-25]. http://www.eol.cn/html/g/gxmd/211.shtml.
[3]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EB/ OL].[2014-09-29].http://www.scal.edu.cn/
[4]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EB/OL].[2015-09-25]. http://www.calis.edu.cn/educhina/libnav.do?page=libna vbytype.
[5]北京大学图书馆[EB/OL].[2015-09-25].http: //www.lib.pku.edu.cn/portal/.
[6]清华大学图书馆[EB/OL].[2015-09-25].http:// lib.tsinghua.edu.cn/dra/.
[7]天津大学图书馆[EB/OL].[2015-09-25].http: //www.lib.tju.edu.cn/.
[8]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EB/OL].[2015-09-25]. http://lib.hebut.edu.cn/.
中图分类号:G250.73;G2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6-0081-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依托大数据构建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项目编号:SQ151155),2015河北省图书馆学会“依托大数据构建京津冀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研究” (项目编号:2015009),2015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构建京津冀就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项目编号:JRSHZ-2015-07001)的研究成果。△通讯作者:张广科。设。从馆舍面积来看,2013年京津冀三地馆舍面积在各地位居前两位的高校图书馆全国排名①[3]见图2。在基础建筑方面,存在着京区优势明显,天津次之,河北垫底的现状。
[作者简介]张丽娜(1981-)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邹丹丹(1979-),硕士,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张广科(1985-),男,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作。
[收稿日期]2015-10-28[责任编辑]李金瓯
Constructing“Beijing-Tianjin-Hebei” Librar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latform Relying on Big Data
Zhang Li-na,Zou Dan-dan,Zhang Guang-ke
Abstract:Applying Big Data analysi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cademic libraries in“Beijing-Tianjin-Hebei”district from multi-perspective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Beijing-Tianjin-Hebei”librar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latform.This platform can promote the mutual benefi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ies in the district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district.
Keywords:Big Data;“Beijing-Tianjin-Hebei”;University Library;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