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及疗效评价
2016-07-21詹世安周菲丁晟宋国全吴春清
詹世安,周菲,丁晟,宋国全,吴春清
(湖北省黄石市第五医院骨科,湖北 黄石 435005)
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及疗效评价
詹世安,周菲*,丁晟,宋国全,吴春清
(湖北省黄石市第五医院骨科,湖北 黄石435005)
摘要:目的探讨评价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47 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将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42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05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各风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发生深部感染、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假体影像学检查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拆线时间、术后是否输血、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心血管异常表现、术后并发感染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临床疗效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相似,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风险、术后并发感染风险增加,故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关键词:糖尿病;全髋关节置换术;风险;疗效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2]。同时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骨质疏松等原因,造成的股骨颈骨折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类髋关节疾患的一种重要手段[3-4]。在临床工作中,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较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47 例患者资料,探讨评价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及疗效,以明确糖尿病与手术风险的关系以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且获得随访的患者147 例,其中诊断为股骨头坏死患者83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9 例,骨关节炎患者17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 例。在此147 例患者当中,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2 例,将此42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将其余的未合并糖尿病的105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27 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患者年龄57~84 岁,平均年龄(68.5±12.3) 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9 例,女性患者66 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患者年龄55~85 岁,平均年龄(69.2±13.3) 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入组标准:a)观察组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b)所有患者均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c)临床资料完整、随访资料完整患者;d)观察组2型糖尿病住院围手术期血糖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e)对照组患者均为非糖尿病患者。
排除标准:a)合并有严重心、肺、脑等器官严重并发症的患者;b)合并有免疫功能缺陷或者其他特殊的内科疾病患者;c)合并2型糖尿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d)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围手术期血糖未受控制或受控制但效果较差的患者。
1.3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是否需要输血、术中是否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是否出现心血管异常表现、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是否有深度感染、术后是否活动受限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假体周围透光带、松动、下沉等影像学异常表现;为了保证手术实施的水平,所有手术均为我科同一组高年资主任医师担任主刀医生,术后的康复锻炼也由我科同一组团队医师按同一标准指导实施。
1.4疗效判定标准a)Harris评分:随访12个月后,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判定,满分为100分,大于90分评定为优,80~89分评定为良,70~79分评分为可,小于70分评定为差,髋关节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随访12个月后,采用SF-36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其中100分为满,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结果
2.1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12个月,观察组优20 例,良13 例,可6 例,差3 例,优良率为78.57%;对照组优56 例,良29 例,可13 例,差7 例,优良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为(77.28±8.35)分,对照组为(79.85±9.12)分。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风险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发生深部感染、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假体影像学检查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拆线时间、术后是否输血、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心血管异常表现、术后并发感染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结果±s)
表2 两组患者计数资料比较结果(例)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手术条件的要求较高,且对于手术适应证以及禁忌证的把握十分严格。同时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手术所需时间长,术中失血量较多,并且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般多为年龄较大的患者,而年龄较大者多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故术中或者术后一旦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感染等,可能导致患者手术的失败,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7]。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全身性多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糖、脂质以及蛋白质的代谢出现障碍以及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者相对不足,从而导致骨形成受到抑制,再加上长期的高血糖导致机体钙、磷等元素排出增加以及骨丢失,以上原因共同导致患者的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增加,故而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等髋关节疾病的概率更大。因此,糖尿病合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8-10]。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尤其需要加强患者围术期的管理。对于此类患者我院的处理方式是患者入院后请内分泌科医师进行确诊以及用药指导,术前严格控制患者饮食,每日监测7次手指血糖指标(早中晚三餐前后及睡前手指血糖)以控制血糖水平,必要时可在术前或者术后给予患者胰岛素注射,以控制其早中晚餐前血糖水平保持在9 mmol/L水平以内;我们的经验是术前通过控制饮食、调整用药,控制早中晚三餐前手指血糖保持在9 mmol/L水平以内,且维持3~5 d血糖稳定后才开展手术。术后继续控制饮食、调整用药,控制三餐前手指血糖保持在9 mmol/L水平以内,直至患者伤口愈合拆线。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47 例患者资料,探讨评价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及疗效,以明确糖尿病与手术风险的关系以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从随访结果来看,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长期疗效不具有差异,这与陈永雄等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1]。
糖尿病患者多并发心脑血管系统病变,并且机体心脑血管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研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比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异常表现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P<0.05)。结合上述国外学者研究观点,可认为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具有着更高的心血管风险,因此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护,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多种感染的发生率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代谢机能紊乱,导致机体的防御功能缺陷,从而对于微生物入侵的反应能力有所减弱,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等原因[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感染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表明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更容易并发感染,因此在术后可以个体化运用抗菌药物,甚至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在切口拆线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拆线时间显著长于未合并患者(P<0.05),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蛋白质代谢异常,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从而导致成纤维细胞的增长速度减慢,胶原纤维的合成下降。同时新生毛细血管的生长缓慢,再加上患者多合并有周围血管的神经病变,致使糖尿病患者的切口局部血供减少、营养物质及氧运送障碍,从而导致切口愈合速度减慢[14]。
综上所述,合并糖尿病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临床疗效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相似,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风险、术后并发感染风险增加,故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Wang F,Liu H,Blanton WP,etal.Brd2 disruption in mice causes severe obesity without Type 2 diabetes[J].The Biochemical Journal,2010,425(1):71-83.[1]
[2]王午喜,屈宗杰,朱爱冬,等.重庆市社区10932名普通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7(26):3149-3150;3153.[1]
[3]区广鹏,肖军,郑佐勇,等.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92-3293.[1]
[4]吴小军,陈秋生,谭志强,等.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2 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98-4899.[1]
[5]闫大方.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8):3165-3166.[1]
[6]余德涛,邢祯全,张福聪,等.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吉布森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重庆医学,2013,42(34):4196-4197.[1]
[7]Lavigne M,Ganapathi M,Mottard S,etal.Range of motion of large hea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s greater than 28 mm total hip arthroplasty or hip resurfacing[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1,26(3):267-273.[1]
[8]徐琳,金晖,孙子林,等.糖尿病与脆性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5):382-385.[1]
[9]马健,李亚利,董梅,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4):293-295.[1]
[10]臧学慧,查振刚,冯永洪,等.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7):3054-3057.[1]
[11]陈永雄,吕霞,田慧中,等.合并糖尿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4):1110-1111.[1]
[12]丁群,李代清,王鹏华,等.糖尿病足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28-231.[1]
[13]董瑞鸿.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233-2234.[1][14]高竹林,廖小箐,章波,等.糖尿病诊断与否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03.
文章编号:1008-5572(2016)06-0547-03
中图分类号:R687.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10
作者简介:詹世安(1978- ),男,主治医师,湖北省黄石市第五医院骨科,435005。
*本文通讯作者: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