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6-07-16焦煜全李雪丽刘天民焦文举黑龙江东北肝胆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7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

焦煜全李雪丽刘天民焦文举( 黑龙江东北肝胆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0;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76)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焦煜全1李雪丽2刘天民1焦文举1
(1 黑龙江东北肝胆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同样用促干细胞生长素、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氨基酸、血浆及人血白蛋白常规治疗1个月。治疗组患者同时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分别对每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时及其后1个月各做血清ALT、AST、ALP、GGT、TBiI、DBiI、ALB、GLB、BUN、Cr、PT、PTA检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衰竭[1]。此时,患者的病情往往急剧加重,十分危险。以往多采用传统药物联合治疗方法。近来有些医院开展了“人工肝"支持疗法,效果均不理想,难以从根本上阻止和逆转肝坏死,患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自2011年起至今,我们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兹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们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①常规方法:将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符合我国2006年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两组基本条件相近,无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同样接受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氨基酸、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常规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支持疗法治疗。②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将住院细胞室制备的肝素抗凝血100 mL中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股动脉-肝动脉介入的方法移植入肝内。③检查项目:每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均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色(DBiL)、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B)、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尿素氮(BUN)、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疗程结束后1个月、再分别检查以上逐项以比较临床疗效。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分治疗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性别、年龄,治疗前肝功能(ALT、AST、GGT、TBiL、DBiL、ALB、GLB)、肾功能(BUN、Cr)、凝血指标(PT、PTA)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于治疗1个月结束时,前述各项实验室检查,其结果各项指标恢复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疗效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疗效比较(±s)

注:治疗1个月对照组存活14例,治疗组死亡0例,1个月复查,治疗组存活28例,对照组存活5例。

组别  例数 ALT (U/L) AST (U/L) TBiL (μmol/L)DBiL (μmol/L) ALB (g/L)  GLB (g/L) ALP (U/L)治疗组 34 36.16±8.23 43.67±26.39 62.58±16.72 53.35±11.16 37.15±4.48 19.25±2.73 105.26±4.87对照组 16 79±30.01 91.08±33.60 138.98±47.23 67.75±31.25 25.15±2.02 35.98±3.53 155.01±5.01 t值 2.210 2.208 2.040 2.035 2.043  2.041 2.042 P值 0.031 0.032 0.048 0.046 0.047 0.048  0.048组别  例数 GGT (U/L) BUN (μmol/L) Cr (μmol/L) PT (sec) PTA (%)治疗组 34 72.20±3.28 3.23±1.28 56.52±26.17 13.00±3.14 85.74±5.62对照组 16 110.13±4.22 9.50±2.68  120.21±43.61 32.16±4.28 31.23±4.40 t值 2.32 2.45 2.43 2.031 2.043 P值 0.031 0.030 0.030 0.048 0.047

3 结 论

肝移植价格昂贵得让人望而生畏,故探索有效而且为国人普通可以接受的新的方法迫在眉睫。为此,我院尝试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BMSC)是指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细胞通常处于靜息状态,其数量约占骨髓细胞的1/10万至1/1万[1]。BMSC有很强的趋化性和再生性,可趋化到周围间质组织,并作为功能活化细胞参与组织修复再生等过程。临床上通过股动脉—肝动脉介入的方法将BMSC移植到中、重度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肝脏之中即可发挥抑制免疫反应、抗炎、促进肝细胞生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正常表达MHCⅠ类分子,不表达或低表达MHCⅡ类分子,也不表达共刺激受体,缺少T细胞活化所需要的共刺激信号系统,因此可导致T细胞克隆而授抑制TH和CTL的活化和增值,MSC可阻止成熟的单核细胞分化成DC,并抑制成熟DC的活化,通过激活CD4+、CD25+、Treg细胞,从而使DC成熟过程延迟[2],从多方面抑制DC、NK细胞功能,还可抑制B淋巴细胞。通过介入的方法移植到肝脏的BMSC可游走至损伤的肝组织,减少淋巴细胞、DC、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与活化,抑制IL-1、TNF、IFN、IL-12等促炎因子生成,增加IL-10等抗炎因子,抑制损伤区域的炎性反应,还可抑制肝脏的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故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总之,本文自体BMSC肝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效果显著,骨髓干细胞提取,股动脉-肝动脉微创介入操作安全简便易行,因自体细胞移植无排斥反应,此类细胞无抗原性不发生过敏反应,无毒性,可多次重复进行,与伦理道德无冲突。本研究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给患者带来了生存与康复希望,今后我们还要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特别要关注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6(3):643-646.

[2] 罗小雨,刘海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治疗肝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9):643-644.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114-02

猜你喜欢

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NF—κB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现状
扶正化瘀制剂抗肝纤维化和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与效应物质
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肝纤维化早期诊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