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创新并举 文化与产业共荣——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6-07-14苏州市统计调查中心宋莹

中国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创新

苏州市统计调查中心 宋莹



传承与创新并举 文化与产业共荣——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苏州市统计调查中心 宋莹

摘 要:文化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现了腾飞,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依托传统文化资源,融合现代高新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苏州努力从文化资源大市走向文化产业强市。

关键词:文化产业 现状 创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太湖山水、古镇幽巷、姑苏遗址、苏州园林等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宋锦刺绣、苏作玉工、昆区评弹等特色鲜明的吴文化奠定了苏州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雄厚的物质基础助推了文化产业的稳健发展,文化产业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和比较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探索路径,为实现苏州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1 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1 产业规模

苏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和自身特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2014年苏州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74.07亿元,占全市GDP的5.6%,与2010年相比,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2014年在江苏省文化发展绩效考核综合评价比较中,苏州保持江苏省第二位,仅次于南京。

1.2 载体建设

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能有效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向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是提升文化产业运行质量的重要支撑。目前,苏州已形成“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胥口书画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阳澄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昆山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张家港)”以及“吴江静思园”国家级产业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5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9个。

1.3 新兴业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迅速普及,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的生产、销售、推广、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数字动漫、网络游戏在苏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2014年苏州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14家,原创电视动画产量为22部9136分钟,其中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7部3009分钟,张家港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3部1742分钟,昆山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10部3345分钟[2],列全省第一。多部动画作品获奖,天润安鼎的《小狐狸发明记》荣获第23届“星光奖·电视动画片大奖”并入选文化部2014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昆山合谷的《粉墨宝贝·舞动巴城》与金蟹动漫的《飞天螃蟹的中国梦》分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最具潜力动画形象奖、最具潜力动画形象奖提名奖;舞之数码的《怪物山》和士奥动画的《强军梦——铸就新时代国防钢铁长城》获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年)入选作品奖。

1.4 资金扶持

在产业的发展初期,政府的资金扶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提出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当年安排1500万元,2010年起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公共设施服务平台建设给予10万~30万元的补助。2015年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共扶持48个项目,总计2650万元。完成往年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项目兑现,共54个项目,总计1730万元。23个项目获得2015年度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共计2260万元。

1.5 政策引领

2015年苏州出台了《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2015)》、《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文化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文化金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文件;研究起草了《关于提升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行动计划》、《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政策意见,着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6 重点项目

2015年度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41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0个,续建项目24个,当年计划投资104.67亿元。苏州新闻大厦、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复合式诚品书店文化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创博会”。促成各类项目合作签约、交易总额为50.44亿元,是上届的2.93倍。激发万众创新热情,举办各类专题活动87项,参观人数22.8万人。

1.7 人才建设

为了营造文化创意人才成长环境,苏州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设计作品大赛”、“青年创意作品征集”、第四届“苏州·江南十大创意策划师、江南十大创意策划案例”等活动。在苏州市首届姑苏宣传文化人才评选中,吴坤、吴景贤、鲁永泉分别获得了“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称号,杨小天、吴建华分别获得了“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称号。光福工艺文化城的陈辉进入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2 苏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总量比重偏低,对经济贡献不大

尽管苏州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文化产业总量仍然不高,对经济总量的支撑不大。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6%,低于深圳(7.6%)和南京(5.8%),与文化产业领先城市相比,苏州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文化消费占比不高,消费结构不平衡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苏州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04.04元,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8.6%,占比远低于食品(17.1%),交通(14.8%)等生活消费支出。文化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2.3 缺乏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龙头企业对区域中小企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苏州着力培育了一批上规模的品牌文化企业集团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但文化产业领域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竞争力强,叫得响品牌,上得了规模的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和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企业相对较少,目前文化产业领域仅有上市企业2家。苏州龙头文化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

2.4 科技创新活力不够,发展后劲有待增强

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苏州总体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但创新活力仍不够,发展后劲、创新的能力有待加强。2015年苏州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为43.8%和16.8%,尽管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7%,但授权量占比仍低于全国22.5%。

3 推进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争创文化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强市。

3.1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载体支撑作用

以大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苏州要重点依托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及54个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吸引和投建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优先落户一些科技领先,市场空缺的精品项目和企业,辐射带动周边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突出、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3.2 培育居民文化消费,加快区域文化建设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挖掘培育居民文化消费新热点,推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首先要有效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文化消费支出水平,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热情;其次要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出体现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精神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面、多元化的需求;最后要扶植文化公益事业,改善市场服务水平和层次,形成公益性和商业性文化良性互动。

3.3 打造产业龙头企业,推进集群化发展

当前苏州文化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促进产业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整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资源优势,形成核心优势,逐步培育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上市融资,辐射影响区域中小文化企业;另一方面,重点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唱响一些如刺绣、玉器、核雕、丝绸等传统文化品牌,创新发展动漫、网游等新兴文化消费品牌,聚集一批文化企业集群提升苏州整体文化产业竞争力。

3.4 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发展文化产业要紧密联系科技发展,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开拓研发新模式,培育“互联网+”企业,实现传统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新闻、广播、出版等传统文化行业引入数字技术,催生3D、高清、手机电视、网络音乐、网络小说等文化新业态;另一方面,拓宽传统销售模式,利用网络、微信、支付宝等开拓文化营销新模式,鼓励支持文化产品网络推广,利用互联网全球性,努力将苏州区域特色的丝绸刺绣、昆区评弹、苏作工艺等打造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计数据[Z].

[2] 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EB/OL].互联网中国苏州www.suzhou.gov.cn.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c)-166-0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现状创新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