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预见及规避措施分析

2016-07-14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亚楠王燕

中国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规避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亚楠 王燕



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预见及规避措施分析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亚楠 王燕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对于促进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企业只有深入认识国际贸易风险,并强化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与规避,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理想的收益。鉴于此,本文对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预见和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 预见 规避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逐渐加强,国内外企业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由于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市场体制、经济环境、政策法律、人文背景、民俗习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外贸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交往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加以及时识别和有效控制,很可能对外贸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打击。因此,全面认识国际贸易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预见和规避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1 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国际贸易风险指的是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操作风险、汇率风险。国际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往往要面对各类风险,积极分析国际贸易风险的特征、产生规律和规避方法,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1)客观存在性。即国际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国际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2)相对变化性。国际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3)无意识性。国际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国际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国际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国际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国际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2 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

对国际贸易风险的及时预见,对于制定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关键在于及时识别、判断风险的类型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2.1 价格风险的预见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外贸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可能性,才能有效地预见价格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归类,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在国际贸易中,价格风险的预见主要指对以下几种风险的识别、判断和预测。

(1)供给性价格风险。即因市场中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变化造成的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数量突然增大,而外贸企业并未及时获悉这一情况并对商品价格进行调整,导致商品价格与市场供给数量不相称,从而造成争力下降、滞销等情况。为及时预见这一风险,企业应密切关注同类产品在贸易对象所在国家的市场供需情况和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2)需求性价格风险。即因市场需求的异常或突然波动,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而带来的风险。当需求因为某种非价格因素影响而下降时,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均衡价格下降,可见需求的变动将引起价格的同方向变动,此种风险的预见方法同供给价格风险的预见方法一致。

(3)宏观性价格风险。即因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价格风险。通常,比较可能会发生变化并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波动、物价水平变化、外贸依存度改变等。为及时预见宏观性价格风险,企业应密切关注贸易对象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

(4)政治性价格风险。即因国际政治局势变化而带来的价格风险。例如:国际商业组织的建立、国家间商业协议的签订、政府干预经济所采取的政策的改变或政党的更迭等,为及时预见这一风险,外贸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政治新闻,并敏锐捕捉其中可能对自身造成影响的政治性因素。

2.2 需求风险的预见

市场需求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外贸企业必须对国际市场需求情况时刻保持敏感,才能确保营销策略的合理性,以避免需求风险对自身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需求风险的预见主要包括对以下三种风险的识别、判断与预测:(1)消费者风险。消费者是国际贸易中与市场需求关联度最大的因素之一。作为外贸企业参与一切国际贸易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消费者的喜好、行为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国际贸易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外贸企业只有对目标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消费偏好、风俗习惯等进行充分了解才可及时预见国际贸易中的消费者风险。(2)市场开发风险。外贸企业通常缺乏对目标市场的全面了解,导致市场开发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进而带来相应的风险。要及时预见这一风险,企业必须在市场调研方面投入充足的人才和精力。(3)吸引需求风险。企业为了吸引卖方购买产品,往往会做出质量三包、货到付款等承诺,如果不能做到,将损害企业形象,要及时预见这一风险,就要充分了解贸易对象的需求、资信情况,同时密切关注自身的履约能力。

3 国际贸易风险的规避措施

由于国际贸易风险的类型繁多,产生原因复杂,且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以及难以预测的,而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企业只有在全面了解国际贸易风险类型,并对其进行准确识别、预测的基础上,采取全面、有效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外贸企业可采取以下风险规避措施。

3.1 对交易对象进行资信调查

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要想规避贸易风险首先要合理选择交易企业,要调查清楚合作企业是否真实存在,考察合作企业的资信情况。资信调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调查对方的营业执照的真实性;调查企业的注资情况、法定地址和现在生产经营地址是否一致、运营状况等。第二,考察合作企业履约能力和资产真实性,清楚对方的生产加工能力、原料供应方的情况,查看对方的基本账户以及进出口许可证等。调查企业的资信情况,便于了解对方的债务承担能力和履约能力。第三,辨别合作对象的主体资格,如对方是法人还是委托代理人,是否有授权等。第四,考察企业的信誉度,调查其是否有不良经营行为。对于国际贸易而言,调查对方的资信情况,是规避风险较为有效的措施。

3.2 合理转移国际贸易风险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利用一定技术手段,以合理的代价转移风险。转移风险的方法很多,外贸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手段。转移风险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给货物投入运输险。国际贸易路途遥远,运输时间相对较长,在运输流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投保运输险后,一旦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失,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企业在投保货物运输险时要合理选择保险种类,避免出现错保和漏保的问题。

(2)投运出口信用险。出口信用险是一项国家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性、政策性的保险。出口信用险承保的业务是境外买方的信用风险、政治风险,能保证出口企业及时收汇。

(3)合理选择国际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在实施过程中,保理公司会对买方进行深度的资信调查,并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和财务管理等。出口企业选择国际保理业务,一方面可以以较为有吸引力的付款方式吸引国外订单,促成商品出口;另一方面保理公司对买方的资信进行慎重的考察,进口企业不用担心买方的付款能力和信誉。国际保理是一种较好的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方式。

(4)适当选择银行保函。所谓的银行保函即银行保证书。一些出口大型设备的企业,在出口之前,可以要求国外买方到银行开立延期付款保函,一旦买方在收到货物之后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货款,则由担保银行代替买方支付。出口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银行保函方式,以保障自身利益。

(5)合理选择备用信用证。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银行保函业务。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设立了备用信用证进行担保。如果备用信用证的申请人不能按时履行义务,开证行在接受受益人提供的符合备用信用证相关规定的汇票,申请人不能履行义务的证明文件后,应支付给受益人相应的赔偿。

3.3 遵守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即由国际性组织或商业团体制定的有关国际贸易的通则、准则和规则。它已被大多数国家的贸易界所熟知,并被普遍接受。为了避免因违反国际惯例而造成的违约和延期付款,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际管理控制和管理合同签订、货物运输与交付、货款结算等各个环节,并做到积极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义务,信守交易承诺,以保证顺利完成交易。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交易纠纷,应做好信用凭证、单据管理,同时确保“单证一致”、“单单一致”,保证货款及时清偿。

3.4 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趋频繁,使得世界各国商家选择货物和供应商的余地不断增大,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也正在由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积极提升设计质量、生产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对于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外贸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常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欧盟的CE、美国的TCC、日本的T—MAIK等,只有商品符合这些标准才允许进口。这使得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日趋增多,我国出口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优势品牌,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此,外贸企业应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积极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功能,以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带来的相关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与特征,并采取积极的识别与规避措施,对于提升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提升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此,企业应针对价格风险和需求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产品、服务类型及交易对象的实际情况积极预测、分析、识别风险,并通过资信调查、风险转移、遵守国际贯例和提升产品质量等措施全面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在保证企业权益的同时实现国际贸易活动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俊.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 肖剑.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D].吉林财经大学, 2014.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c)-112-03

猜你喜欢

规避
规避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的有效方法
新时期企业的税务风险与规避之道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与规避对策
中国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民办高校运行风险及其规避
略谈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策略
隐性采访的负面效果及规避
硬化管理、准确发声: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避免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