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6-07-14孙晓华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辽宁凌源1225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血液灌流胆碱酯酶

孙晓华(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临床疗效观察

孙晓华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急救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及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短,阿托品用量少,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灌流;有机磷中毒;胆碱酯酶;阿托品化

在当前运用得较广泛的广谱杀虫剂就是有机磷农药,在使用该农药的过程中,若不加以安全防范措施,或者误食等都能导致人类或动物急性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在临床急救医学中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而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常规抗胆碱及复能药物,以降低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仍有10%~14%的患者因有机磷中毒死亡[1],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临床常用的抢救急救措施,本文介绍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急救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2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3.3±5.4)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年龄(41.4±6.4)岁。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均有毒蕈碱样及烟碱样症状,均伴有肺水肿、呼吸衰竭、脑水肿、昏迷、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30%正常值,均符合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实施彻底洗胃措施,并采用长托宁及氯解磷定静脉注射,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针对脑水肿患者给予甘露醇脱水;针对肺水肿、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以及利尿治疗,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针对昏迷及呼吸麻痹患者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机治疗,阿托品首剂10 g静脉注射,每5~30 min,5~10毫克/次,静脉注射直至阿托品化再调整剂量。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6 h内加用血液灌流,应用美国强生牌VITROS 5600型树脂灌流器进行床旁血液灌流,为了给血液通路,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安置导管,血液流量一般为150~200 mL/min,肝素首次25 mg,6~8 mg/h,灌流90~120 min,在血液灌流过程中间断给予氯解磷定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维持阿托品化,为避免毒素重新释放回体内,灌流结束后采用空气回血法回血,灌流间隔时间12~24 h,连续应用3 d,在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胆碱酯酶活性、阿托品用量。比较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及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及阿托品用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及阿托品用量比较

2.2 治疗组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3 讨 论

有机磷杀虫剂对人畜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主要是其能抑制多种酶。该农药的毒性机制是能作用于胆碱酯能神经,对神经节的CHE活性有抑制作用,致使局部乙酰胆碱大量蓄积,这样一来胆碱能神经会受到持续冲动,患者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死亡等症状,常规的传统药物能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乙酰胆碱的堆积,但对体内有机磷没有办法消除[3]。血液灌流为有机就会将有毒物质吸附出来,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有研究资料表明,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毒物,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在1次血液灌流后体内毒素浓度可下降30%~50%,在24 h后,血液毒物浓度有加大幅度的反弹,且胆碱酯酶活力的恢复不明显,需要再次进行血液灌流,防止反跳。血液灌流能对血浆中的有机磷有清除作用[4],但是不能将已经磷酰化的胆碱酯酶活性彻底纠正,也不能纠正血液灌流的病理生理反应,因此在进行血液灌流的同时应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连余,赵金垣.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解毒治疗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4):248-249.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1-966.

[3] 任引津,张寿林,倪为民,等.实用急性中毒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3-435.

[4] 毛素琼.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6,28(11):1732-1733.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170-01

猜你喜欢

血液灌流胆碱酯酶
体外筛选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血清胆碱酯酶与相关临床疾病研究进展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瘙痒症临床观察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效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