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7-14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李 琬(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24)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 琬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24)

【摘要】目的 研究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情况。结果 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快速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脑梗死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乏氧坏死软化[1],继而产生相应区域的脑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急性脑梗死发病急,进展迅速,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脑梗死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丁苯酞是一种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线粒体保护剂,可针对脑梗死发生的病理过程的各阶段发挥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应用于临床[2],可以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治疗,观察研究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5.8±0.3)岁。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间比较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严重程度、既往史、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首次新发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为<48 h且已超出溶栓治疗时间窗;②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并已经过明确的头颅CT或MRI影像明确病灶;③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意识障碍;②存在明显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等;③出血倾向疾病和(或)近期曾溶栓治疗;④有精神疾病;⑤对本研究药物不能耐受;⑥患者及家属不能配合治疗。

1.3 治疗方法:给与2组患者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适度吸氧、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则给予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治疗、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剂、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则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等。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加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 mg溶于其中,2次/天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及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0.2克/次,口服,3次/天。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4 疗效评定: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4]。分为:①NIHSS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病残程度0级;②NIHSS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③ NIHSS减少18%~45%为进步;④NIHSS减少0~17%则为无变化;⑤恶化:NIHSS增加18%以上;⑥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是前3项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3%,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别同时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其改善程度更为显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

表2 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6 18.7±7.35 10.3±5.36对照组 56 19.2±7.18 15.8±5.56

2.3 不良反应: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血、尿常规、血生化各指标检测未见明显变化。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神经元缺血坏死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发病过程中神经损伤的机制包括血管壁功能受损、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内环境失衡、钙超载、自由基毒性、酸中毒、炎性细胞损伤等[5-7]。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缺血区和其周围环绕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区的神经元代谢衰竭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存在动脉残留血流和(或)侧支循环,故尚存活较多的神经细胞,短时间内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可以恢复该部分脑组织功能。急性脑梗死发病初以抢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保护等治疗为主。对于未能在超早期及时就诊,来院诊治时已经明显超出再灌注时间窗的患者,清除自由基,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等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病情。

丁苯酞是我国科学家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可以改善缺血区域灌注,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脑细胞死亡的新型药物。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丁苯酞可以提高脑血管内皮因子NO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减少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M呼吸链复合酶Ⅳ功能,增加脑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含量,调整脑能量代谢[8],减少自由基,降低神经损伤;重构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微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提高脑血流量[9];丁苯酞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元损伤,修复神经功能。

机体在正常情况时,产生的少量自由基是可以被过氧化氢酶,维生素C、E等清除,当发生脑梗死时,急性的组织损伤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来损伤神经细胞膜,影响神经功能。依达拉奉是一种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炎性反应的药物,此药物还具有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减轻脑水肿的作用[10]。药物在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后,可以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产生前列环素PGI2,降低毒性的羟自由基浓度[11],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12],防止氧化性细胞损伤,阻止病灶内神经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保护脑细胞功能。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一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另一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临床疗效研究表明联合应用此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依达拉奉一种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较快速的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13],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Jhon M,Tang NY,Liu CH,et al.Rele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types,clinical severity,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J].EXPLORE:J Sci and Healing,2013,9(4):226-231.

[2] 梁永才.依达拉奉的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 (4):121-123.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 MeCann SK,Dusting GJ,Roulston CL.Early increase of Nox4 NADOH oxadase and super oxide generation following endothelin-1-induced stroke in conscious rates[J].J Neurosci Res,2008,86(11):2524 -2534.

[6] Terao Y,Ohta H,Oda A,et al.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 alpha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inflannatory cascade in rat focal cerebral in chemia[J].Neurosci Res,2009,64(1):75-82.

[7] 先雄斌,袁琼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8,19(1):131-134.

[8] 鄢学芬,唐瑾,黄叶宁,等.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7):1398-1500.

[9] Liu CL,Liao SJ,Zeng JS,et al.L dl-3n-butylphthalde prevents stroke via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microvesels in RHRSP[J].J Neurol SCi,2007,260(1-2):106-113.

[10] 李少明,郑东.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5):302-303.

[11] 宋贵军,唐建武,尹林,等.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与神经保护作用[J].医药报道,2007,26(6):582-585.

[12] Koizumi T,Tanaka H,Sakaki S,et al.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daravone in extensively burned rats[J].Arch Surg,2006,9(4): 992-995.

[13] 崔丽英,李舜伟,张微微,等.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1):727-730.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099-02

猜你喜欢

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