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三公”经费运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016-07-13李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公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李丽



基层“三公”经费运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李丽

摘要:“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是政府部门单位正常运行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近几年,中央和各级把规范“三公”经费运行作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连续出台制度规定、作出相关安排,提高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作为乡镇街道一级,这几年认真落实相关规定,“三公”经费大幅下降,管理日趋规范,也带动了作风好转,但在经费公开、监督和制度建设等环节还存在一些薄弱点。本文坚持问题导向,从规范乡镇街区“三公”经费运行的角度,对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公”经费运行;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一、乡镇基层“三公经费”运行现状

2011年中央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前,直至2013年出台落实“八项规定”前,乡镇街道层面“三公”经费管理比较粗放,个别单位有些时段处于混乱无序状态,支出数额大、名目管理混乱、监督和监管缺失,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财政资金,加重了基层的负担,而且也造成作风上的奢靡,破坏了党规党纪,给社风民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之后,随着各级抓“四风”整治要求越来越严、力度越来越大,“三公”经费管理不断得到加强,数额大幅下降,支出不断规范,有效减轻了基层财政负担,带动了作风转变,基层各个层面一致叫好。“三公”经费运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地松懈,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纳入制度化管理。鉴于基层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有关制度规定的落实过程,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是财政预算编制不科学,指导性和约束性不强。乡镇街区的“三公”经费预算基本采取“基数法”编制,即在往年的基础上,按照人头测算,有一定的增长或不增乃至减少。由于目前乡镇基层承担的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环境整治和一些专项治理活动比较多,有些是上级临时安排的,加上上级开展的一系列督导检查,公车、公务接待支出就会相应增加,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项目不匹配,有预算难以执行,预算的指导、约束效力下降,极易导致掩藏真实的支出情况,造成支出难以控制甚至超支浪费问题。

二是财政内部控制不够严格和规范。目前乡镇基层录用人员基本是考取公务员单一的渠道,财务专业管理人才多年得不到充实和加强,现有人员责任心、业务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比较欠缺,又缺乏定期的、专业化的培训,对“三公”经费管理运行的意识比较薄弱,对相关规定学习领会不够,执行过程也不够严格,造成对相关数据的会计处理不很准确,财务账目不够规范,有些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特别是对数额较大的支出,存在用其它科目做账、分散做账等问题,躲避检查,既不能如实反映“三公”经费运行情况,也容易导致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乡镇街区的负责同志对“三公”经费运行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关注上级检查多、关注日常业务管理少,投入精力研究解决问题、监督检查得不够;有的不懂财务知识,安排不科学、不合理,造成账务混乱。

三是对外公开不到位,社会监督有待加强。这些年,各级不断加大公开力度,特别是2013年,上级要求县乡“三公”经费必须在年底之前全部向社会公开,效果比较好。当前的问题是,公开还不够及时全面,虽然乡镇财政每月都上报“三公”经费运行情况,但对外公开地不够及时,有的能拖则拖,甚至几个月不更新;内容不够全面、详细和条理,只是简单地公布数据总计结果,没有具体列出“三公”经费的明细支出项目,群众看不懂、没法了解和监督;公开的方式不够灵活,位置不够醒目和方便,群众不好查,造成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问题整改不力,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对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比如故意推迟公开期限、甚至不公开“三公”经费,以其他支出做账等,相关责任人重视不够,整改力度不够;相关部门监督和整改跟不上,责任人追究责任和处罚力度不够,问责制度还不健全,造成一些问题整改浅尝辄止、甚至不了了之,各级各层面抓“三公”经费管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对策和建议

“三公”经费运行是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既是财政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也与作风建设紧密相关,必须下大力气、坚定不移地予以推进和完善。原则上建议,一是应该持之以恒,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抓“三公”经费管理,而且应越抓越严、越查越严、问题越处理越严,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气松劲;二是应该上下联动,“三公”经费支出也存在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在上头的现象,应当既从基层找原因,又从上级找原因,上下联动把问题解决好;三是应当严查严罚,对发现的问题,以抓作风建设的要求抓整改、抓处罚问责,切实为“三公”经费规范运行提供保障。具体有四项措施:

(一)科学编制、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财政预算制度是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的基本制度,以前财政预算对“三公”经费管理失去约束,不是预算本身失去作用,而是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因此下一步在编制上应当引起更大的重视,投入更大的精力,力求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有约束力。建议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模式,乡镇街区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应当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预测一年内本辖区公务活动的数量和所需的预算资金,严格预算审批程序和科目,明确“三公”经费的支出标准,并体现与往年的差异性和变化,编好年度预算,并且安装程序提交相关会议征求意见、最终确定,确保既有约束力又切实可行。预算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收支计划,严禁随意增加、挪用或转嫁相关费用,乡镇人大、审计等机构要跟踪监督,强化预算的权威。

(二)提高公开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是规范“三公”经费运行的重要手段。各级自上而下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开的具体制度规定,对公开的时间、地点、要求特别是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拿出规范的公开文本,使基层便于掌握和执行。对基层“三公经费”公开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疑释惑。立足各地实际,创新公开的形式和方式,采取电视、网络、信息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公开,扩大公开覆盖面,提高知晓率。同时,加大对公开全过程的督导检查,对不按要求公开的坚决通报曝光、跟踪督促、责令整改,确保真正落实。

(三)强化乡镇基层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随着财务管理越来越深化和规范,对财务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培训必须跟上。建议发挥好各级财校等的阵地作用,对上级出台的财务管理尤其是“三公”经费管理的新规定、新知识、新要求,定期组织基层财务人员进行轮训和专题培训,及时更新和充实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同时,建议采取基层财务人员到上级财政部门挂职学习锻炼、开展乡镇之间业务大练兵等方式,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财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上,建议向乡镇基层倾斜,最大程度地充实和加强基层财务人员力量。

(四)加大问题查处和问责力度。针对乡镇基层“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上级有关单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发现问题和不足盯住不放,督促整改到位,以问题整改促管理运行规范。在此基础上,总结问题查处整改的经验教训,完善处罚和问责制度,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一方面,针对具体财务人员,应当健全完善问题问责和处理制度,切实把支出控制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位具体人员,督促他们加强学习,熟悉业务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提高岗位责任意识,避免从业务上发生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乡镇基层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应当建立完善问责制度,促使他们思想上对“三公”经费运行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行动上带头遵守“三公”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并严格把好关,以身作则提高“三公”经费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街道办事处财政所)

猜你喜欢

三公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